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411|回复: 0

[资料]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发展演变及构建探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7 1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随着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扩充、对其学科性质认识的变化、所持的理论依据不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也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未来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全人化,教育机构的扩大化和教育内容的新变化,同时要注重教育目标的要求、使用对象的特点且要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从其诞生已有百年的时间,但教育心理学采取什么样的内容体系比较合适,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国内外已经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内容体系,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是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直接应用,不是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邻近学科内容的剪裁与汇编,也不是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注释,而是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的一门科学。
  一、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演变历程
  (一)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演变
  1、20世纪2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20世纪以前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为代表。它主要利用了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进化论、高尔顿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以及桑本人对于动物学习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桑代克于1913-1914年,出版了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大纲》,内容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这标志着传统教育心理学内容的确立。
  2、20世纪30-50年代中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扩充最为集中的时期。儿童心理学和智力测验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广泛用于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身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种学科心理发展很快,教育心理学也把它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到20世纪40年代S Freud的理论广为流传,因而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这一时期尽管行为主义范式统制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但也形成了许多理论和学派,反映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中。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研究成果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20世纪60-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从客观上促成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开展。进入80年代后,教学心理学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主编《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第一卷的出版,更促使他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极富活力的新领域。同时国际上认知心理学兴起,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的课堂学习。奥苏伯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意义学习的实质、意义的获得与保持过程,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阐明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内外部条件,这两个学习理论为建立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20世纪80年代至今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最近20余年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早期的狭隘性,而朝向一种包容性广泛的方向发展。比如,随着生命全程观点的引入,学习已经不再被理解为仅属于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现象,学习者也不再局限于学校与课堂;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社会心理学;适应特殊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创造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也都被引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并且直接导致了学校心理学的出现。
  (二)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认识的演变
  早期教育心理学家一直把教育心理学看成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一点可以从当时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反映出来。波勒(Poly W H)在1911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中写道:“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古顿(Gordon K)在191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中也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已知的方法和事实应用于解决产生于教育中的问题”。这一时期人们认为教育心理学只是普通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心理学的一支,它把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课堂教学中。
  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反对把教育心理学局限于应用性学科,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既独立于教育又不依赖心理学的独立学科。早在1967年教育心理学家韦特洛克(Witeduock M C)就指出“教育心理学应超越那种把自己看成是心理学原理在教育情景中应用的陈旧观念。我们应采取一种开放的教育心理观,把它看成是教育情景中有关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奥苏伯尔也强调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性质,反对把教育心理学看成是一门应用学科。?
  20世纪80年代至今,虽然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构建内容体系的理论依据的演变
  20世纪20年代初期,内容体系的建构者认为教育心理学只是普通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上的应用,因此他们采取普通心理学联系一点教育实际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20世纪50年代,有构建者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同时认为学生就是学龄期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生心理就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些阶段的心理活动。因此他们采取在儿童心理学体系中加进一点教育材料就把它说成是教育心理学,或者主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合并为一门学科。也有构建者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为教育提供心理学基础,提供处理教育问题的方法及研究儿童和儿童教育问题的一组技术,以此奠定教育的基础。
  如今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在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时大都认为教育是双边活动,学与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心理学应同时研究学与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因此体系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心理,也要涉及教师心理;不仅要关注学生如何有效地学,而且也要关注教师有效地教。
  (四)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演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对其认识的变化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大体经历了以下嬗变过程: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建立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加教育工作实际方面材料的印证之上;20世纪中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出现了两派:一是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按照儿童年龄阶段的分期,加上教育工作的实际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如苏联列维托夫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等。二是按照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本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如美国索里和特尔福德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林格伦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等;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出现了以人的学习与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教与学过程中科学研究资料为事实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体系中学习心理仍是处于最重要地位的内容,同时也日渐重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能力与个别差异和教育社会心理等内容。我国流行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范式是以基本理论为前提,学习理论为主干,兼顾教育教学情景中其他重要的心理学问题。

  二、述评
  1913年桑《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的出版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正如R E 格林德在《教育心理学的未来》中所指出的“桑三卷本的出版,使教育心理学概念的进展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都停留在这一高度上”。但是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有关学习的材料。认为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没有截然的界限,因为两门学科都是以人的心理及行为为其研究对象。在今天看来,显然是错误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但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简单的教育加心理是行不通的。
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庞杂,无统一的理论指导。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取自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动物学习理论、人格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统计与测量以及各学科心理学。由于这些心理学的各分支都已发展为独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不免与这些学科重复,教育心理学本身没有严格的理论体系,因而当它的内容扩充时,便显得非常庞杂。第二,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不明确。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也是如此。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类的本性”为基本理论。列维托夫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以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关于发展的问题”为基本理论。索里和特尔福特的《教育心理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学校与教育的实质”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内容开始趋于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教与学而组织的,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与教师心理等成为公认的内容。加涅、布鲁纳、奥苏伯尔对教育心理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认知研究,使教育心理学进入自桑代克以来又一个辉煌时期。对教学问题的重视改变了过去侧重学习问题研究的狭隘性,对教育情景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提高了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三、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由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心理变化的规律。因此教育心理学必将随着社会发展变革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和相应教育机构的变化而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相应地,其内容体系变化。
  1、教育对象的全人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扩展到人的一生发展中。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年轻人,而且还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现代社会尤其强调中年人的学习,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此外,教育对象不仅是一个信息的加工者和学习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需要、富有潜能、具有社会性品质的完整的人。这样教育不仅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高效化问题,而且要研究如何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拥有发达智力的同时保证身心健康。
  2、教育机构的扩大化。教育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社会事业。学校并不是惟一有效地教育机构,家庭、图书馆等机构,同样起着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化使得教育不应仅限于学校这块狭隘的领域,而是应走向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就要求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这个特定情景下的心理学问题,同时还要研究家庭、社会及三种情景交互作用下的心理学问题。
  3、教育内容的新变化。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改变必将引起教育内容的改变。教育对象的改变要求教育心理学应该从人的社会适应和全程发展的角度重新安排内容体系。教育情景的改变要求教育心理学从新拟订自己的研究课题。
  四、构建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要遵循的原则
  人类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把一切与教育有关的知识都囊括在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那么教育心理学就不成为一门科学,而成了一个大杂烩。我们认为构建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框架。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服务。当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学问题。
  2、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的针对性。使用对象的不同,对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需求不同。中小学在职教师使用的教材,应注重基本理论和中小学实际相结合,同时应更多注重应用性,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比如所教学科的教学心理和学生心理特点是与其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部分。教育硕士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有待进一步加深且科研能力相对缺乏。为此以教育硕士为对象的教材应在本科师范教育已有的心理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含量,使其通过学习获得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一定教育科研能力。
  3、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从长远来看,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且随时代变化的动态结构系统。一般说来,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个别差异、心理测量与评价等是其稳定的、公认的内容,但稳定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教育心理学自身和邻近学科的发展,传统研究领域也会出现新的研究成果。而其前沿动态、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内容相对来说是变动的部分。在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时,只有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顺应当时的需要科学地确定整个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2:45 , Processed in 0.36470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