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30|回复: 1

[美术] 2011年教师招聘中国美术史部分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19: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82年10月,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 C  )
A、岩画
B、壁画
C、地画
D、帛画
2、东晋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B   )
A、杨惠之
B、戴逵
C、曹仲达
D、卫协
3、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游春图》的作者是(   D)
A、李思训
B、李昭道
C、薛稷
D、展子虔
4、唐代的诗人、山水画家王维是以画( D  )而著名。
A、青绿山水
B、小景山水
C、浅绛山水
D、水墨山水
5、流传至今的《历代名画记》一书作者是( B  )
A、裴孝源
B、张彦远
C、朱景玄
D、谢赫
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B  )
A、周文矩
B、顾闳中
C、顾恺之
D、周昉
7、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绘于 (  C )
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明代
8、在中国绘画史上颇有影响的“南北宗论”是明代(D   )提出来的。
A、吴伟
B、曾鲸
C、陈淳
D、董其昌
南北宗论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为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9、明末以绘制《水浒叶子》版画而著名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也叫陈老莲)
B、张渥
C、苏汉臣
D、黄应麟
10、我国近代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学者是(B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李叔同
D、丰子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我国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彩陶主要分为(  C  D )等几种类型。
A、马厂类型
B、马家窑类型
C、庙底沟类型
D、半坡类型
E、半山类型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须分类加以区别,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12、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传世的代表作有(   A C E  )
A、《女史箴图》
B、《纨扇仕女图》
C、《列女传•仁智图》
D、《捣练图》
E、《洛神赋图》
13、五代以描绘北方崇山峻岭山水而著名的画家是(  B D   )
A、董源
B、荆浩
C、赵干
D、关仝
E、巨然
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岭,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的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水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
14、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有(   ABCD  ) *
A、李成
B、范宽
C、郭熙
郭熙: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
D、王希孟
王希孟〔北宋〕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
E、赵伯驹
赵伯驹 中国南宋画家。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

15、元代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山水画家是(    ABCD  )
A、黄公望
B、吴镇
C、倪瓒
D、王蒙
E、王冕
16、在苏州著名的园林有(   B C D E )(沧浪亭、狮子园)
A、个园(扬州)
B、留园
C、网师园
D、拙政园
E、五峰园
17、明代初期,院体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AD    )
A、边景昭(边文进)
B、孙隆
孙隆,毗陵(今常州)人。隆,一作龙,字廷振,号都痴。明代画家。擅画翎毛、虫草,不作墨线,纯以色彩点染而成,谓之“没骨“,别具一格。亦善山水。
另有一孙隆,字从吉,瑞安(今属浙江)人,官新安知府,永乐(1403—1424)间,与夏昶齐名,画梅甚工,人称“孙梅花”。后人往往误为一人。
C、林良
D、夏昶
E、吕纪
明代画家。浙江宁波人。他曾在仁智殿任锦衣卫指挥。他擅长画花鸟,常画凤凰、鹤、孔雀、鸳鸯之类,也画花树,秾郁灿烂,古艳夺目,工笔勾勒与水墨写意具佳,笔墨流动,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泉石布置,烟润点染,具有造化之妙。画山水和人物,也有法度。与边景昭、林良齐名,为明代院体花鸟画派代表作家之一。
18、明代中期著名的吴门画派画家有(BCDE     )
A、戴进
画在明中叶影响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的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长。
B、沈周
C、文征明
D、唐寅
E、仇英
19、清初的“四僧”是指( ABDE  )著名的和尚画家
A、八大=朱耷
B、石涛=原济
C、弘一
D、弘仁=渐江
E、髡残=石溪
20、清末“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有 (  ABD     )
A、陈树人
B、高奇峰
C、陈崇光
D、高剑父
E、陈抱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原始社会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式建筑。
22、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  春秋     )时代最具特色的青铜器。
23、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是(  商朝      )时期的作品。
24、汉代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艺术作品是( 画像砖       )。
25、西汉马王堆出土的“T”字形旌幡帛画,其主题思想是(   对太阳的崇拜     )。
26、三国时期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也是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   曹不兴     )。
