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93|回复: 0

[美术] 2011年小学美术教师招考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19: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美术学科课改背景:1、各国教改总体趋势;

2、我国教改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3、我国教改中美术学科课标达到的目的。

二、             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

(一)性质:1、以往美术学科存在的不足;

2、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改革条件;

3、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4、为什么说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

5、美术教育中渗入人文意识应注意事项;

6、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基本性质的重要意义。

(二)价值:《课标》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价值的确定。

(三)理念:1、本次课标制订的新的基本理念;

2、本课标的组成部分;

3、《课标》为什么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是如何划分的。

三、美术课程的目标:1、课程总目标包括哪几个维度;

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达到什么目标;

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达到什么目标;

4、“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达到什么目标;

5、“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达到什么目标;

四、美术课程内容:1、为什么不规定各学学习习领域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

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涉及哪些内容?“造型·表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涉及哪些内容?

4、“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涉及哪些内容?

5、“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涉及哪些内容?

6、为什么要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五、             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评价:

(一)教学方法:1、此次课改美术学科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文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5、如何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教学。

(二)课程评价:1、概念,目的;

2、美术课程评价新理念;

3、不同时代教学特点的比较。

六、             课程资源、教科书:

(一)课程资源:新标准中课程资源包括范围;

(二)教科书:1、正确处理教材中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2、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什么;

3、美术学习过程的四段。

后注:1、部分名词术语

2、小学美术学科学习提纲

小学美术学科课标培训讲义稿

一、美术学科课程改革背景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文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本国国民素质保持与时代发展协调一致。使用权自己保持竞争优势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改善国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虽然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程度,教育发展水平等情况存在差异,但教改的趋势还是一致的,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培养目标,使下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4、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此,如新加坡、我国的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也都先后提出了一些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共通能力。

我国内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在培养人才目标上,就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民主与法制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存在共同性。即学校所有课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和能力。

以往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可避免导致了两个方面的结果:1、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加大;2、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此次课改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此次课改美术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的:

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习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

㈠、美术课程的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尽管一直处于正常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观念方面原因,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3、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述三方面表现虽不同,但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才不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才不会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应该认识到,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教育的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本次课改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教者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国内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面临哪些发展机遇?改革条件如何?

1、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后,基础教育工作进入全面推广素质教育阶段。是与应试教育不同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着眼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构建,而不是少数精英的培养。而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以全面性、基础性为特征的。这其中就包括公民的艺术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理念,重建了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与其相一致的国家教育方针,重新确定了美育的位置。

2、经过20多年的培养,我们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为改革提供了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3、国际与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开阔了我们眼界,把握外界美术教育改革的动向,借鉴经验,确定自己改革的坐标和方向。

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学科自身也发生变化。

5、这次美术课改不是一次孤立的行为,而是与我国整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捆绑”在一起的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体课改思路的影响和规范。

◆世界美术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1、政府重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艺术教育成为小学至高中的核心科目。1994年定稿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美),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无法生存”它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它已经成为身价亿万的产业。艺术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英国在1988年通过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从1989年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实行统一课程,即国家课程,共分两类,一是核心课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一是基础课程(外语、技术、历史地理、美、音、体)。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对教育质量强调也比以往为甚,在这过程美术教育也被重新予以理性的思考。

2、拓展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3、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

保持民族独特文化与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快捷交通工具,使人们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加强。麦克卢汉“地球村”概念,就是这种思想意识表述。

◆为什么说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

◆美术教育中渗入人文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2、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3、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意义?

它将改变我们认为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学习和训练的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㈡、美术课程的价值

所谓价值是揭示周围世界一切客体对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意义的一种特殊社会规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价值作了如下确认:

1、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㈢、美术课程的理念

◆本次课程标准的制订有哪些基本理念?

1、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①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②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了解;③对美术的社会中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

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的行为大体可以分成两种:①情趣性行为;②意志性行为。

全体性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这种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多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素质方发生变化。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算是成功的。而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

所谓文化情境,指的是一种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作用:①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②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苹果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性,在基督教艺术中,由于苹果是夏娃从智慧树上摘取的禁果,一般象征着人类的堕落,而婴儿耶酥手拿苹果,其实是象征着赎救人类。这些象征关系的规定性来源于希腊神话。如不了解,甚至会做出错误的解读。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创新人才任务中,美术教育责无旁贷。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中:“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经验与科学经验是感知的两条不朽的道路。”想像力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发挥个性的自由,泯灭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之大忌。鼓励学生对他人艺术作品发表自己见解。在思维方法上,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像思维等。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学生状况。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课程标准组成部分: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名词术语。

◆课标为什么要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如何划分的?

本次课改,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角度,结合学科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考虑到现代生活中设计作用,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其中“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基础,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以外化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是一个注重自由性,一个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一个新亮点,也是本次课改需突破的一个难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7 22:24 , Processed in 0.09698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