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70|回复: 0

教资笔试50分作文你可以这样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6 1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科目一考试中,作文50分,占据卷面很大的比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规矩作文,已属不易,又要结合师德、教育方法等,简直要命。
于是很多同学习惯性像答简答题一样,“一二三点,总而言之”论述一篇作文。殊不知,这落入了作文这小妖精最大的陷阱。
今天,就和大家讲讲,作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应该如何练习准备!
文章干货多,建议收藏~
1
审题立意
  ◆  ◆
所谓“审文体”,就是考生必须明白考试中要求写作的文体是什么,考试中常写的文体有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
很显然,如果不限文体的话,想快速完成一篇规矩作文,首选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立意和结构布局都比较容易掌握,考生能很快构思出文章的框架(标题、引论、本论、结论),也比较容易在短期内快速得高分。
作文常见的题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四大类。一旦审题出错了,作文的立意再好,语言再优美华丽也难以得高分。
下面是一些作文题目及立意解析:
材料一:
离别的回眸是不舍;关切的回眸是注目;人生的回眸是记忆;而历史的回眸是正视。请以“回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
审题时候必须抓住关键词明白“回眸”是什么(对过去的审视和反思)? “回眸”的目的是什么(回到最初的本真,最初的信仰)?
在立意的时候可以从个人、社会、历史等不同角度,抓住“回眸是对过去的凝视,是与往昔的遥望,是一路走来悲喜交加的旅程,是人生积累的点滴记忆”等方面入手构思,将写作的核心定在“人生之路要频频地回眸,看是否偏离了最初的信仰,看是否忘记了最初本真的模样”。关注“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微博
这样写作的时候才不能脱离实际,重点放在“过去”的阐述以及体悟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和空想上。
材料二: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9亿,在每个孩子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观念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角度自拟,不少于800字。
解析:
在拟题或写作的时候重点应该从“教育”出发,结合一定得教育理念,围绕着“家庭教育”,从家庭教育的得失成败入手,正反两方面看待。论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观点,论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尊重”和中国家庭教育的利弊等。
材料三: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
材料四属于“提示语+题目”类型的命题作文(上面的材料一和材料三也属于此类型)。其特点是给出一段文字之后,再明确题目,要求考生写作,这样的命题作文要善于从材料的“提示语”中挖掘东西,本则材料从提示语中懂得“见证”是对人生的喜怒哀乐、社会的变迁发展的铭记,是对“有价值”的过去和当下的一种升华和反思,个人和社会可能兼具“见证者”和“被见证者”的双重身份。关注“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微博
写作时,从大的角度而言,可以从个人见证时代或者历史、时代或者历史成就个人出发,可以从个体生命的点点滴滴入手,更可以从万物的周而复始出发。
材料四: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
解析:
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材料明确规定了作文的题目,暗示了作文写作的大概范围和方向,考生不能随便拟题,写作时也不能脱离题意。
材料五是直接命题型。审题的关注点只有题目本身,必须弄明白题目的含义:“一步”与“一生”是条件关系,一步步组成一人生,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又有许多步是可以重来的。
这样在立意的时候方向才会更为明确。
只要打开思维、拓宽写作思路,不仅仅局限于“肯定的一步”,从“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成就无憾一生,把握好人生关键的那一步,一步固然重要,但敢于推倒重来更为珍贵”等角度入手。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能脱颖而出,取得较高的分数。
材料五: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沙对冰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你从上面的文字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在正确理解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解析:
材料六中,我们应该从材料中找核心关键性的语句“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分析,很显然,这则材料中“沙”的话才是核心,是对“本色”的肯定,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所以我们写作的时候就应该从“彰显本色,挥洒自己的价值”角度入手,从走“与众不同的道路,让自己闪闪发光”的角度入手。
材料六: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解析:
材料七很显然说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眼界”的问题。立意时候从“眼界决定一切”入手,则不会偏离核心主旨。
另外,在此强调一下作文审题时还必须注意“审要求”。
备考时,考生需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入手准备。外在上主要涉及作文的字数、题目、是否从教育角度写作等。一般小学作文多要求600字左右,中学作文多在800字或1000字左右。

2
好标题
  ◆  ◆
标题是“面子”,是作文的第一个亮点,具有“提示论点,揭示论题”的作用,构思一个好的标题是一项耗费智力和技术的活儿,同学们写作前必须掌握标题写作的基本方法。
首先,从形式上看,标题要简洁明了,突出主旨。
常见的作文标题主要有:
并列短语(比如“言与行”、“读书·理解·运用”、“忘记与铭记”)
偏正短语(比如“崇高的价值”、“我的教师梦”、“乐之人生”)
动宾短语(比如“说‘细节’”、“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主谓短语(比如“勤能补拙”、“成就皆从辛勤来”、“最可贵的是好奇心”、“眼界决定一切”)
疑问句式(比如“你准备好了吗?”、“你是巨人吗”)
单复句式(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其身正,不令而行”、“不忘初心,守护精神家园”、“顺应自我,实现价值”、“彰显本色,挥洒生命之极”、“莫以‘望子成龙’的名义绑架了孩子”、“给生命一个笑脸”)
这6种常见且容易掌握的形式。 大家在平常练习时可以多做尝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调整。关注“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微博
比如,写“莫以‘望子成龙’的名义绑架了孩子”这个标题,既借用跟家庭教育相关的成语命题,又一语中的揭示了作文的写作方向—家庭教育。
其次,从写作技巧上,标题要重点突出,点明主旨。
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歌曲名等拟题。
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近墨者未必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救救孩子》、《莫让浮云遮望眼》、《不拘一格降人才》、《只缘身在此山中》等。
2、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
比如:《怎一个“慢”字了得》、《付出必有回报》、《生于改变,死于顽固》、《近水楼台“贤”得月》、《人生自古谁无“挫”》、《诚以养德,信以修身》等。
3、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比如:《莫做“墙头草”》、《人生需要掌声》、《大事不干,小事何成》、《幸运是汗水的红利》、《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等。
这样的标题,既别出心裁,吸引眼球,又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核心,比如“莫做‘墙头草’”,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地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核心:有主见有个性有坚守的底线。

3
点睛结尾
  ◆  ◆
结尾是文章的“豹尾”,是文章的完美收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点睛式
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意义,卒章显志,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方式的结尾由于以全文内容为依托,其实是中心的“再现”,能更好地彰显主题。我们例文中的结尾可以归为此类。
2、照应式
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话题、主题有直接的关系,文章结尾的呼应标题不但能强化主题,而且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如《眼界决定一切》就可以这样结尾:眼界决定一切。你站你的地方,是你脚下的位置;而你能看到最远的视野,才是你应该去的远方。穷千里目,上万层楼,才能远行千里,才能看到永恒。关注“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微博
二是照应开头。首尾照应,能达到收束全篇、突出主题的效果,给读者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上面的例文也可以属于此类。
3、引用式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3:13 , Processed in 0.0786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