27、北宋为宫廷花鸟画推向新的水平的画家是(    崔白    )。
神宗熙宁、元丰时期崔白的出现突破了一百年来黄氏父子的成规。崔白,字子西,工画花竹翎毛,尤为画带有野情趣的败荷凫雁驰名,也擅画山水人物佛道。崔白善于表现在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和变化及互相的关联。如《双喜图》中在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鹊和被惊忧的野兔,《竹鸥图》中逆风涉水迈步前进的白鸥,《寒雀图》中在严寒气候中依缩枯枝的麻雀等。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谵”,由于技巧超群被强征入画院。与崔白风格相近的还有其弟和弟子吴元瑜。崔白的花鸟形象生动自然而无雕琢造作的痕迹,加强了动植物的动势,特别是画败荷、苇岸、芦汀、寒江、秋江、烟波中的凫雁野禽、鹭鸶、鹘兔尤有突出创造,把北宋花鸟画推向了新的水平。

28、南宋以画“边角之景”而著名的画家,除马远(马一角)外,还有( 夏圭    “夏半边”   )。
边角景构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29、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主要产地有天津的杨柳青和苏州的(   桃花坞     )。
30、北京的天坛是皇帝(   冬至祭天  )的处所。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19: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者在括号内打"√",误者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31、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
32、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长江流域。( ×  )黄河流域,
3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走向成熟时期。( ×  )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开始走向成熟;花鸟画领域五代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技法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
34、位于山东嘉祥武氏石祠中的画像石,是东汉后期画像石的代表。(  √ )
35、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我国最早开凿的石窟。( √  )
36、北宋的花鸟画家黄荃和徐熙,其作品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 ×  )五代
37、昭陵六骏石刻浮雕是唐武则天陵墓前的雕塑。(  ×  )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
38、明代中叶以后,版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万历年间达到了高峰。( ×  )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39、明代宫廷画院达到了非常兴盛的时期。( ×  )两宋画院
40、1884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其主要执笔人是吴友如。(  √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战国时期的帛画有何艺术特点?
作为独立意义的中国绘画作品,我们现在能够见到最早的实物,要称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这两件帛画距今约二千三百多年,可谓中国卷轴画的宗祖了。
《人物龙凤帛画》 主要用线条描绘,造型简练明快,人物的嘴唇上点有红色,虽然线条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拙,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以线造型,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在用笔和设色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这幅画对人物面部刻划还比较粗略,并带有一些装饰意味,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气。
《人物御龙帛画》较前幅略晚,约相当于战国中晚期之交。其主题思想较前者明确,艺术表现技巧有较大的提高,人物神情刻划生动,线条匀细而挺劲,流利飞舞,较之前者丰富而有韵律感。设色也复杂起来了,在单线勾勒后,平涂与渲染并用,其中一些地方还加用了金、白粉,它也是迄今发现用这种画法作画的一件最早的作品。可以说,我国工笔重彩画在两千多年前已形成雏形,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绘画所达到的相当高超的水平,它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2、略谈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兵马俑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是绘塑结合,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形式和内容统一,既富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完全可以与希腊、罗马的雕塑媲美。
总体而言就是: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节刻画。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整体的动静和谐统一中,蕴含着无穷的威力,流露出艺术设计者对秦王军威的仰慕和崇敬。作为雕塑个体,形象的具体化,尤其是面部个性化的特点增加了军阵的勃勃生气。陶俑在制做上采用模制和手捏结合的方法。工匠艺术家们在捏塑过程中运用贴塑、刻、划等技法,根据长期对不同人物的观察尽情地发挥个人的想象。俑的脸型、神情多种多样:有的脸长方、宽额,有的圆浑、两颧隆起;有的骠悍,有的清秀;有的憨厚朴实,有的精明干练。须发的样式也别具一格。蓄须的有呈牛犄角上翘,面颊浓髭相连,有的几缕长须;有的只留短髭。发型也奇异多变:长发绾髭,髭有锥形有圆型,位置有偏有正。脑后发辫或盘成十字形、大字形,或盘成枝丫形。姿态除少数立射、跪射俑和驭手外,大部都呈立势,右手握武器,左手下垂,身体多为模制。军阵这一主题要求武士姿态挺直,整齐划一的排列自然形成军阵整体肃穆的布局,显示了秦军千军万马横扫*****勇不可挡的气势。艺术家在有限的自由创作中,塑造着一个个武士,倾心灌注了他们对普通人家子弟的爱。在整体和个体的统一变化的和谐中,完成了巨大的艺术构想,它既体现了统治者的所要的军威,又表现了普通人的活力


43、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哪“六法”?
