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714|回复: 1

[美术] 外国美术史复习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19: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答案仅供参考

一  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古代埃及艺术主要是为 死去的法老和贵族 服务的,所以被史学家称为来世 的艺术,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而建造的。

2,爱琴美术主要有两个代表: 克里特 美术和迈锡尼  美术, 它们的重要遗址是 米诺斯   宫和  狮子之  门。

3,希腊化时期本土风格样式的重要代表是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和 米洛斯的维纳斯  ,小亚细亚地区的主要代表作是  柏加摩斯的宙斯 祭坛。

4,拜占庭教堂建筑的主要代表作是  圣索菲亚大   教堂,拜占庭镶嵌画的重要代表作有拉文纳的 圣维他尔  教堂壁画 :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  和  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

5,哥特式建筑式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颠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 巴黎圣母院 教堂,圣德尼 教堂,夏特尔 教堂,在意大利有著名的米兰大教堂。

6,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是意大利的 波伦亚 学院,它的创始人是 拉契尔 兄弟。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伊斯塔尔门属于  D   时期的建筑。

A巴比伦   B亚述    C罗马    D新巴比伦

2,《书斋中的圣哲罗姆》是  A   的作品。

A丢勒   B埃尔.格列柯   C荷尔拜因    D克拉纳赫

3,古典主义雕刻家卡诺瓦是  B    国艺术家。

A法国   B意大利     C西班牙   D英国

4,戈雅的版画《战争的灾难》创作于   C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中期

5,马列维奇属于 B   派的艺术家。

A构成主义  B至上主义  C未来主义  D辐射主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简要回答下列作品的作者,年代,风格和影响,并勾画出小构图。

1,《三等车厢》   

作者:杜米埃(1808-1879年)是一位典型的法国漫画家,除了画家、版画家和雕刻家的身分之外,他还是政治与社会的讽刺作家,曾被政府监禁,死前默默无闻,死后才受到重视。不过他尖刻的画风,流利又血淋淋的笔触,很受当时画家的喜爱,他们赏识并且收藏杜米埃的画,如印象派大师德加就是其中一个。
       年代:《三等车厢》是一幅反映现实新生事物的作品,它为后人记下了19世纪60年代这活生生的一页。

风格和影响:作者准确的把握了近代都市的新鲜景象以及不同人物、不同心态、不同关系的人们拥挤在一起的隔阂感和孤独感。从这幅油画,我们不难看出杜米埃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规范。他不仅仅把创作的主题从历史性的题材转向了当代现实生活,而且,把创作手法从面面俱到、精描细刻的作风中解脱出来,他那敏锐、活泼、抒情的色块,简洁、泼辣和自由不羁的笔法不但给予后来的艺术家以深刻的启迪,也为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原则的确立起到重要的作用。

2,《草地上的午餐》

作者:马奈,法国印象派先驱。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
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年代:《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一画引起了世所罕见的轰动,此画在构图上,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的地方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

风格和影响:尽管作品的主题是以那些高尚的学派先例为蓝本的,然而它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慨,因为那古典的田园式的主题,已经被现代意义的形象语言代替了拉斐尔的女神和乔尔乔内的仙女成了女模特儿,一个是裸体,一个是半穿着衣服。她们和两个衣冠楚楚的,但“显然”又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艺术家在树林中消遣。此画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的地方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马奈在技法上抛弃了库尔贝的厚涂法把绘画作为二度表面的主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此画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作了某些新的尝试。这幅画的历史意义与其说是在艺术技巧上,不如说是在艺术家所表现的勇敢精神上,它是一个象征,一个敢于向传统的审美挑战的精神之象征。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卡拉瓦乔是卡拉瓦乔画派的先驱,是一位有创造性的画家,从不步人后尘。 由于长期与普通劳动者相处,又受到写实主义的影响,他重视面对自然本身的作画。卡拉瓦乔对油画的发展有独到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强调明暗对比的酒窖光线画法,即把物体完全沉于黑暗中,然后用集中的光把主要的部分突出来,使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形体结实厚重,同时阴影使多余的东西完全隐入暗中,用光显示画家想引起观众注意的东西,构图十分简洁而单纯。

另:

卡拉瓦乔是一位有创造性的画家,从不步人后尘。由于长期与普通劳动者相处,又受到出生地写实主义画风的影响,他重视面对自然本身作画。在接受教会订件以前,他画的大都是风俗画和静物画,其风俗画多表现下层平民的生活习俗,如《赌徒》等。在他之前,意大利画家几乎没有画过纯粹的风俗画。他即使在从事宗教题材的画件时,也总是把宗教事件表现成普通人中间的普通事。如《圣马太与天使》,圣徒马太被他画成一个光着脚板的粗笨的庄稼汉,在天使的指点下吃力地写福音书。教会对这种粗鄙的描写大为不满,退回订件,叫他重新画。
         
