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229|回复: 0

[资料] 教师考试教育学指导: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7 13: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已经六年了,它的理念、内容与方法在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新型的教师队伍在孕育和成长。作为一线教师,在改革的洪流中,我势必积极投身其中,感受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教出新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随着我县对新课标的大力推广和传播,我有幸两次得到亲临指导,对新理念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我将我的所得加诸在语文教学实践上,经过近两年来的改革和探索,在课堂教学上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得到了同仁的认可。至此,我身感课程改革的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这里,谈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见解。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课堂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观念是推动和落实新课程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课程改革中,课堂决不应仅仅是教师表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应当变换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备课时重点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在黑板上听写词语时,可以让自信心比较差的学生先在自己座位做对了,得到肯定,再上黑板书写;而自信心过强的学生让他们直接上黑板“展现他的错误”,再肯定他们的勇气,引导他自己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

    转换教师角色首先应从教师思想观念开始。确立新的目标观,发展学生独特才能的人文本质,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以追求少数优等生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能,教师必须克服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分,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将“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创造而教”这一立足点上来。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其特能特长,为使自己与学生心灵沟通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逐步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可以作出科学的质疑甚至争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体现。

    此外,教师要从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给学生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质疑时间,告诉学生“要学”比“学好”重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追求新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会他们“点金术”而不是给他们“黄金”。总之,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应试教育中,有人戏称师生关系是“警察与小偷”,“猫和老鼠”,“奴隶主与奴隶”,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失去自由,又怎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呢?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关系是互动的。彻底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应以良好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而不再是警察、猫、和奴隶主,一定要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将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在讲授《春》一文时,我利用大屏幕打出五六幅春天到来时不同景物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学生接受春天美的享受之时,展示课题《春》。接着,在屏幕上显示“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画面,让学生分组活动、朗读、按图分段、畅谈感受。由于分组活动后人员少,人人都有朗读、发言、提问、谈体会的机会,这就避免了“一言堂”,学生既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出的问题又可供本组讨论,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所以说,只有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情之所动,力之必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三、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我认为课改中实践者首要的任务是更新理念,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核心,学生的主体本位决定了这种核心作用——学生对于校本目标来说是“教育”的主体,对于儿童本位来说是“发展”的主体,对课程、环境等客体来说是“学习”的主体。而且,这种评价主体的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存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了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创设了条件。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活的思维 动的课堂

    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思维动起来。只有思维动起来,学生才
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展示真实的自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使课堂具有一种节奏美,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只有学生一次次心动,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中,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有心动,才会有行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全员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为了让他们动起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讲授《童趣》一文时,让优等生概括文章的主旨,中等生复述课文,学困生读课文,对表现好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设计练习时先让学困生做翻译具体文言词汇的练习,等他们掌握了词汇的翻译后,再进行课文的整体翻译。如此循序渐进,使他们迅速赶上中等生,并朝着优等生的目标前进。此外,对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评价。不但承认学生的进步,也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更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活跃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带着激情在漫长的教学路上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7 17:52 , Processed in 0.09934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