谢赫是南齐时代(公元四七九—五○二年)的人物画家。他能画时装的妇女。但他的画不如他的理论著作有影响。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
  《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
  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顾恺之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言论,以及魏晋以来人们对于人物的鉴赏评论所一致强调的人的精神气质的生动的表现。这些言论是谢赫提倡“气韵生动”的根据。“骨法用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从古代画论中可见古代画家和评论家对这一点的重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构图。“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也是复制的方法。关于临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是一个画家所必须熟悉的。由此可见,“六法”是古代绘画实践经验,提高为理论的。
谢赫的“六法论”之重要,乃在于他作了这一整理集中的工作。虽然“六法”之间的正确的科学的逻辑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起来,然而由于反映了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完整的认识,而此认识既肯定了根据对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对象内在性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笔墨是表现对象的手段。
44、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清末民初,继“扬州八怪”之后,出现了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海上画派。
海派画家的风格特点一为色彩运用,二为以书入画。海派画家是在近两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他们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善于将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的写意水墨与强烈的色彩融为一体,形成雅俗共赏的新画风,同时加进了新兴时代的商业性的市民趣味。海派画家群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代是中国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宋代绘画是唐朝以后中国绘画的又一座艺术高峰。
北宋初期,统治者设置翰林画院,广招人才,为宫廷绘画历史上最兴旺活跃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绘画创作理论开始形成独特体系。整个社会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繁荣兴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院体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繁荣;二是以表现自然情感的文人画的兴起。
院体画派的绘画理论和技法,几乎占据了整个北宋画坛,对中国画影响深远。北宋画院代表人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最高水平。花鸟画在沿袭五代“黄徐异体”风格的基础上,技法取得很大发展并有重大成就,代表人物为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等;山水画也名家辈出,如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在人物画方面,代表画家有武宗元等。
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画史、画论、绘画赏鉴及收藏著录等著作大量流传,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史》、《林泉高致》等,成为今日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依据。
46、试谈扬州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想家。李鱓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最突出之点是重视个性表现,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针对当时扬州商品交易和商人唯利是图的现状,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撕破了过去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在作品的题材上,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写对象,除了表现出一般的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并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如郑燮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尽管扬州八怪的艺术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相邻近地区,但是它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扬州八怪”之所以称之为怪,主要是由于他们突破了清初所谓正统“画院派”一味摹古的藩篱,而强调“师法自然,我法我用”,大胆变革,创造出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绘画艺术。他们在绘画上的独创性,被当时画坛上的正统派视为“异端”和“怪物”,后来,人们就用“怪”来赞赏这批绘画艺术家。称之为“扬州八怪”。纵观“扬州八怪”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绘画内容上具有题材新、意境新。“扬州八怪”在绘画题材方面虽多写传统的梅、兰、竹、菊、松、石以及写意花鸟和人物等,但都能立意超凡,赋予新的意境。郑板桥画兰花,绘出了荆棘丛兰图;黄慎画人物,画出了行乞图等,都是一种推陈出新的题材。再通过题款,点明作品主题,更加突出新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是绘画的用笔上,常以书笔入画,又以画笔入书,使绘画艺术富有殊趣。“扬州八怪”不仅是绘画名家,还擅长诗文和书法。如金农、郑板桥等人,都是一代书法家。他们巧妙地把书法艺术运用到绘画中去,取得融为一体、相互阐发的艺效果。
  三是在绘画布局上,诗、书、画、印构成统一的艺术整体。“扬州八怪”绘画时每画必题诗,有题必佳,而且不拘一格,从整个画面来巧妙安排位置,使得诗、画相互映照,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诗情画意。
  “扬州八怪”书画作品中对封建社会晚期的反思与叛逆的画风,对后来的“海派画家”和我国现代诸多国画大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愧为我国近代美术的前驱。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4 21:35 , Processed in 0.09903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