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934|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聘心理学教育学归纳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8 11: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41、试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包括着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第三,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的人,
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一,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二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42、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习接受并传递人类的文化知识和智慧,并在传承中实现自我。

第二,学生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有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

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了的活动。

43、《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4、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那些权利: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1)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的特殊保护
45、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由哪些文件确定的?
《儿童权利公约》《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6、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1)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2)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3)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4)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7、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8、试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
1)教师中心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

2)儿童中心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热心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3)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9、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中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50、什么是课程?简述其内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更狭义的理解,课程特指某一门课程。
广义的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课程是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第二,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三,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51、课程的类型有哪些?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
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7-7 10:19 , Processed in 0.10757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