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全国没有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部分省份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但是大部分省份还是由当地区县教育局根据当地区县各学校招聘老师人员进行汇总,然后由区县教育局和人事局统一组织招聘考试,考试形式一般分为 笔试和 面试。
1.确定自身的条件
例如:是否拥有 教师资格证、自己的户籍是哪里、年龄、是否在职教师、拥有的学历、毕业年限(哪一年大学毕业)、普通话证、计算机等级证书。
2.确定报考的地区
可以选择多个报考地区,或特岗、招教一起报考。
3.了解报考地区往年的考情
(一)报考条件重点了解毕业年限、学历限制、年龄限制、是否要求专业对口、是否要求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户籍或生源等。
(二)招教考试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月到9月,特岗考试时间在每年的5月到7月。招教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通常相差15天左右,即报名后15天左右考试。招教考试信息出台到正式考试之间时间较短,建议广大考生提前购买教材并参加培训提高在招教考试中的竞争力。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
1.1 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等部分。
1.2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1)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 历史、 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 B.共同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答案:C
(2)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 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 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答案:D
例题2:
从学校的角度上说,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家中,家长要担负起教育责任,不应过度地______校方教育。家长和老师有着不一样的教育背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只有老师和家长做到真正的______,才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A.批评 互动 B.倚重 配合 C.依赖 沟通 D.强调 了解
答案:C
(3)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学习有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经验为基础,形成对当前信息的认识;顺应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对自己原有体系和经验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信息,从而不断完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同化这种学习形式? A.循序渐进 B.触类旁通 C.集思广益 D.与时俱进 答案:B
题型二: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 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 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三: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多年以来,教育界所流行的理论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给人带来成功。这个理论使老师们倾向于在学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上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历时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从教师真实的表扬中获得动力,从而建立自信 B.研究发现,对于教师们模糊的表扬,许多孩子们并不真正在意,他们更愿意获得同伴的肯定 C.相比含糊的“空表扬”,真实的赞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D.调查发现,类似“你真聪明”的表扬具有负面影响,那些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答案:D
题型四: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 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题型五:策略选择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面对教育情境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面陈述了一个教育情景,主要考查应试人员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例题1:
教 语文的谢老师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工作,今天是他第一次上课,由于太紧张,在上讲台前不小心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全班同学都笑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最为合适?
A.向学生承认:“我太紧张了” B.对学生说:“你们说我是‘差点摔倒’还是‘差点没摔倒’?” D.严肃地告知同学们嘲笑老师是错误的行为
例题2: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老师引导四年级小学生理解“目标的作用”这个问题时,下列哪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适? ①讲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是“目标”,有什么作用 ②举若干个世界上伟人、名人成长的例子 ③请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长远目标 ④请学生陈述并分享自己本学期的目标 ⑤分组讨论“什么是目标及其作用” ⑥组织学生做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目标及其作用” A.②⑤⑥ B.①⑥② C.③④⑤ D.⑥①④
答案:D
例题3:
某教师接到一名学生家长的电话,该家长向教师抱怨,认为教师对其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的处理有失公正。为此,教师约定与家长直接面谈,处理该问题。在教师与家长会面时,首先应该: A.倾听,让家长充分地表达观点及其情绪 B.告知,使家长了解学校相关的校纪校规 C.解释,给家长详细解释处理此事的充分理由 D.商讨,共同讨论如何缓解处罚对孩子的影响 答案:A
2 .《综合应用能力(D类)》
2.1 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 教育学、 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2.2 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师德与职业认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认知,能够按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依法施教。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能够主动学习和反思,自主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能够在各种压力情境下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2.3 试卷结构
试卷由主观性试题构成,主要题型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教育方案设计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