      卡拉瓦乔对油画的发展有独到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强调明暗对比的酒窖光线画法,即把物体完全沉于黑暗中,好像置于深而暗的地窖中一样,然后用集中的光把主要的部分突出来。这种画法使画面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形体显得结实厚重,同时阴影使多余的东西完全隐入暗中,而用光来显示画家想引起观众注意的东西,使构图十分简洁而单纯。
         
      卡拉瓦乔打破了文艺复兴绘画中惯用的平列物体的透视手法,他喜欢用纵深的透视,使画面人物的安排和动作向画幅的深处展开。在《埃毛斯的晚餐》一画中,基督向前伸出的手似乎打破了画幅的平面,使绘画中的空间和观众的空间结合在一起。卡拉瓦乔运用这种手法的意图是为了使绘画更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发挥作用。这种手法为后来的巴洛克画家所仿效,成为巴洛克绘画的突出特点之一。
         
      卡拉瓦乔在17世纪初成为一名很有影响的画家。虽然他在罗马的创作不被订件者赏识,而且还常常受到敌对者的攻击,但他却非常引人注意,有不少忠实的模仿者和后继者。P.P.鲁本斯在当时就识出他绘画的价值,建议艺术收藏家重金收购。意大利有一批以B.曼弗雷迪为首的画家,着力地发展了卡拉瓦乔作品中的风俗画因素。还有一批从北欧来的画家,在罗马认真地临摹研究卡拉瓦乔的作品,并把他的画风带回本国。在荷兰形成了一个卡拉瓦乔派中心,这个中心影响了像伦勃朗这样的重要画家。此外,西班牙、法国、德国也都有取法卡拉瓦乔的画家。他对于欧洲绘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新古典主义

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对欧洲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其中首先应该提到的 是同时期的英国绘画。当时一大批优秀的画家活跃在画坛上,其中有风景画家威尔逊、桑德比和动物画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则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英籍瑞士画家。明显受新古典主义影响的画家还有巴里、韦斯特。同时期的德国画家有希克、科赫和杰内利。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区别.

2,波普艺术产生的社会原因

美术基础试题美术史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19: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中国现存最早、最大和最高的木结构阁楼式塔是 ( 山西 应县木塔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达芬奇)。

(3)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   锡、铅    )合金制作的各种器物。

(4)雕塑》思想者》的作者是 (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     )。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5)黄公望的代表作是 (  《富春山居图》 )。

(6)油画《梅杜萨之筏》的作者是 (   席里柯(1791—1824)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    )。

(7)沈周、(   文征明  )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8)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建筑师(  乔恩·伍重     )设计的。

(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五代    顾闳中  )。

(10)《格尔尼卡》是现代著名画家 (  西班牙杰出画家毕加索     )的作品。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巴黎圣母院是属于西方美术上( C)风格的建筑?

A 罗马式 B 巴洛克式 C 哥特式 D 拜占庭式

(2)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D)

A 叶浅予 B 丁 聪 C 华君武 D 张乐平

(3)“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人物有( B)

A 莫 奈 B 苏里柯夫 C 米 勒 D 罗赛蒂

(4)北京天坛创建于( C)朝代。

A 清 代 B 元 代 C 明 代 D 北 宋

(5)画家鲁本斯是欧洲美术史上(B )美术风格的代表人物?

A 罗可可美术 B 巴洛克美术 C 新古典主义美术 D 浪漫主义美术

(6)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的作者是(D )

A 吴作人 B 王式廓 C 林风眠 D 董希文

(7)泰姬陵是( D)国家的著名建筑。

A 泰国 B 日本 C 尼泊尔 D 印度

(8)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B )

A 红、黄、蓝 B 红、绿、白 C 绿、黄、紫 D 黄、绿、白

(9)油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19世纪(B )国画家委拉斯贵兹的作品

A 意大利 B 西班牙 C 法国 D 佛兰德斯

委拉斯贵兹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10)《田横五百士》的作者是( B)

A 黄宾虹 B 徐悲鸿 C 刘海粟 D 齐白石



三、写作题:(任选一题)

1?《蒙娜丽莎》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一个叫佐贡多的富有商人,请他为年轻貌美的妻子蒙娜丽莎绘一幅画。这幅肖像画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但是画完后,他不愿把画交给任何人,于是就带着画离开意大利,到了法国。 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画画时,请了位乐师在旁边弹奏,以便蒙娜丽莎能耐心平静地坐在那里。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可以感到她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蒙娜丽莎背后的一切,包括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的气氛中,让我们为那些不真实的背景感到吃惊,也让看到这幅画的人禁不住把思绪沉浸在梦的世界里...   



2?《奔马》 徐悲鸿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

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善于传神。著名油画《 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奔马图》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5 01:56 , Processed in 1.11057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