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为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是全国天气预报、生态与农业气象以及决策气象服务国家级业务中心,也是世界气象中心、亚洲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专业气象中心、亚洲区域沙尘暴预报专业气象中心,THORPEX(全球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亚洲TIGGE(交互式全球大集合)中心,主要职能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并积极参与承担有关的国际事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气象信息和预报服务,为全国气象台站提供气象预报技术和产品指导。 国家气象中心下设6个管理部门、7个基本业务部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下设1个管理部门、2个基本业务部门。 国家气象中心拥有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副研级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8人(正研级54人),占比职工总数5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位)人员289人(博士125人),占比职工总数84%。国家气象中心现有9人入选国家级百名首席预报员及首席气象服务专家,5人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专家,聘请海外咨询专家9人。有3人担任博士生导师,20人担任硕士生导师,已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现有预报员团队7支、预报技术研发团队5支,承担大量国家级气象预报科研开发任务。国家气象中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http://m.cma.gov.cn/2011zwxx/2011ztzgg/201710/W020171026525611385741.jpg 一、招聘岗位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级业务中心,现国家气象中心(含数值预报中心)公开招聘2018年应届毕业生,具体需求参见附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http://m.cma.gov.cn/2011zwxx/2011ztzgg/201710/W020171026525611760980.jpg 二、基本条件和报名方式 (一)毕业生应聘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和其他不良行为记录;愿意为祖国气象事业服务; 3.勤奋敬业,有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5.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6.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报到时需具有毕业证、学位证及就业报到证;在国(境)外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学历学位认证、归国之后未确定其他工作单位及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报名方式 邮件投递: 请将简历制成word文档(A4版面,2页以内,大小1MB以下),可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投递至联系人,邮件主题“姓名(北京生源请在此注明)—专业—学历—院校”。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生源所在地、婚否等),学习经历(本科、硕士、博士就读学校、专业、学位等),工作实习经历,求职意向以及科研经历(包括发表论文情况),社会活动与个人专长等,并附贴标准证件照,不符合要求的简历恕不接收。简历接收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20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编:100081 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8993272 Email:zhangnan@cma.gov.cn 在线申请: 登录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官网(www.nmc.cn)进入网页下端诚聘英才板块按照流程申请岗位并投递简历。 两种报名方式选择其一即可。 三、招聘原则及流程 (一)招聘原则 国家气象中心2018年公开招聘全日制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的方针,采取考试、考察的方法,补充岗位急需、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招聘程序 国家气象中心2018年公开招聘全日制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1.发布招聘公告 在中国气象局网、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人才交流中心网站及相关招聘网站发布招聘公告。 2.报名与资格审查 应聘者按照公布的报名方式提交简历,对符合应聘基本条件的人员进行资格条件审查。 3.笔试面试 根据具体岗位,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主要测试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考察和体检 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学业成绩、研究论文、社会实践等情况。组织拟接收毕业生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现行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确定。 5.确认拟录取名单及公示 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网站向社会公示拟录取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正式录用人员。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 2017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