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的题目,2个小时考完。全部为客观题,四大题型如下:
一、判断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三、判断解析(共6题,1、3、5每题1份,2、4、6题每题2份,共9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道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漏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下午解析了最简单的29道判断题。大家随意感受下难度如何  
一、判断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 答案:错 解析:从社会的构成要素来看,教育的功能包括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这些又可统称为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即通过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与教育的变迁功能相对应的是教育的流动功能:通过对社会个体进行培养、提高、筛选,促进个体在社会阶层之间进行流动。比如,出身贫寒的小明,通过高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找了一个好工作——这就实现了社会身份的流动。 题目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典型的古代社会中教育流动功能的体现:由每天下地劳动的“田舍郎”,变成了天子重臣。 2、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错 解析: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3、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答案:错 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融。其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尊师爱生。 4、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错 解析: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是从学生学习角度考虑的,而非学校角度。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5、杜威选择木工、金工、缝纫等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 答案:错。 解析:杜威选择木工、金工等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学”。 6、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答案:对。 解析:人本主义的课程主张属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他们认为,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中心。 7、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答案:对。 解析:这正对翻转课堂的界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案:错。 解析:德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教育,还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 9、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答案:对。 解析:德育过程也就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其品德发展的动力所在。 10、为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形成性测验。 答案:错。 解析:了解学生所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也即教学开始之前的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 1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答案:对。 解析:说法正确,国别也无误。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 12、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 答案:错。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构建新知。——这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而非生活实践中。 13、刚去幼儿园时,洋洋由于对周围环境陌生,因此十分害怕,每次都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住。几天后,洋洋对环境逐渐适应了,不再害怕去幼儿园了。这里洋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学习。 答案:对。 解析:这是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态度学习。 14、依照奥苏泊尔的观点,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可能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有意义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 答案:对。 解析: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即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能同化新知的适当的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会影响到新知的学习,这种学习间的影响也即迁移。 15、关于记忆遗忘的原因,艾宾浩斯认为遗忘不是痕迹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答案:错。 解析:艾宾浩斯拿自己做小白鼠记忆无意义音节,绘制了遗忘曲线,得出了遗忘规律。但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遗忘。遗忘的原因中,痕迹消退说是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观点,压抑说是佛洛依德的观点。 16、张林同学读书十遍刚好能够背诵下来,按照记忆理论研究成果,他需要再度5遍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成果。 答案:对。 解析:适当的过度学习,即在刚好背诵的基础上再学习50%。 17、康康的妈妈答应康康,只要他这学期末能考进班里前10名,就给他梦寐以求的汽车模型,为此康康的学习比平时努力多了。这里康康的学习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答案:错。 解析:题目中,看看过为了妈妈的奖励而去学习——这属于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和长远目标相联系的,比如国家的未来、个人的前途等。 18、教育中十分强调因材施教,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 答案:错。 解析:因材施教是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但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应该一样,都应该关爱学生。 19、每个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答案:对。 解析: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性的区间概念,心理健康是相对于不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两个区,间,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的数量界限且没有极限。世上既没有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也没有心理完全不健康的人,每个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20、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因此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能达成预期目标。 答案:错。 解析: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生自身内部压力,也包括家长和教师的不合理期望,也跟学生是否有易引发焦虑的品质有关。因此,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 2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吮吸反射,属于儿童的最初图式。 答案:对。 解析:我们直接看刘儒德书中的解释: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相同的。 答案:错。 解析:狭义的教育法仅仅指教育法律,广义的教育法包括了教育法律和与法规。 而教育法律规范则是教育法的文本结构的一部分,是教育法律的主要内容。法律规范包括三个要素:假定、处理和奖惩。 2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 答案:对。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24、教师进行学习提升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答案:对。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第八条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25、教育法律救济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 答案:对。 解析: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由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受理并作出裁决,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不履行决定的,有关机关将依法强制执行。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26、权威性法学著作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答案:错。 解析:法的渊源指的是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我国教育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27、教育法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 答案:错。 解析:法律的适用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基本方式。广义的法律适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法律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狭义的法律适用则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理解,法律的适用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法律规范的活动——也即,其适用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8、本能需要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 答案:错。 解析:教育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只有全面认识教育劳动的价值及其特殊性,才能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29、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与外部环境和社会无关。 答案:错。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主要靠自律,但也需要外部良好环境的保障。 做完真题,再来看看这三组易错题,你会吗?
一易错题辨析 整理了几道常问的易错题。对比不同的题目,帮助大家分化下~
第1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 )A. 专业的职业 B. 专门的职业 C. 独特的职业 D. 高尚的职业第2题 依据《教师法》,关于教师的法律身份,正确的是(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B.教师是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专业人员 C.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一般人员D.教师是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一般人员第3题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第4题 在我国,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能的的专业人员”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义务教育法》C.《教育法》D.《宪法》第5题 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答案 1.B2.A3.A4.A5.C对比 教师职业职业性质:专门化职业身份:专业化职业角色:多样化第6题 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第7题 识记是人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它是( )。A.信息的简单接受过程 B.信息的贮存过程C.信息的编码过程 D.信息的提取过程第8题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第9题
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答案 6.D7.C8.C9.C对比 记忆、学习过程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
一般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布鲁纳的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第10题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哪个是基础,哪个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第11题 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A. 提高品德认识 B. 陶冶品德情感 C. 激发品德动机 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第12题 (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A. 道德情感 B. 道德认识 C. 道德行为 D. 道德评价答案 11.B12.D13.B对比 基础和关键知情意行四个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活动和交往个体品德发展中:道德认识是核心、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