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243|回复: 0

[资料] 2017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2 12: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3、系统脱敏

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4、学习

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7、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8、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0、过度学习

即学习者在刚刚能背诵,但不熟练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一般不会太好,这时,需要学习者再学习几遍,称之为“过度学习”。

11、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2、精细加工策略

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细节、列举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3、组织策略

为了整合新信息之间、旧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14、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15、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6、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的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

17、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测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位置。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是在被测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标准参照测验。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上两种评价之外,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18、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19、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0、原型定向

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

2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2、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

23、启发式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24、关键期

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1、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2、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3、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10、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11、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2 00:00 , Processed in 0.11578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