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教师资格考试中综合素质中最后一道题是作文题,大部分作文题要求文体的形式是写议论文,这对于很多年没有写过作文的考生来说,无疑这是很难的一道题目,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的要素是论、论据、论证,如果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论点,那我们应该如何积累自己的论据和论证呢,对于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的作文题大多数是从教育方面的角度进行立意,那么就需要广大考生多多积累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小例子或者一些名言名句,下面就帮助广大考生总结一些能够试用的教育方面的小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多的积累小故事,能够应用到作文题目中来。
一、 以身作则的案例
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二、 因材施教的案例
1.子路问孔子: “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2. 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 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如培养儿童创造力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3. 著名的力学家、 数学家钱伟长,在《恩师助我择专业》这篇自述中谈到吴有训教授对自己的教育时,不仅提到他讲课的精彩深刻,“听这样的课,真是最高的 科学享受”;而且更以浓重的笔墨,详细地记叙了吴先生怎样“不断地给我指导”,告诉“我”学 物理和学中文的区别,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记笔记,课后怎样看有关的参考书,甚至“为减轻我读英文的困难,吴老师给我一本某校的中译本讲义,便于查阅。”吴有训教授“以后还经常给我具体指导,使我从死记硬背改进到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培养了有效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了学习成绩。”这样一些具体有效的个别教育,终于帮助入学成绩比别人少了100多分、开学后一连七个星期课堂测验不及格的钱伟长,顺利地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习,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三、成功教育案例
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以上是简单给广大考生们介绍的教育相关的案例,希望能为广大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A. 中等教育 B. 幼儿教育 C. 高等教育 D. 义务教育
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
A.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B. 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C. 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D. 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 课程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4.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复式教学 B. 个别化教学 C. 分组教学 D. 班级授课制
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主要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6.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作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杨贤江 D. 徐特立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社会活动
8.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A. 教育的经济功能 B. 教育的文化功能 C. 教育的自然功能 D. 教育的道德功能
9.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A. 教育目的 B. 教育内容 C. 受教育者 D. 教育手段
10.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分割线---------------
1.选D 【解析】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选A 【解析】早期关注生存阶段是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实习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们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教学情境关注阶段的教师固然还要关心前一时期的种种问题,但是此阶段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提出要求,所以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在能适应教学的角色压力和负荷之后,才能真正把教学转移到关怀学生上。 3.选B 【解析】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学习的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它的范围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4.选D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与个别教学制相比可以大面积培养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得到普遍采用。A项“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C项“分组教学”本质上也属于班级授课制,但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去践行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5.选B 【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违背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选B。 【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他重视儿童的生活 经验。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把杜威的先进思想带回中国,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改造中国旧教育作出了伟大贡献。 7.选A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接触的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差异。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8.选A 【解析】人力资本投资可以看成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具有延时性,对人才的培养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同的国家在优先发展经济还是教育先行上会有不同的理念和措施。舒尔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的作用。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9.选A 【解析】教育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能在何种程度上明确地想象到自己活动的目的。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目的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10.选D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各学科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来进行编制,主张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