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86|回复: 0

每日必背 ▏科目二:师生关系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6 11: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学生的本质属性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1、教育的对象(客体)
2、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发展中的人,具体表现:可塑性、依附性、向师性、具有发展潜能、有获得人文关怀的需要。

学生的社会地位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①无歧视 ②尊重儿童尊严 ③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④儿童利益最佳

(二)学生的身份
身份定位的三个层面:国家公民、未成年的公民、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三)学生的权利
人身权
(1)身心健康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
(2)人身自由权: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3)人格尊严权: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4)隐私权: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等。
(5)名誉权和荣誉权:不得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

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1)参加学校安排的活动
(2)获得奖学金
(3)获得公正评价
(4)提起申诉或诉讼
(5)其他权利

(四)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4)努力学习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模式
(1)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采取放任作风,不负任何实际责任
心态和行为特征是:(无序、随意、放纵)
(2)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
心态和行为特征是:(命令、权威、疏远)
(3)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民主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
心态和行为特征是:(开放、平等、互助)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良好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1)态度
(2)教师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型)
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智慧
(4)人格
2.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本节思维导图
看着导图,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
课后练习


1、对学生关禁闭,侵犯了学生的(  )
A.  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 隐私权
答案:B
解析: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等。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是从哪一个角度而言( )
A. 教学角度
B. 法律角度
C. 人格角度
D. 道德角度
答案:C
解析:师生关系有三种主要类型: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本题选C。
  
3、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
A. 学校
B. 家长
C. 学生
D. 教师
答案:D
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4、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  )
A. 相互促进关系
B. 平等关系
C. 授受关系
D. 教学关系
答案:A
解析:师生关系的构成有三种:(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本题选A。
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
A. 授受关系
B. 平等关系
C. 促进关系
D. 交往关系
答案:A
解析:师生关系的构成有三种:(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本题选A。
6、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旨在体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公约。这个公约叫做(  )
A. 《学生权利公约》
B. 《学生保护公约》
C. 《儿童权利公约》
D. 《儿童保护公约》
答案:C
解析:《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本题选C。A、B、D三项均是错误的。
  
7、在以下所罗列的基本原则中,哪一条原则不属于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 无歧视原则
C.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 儿童优先原则
答案:D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无歧视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本题选D。
  
8、个别教师以学生上课捣乱为由,停止学生上课半天,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 公正评价权
B. 隐私权
C. 学习权
D. 人身自由权
答案:C
解析:教师停止学生上课,违反了学生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即学习权。“获得公正评价权”是指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此本题选C。
9、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其中,对于学生而言,其最主要的权利是(  )
A. 人身权
B. 享受物质帮助权
C. 隐私权
D. 受教育权
答案:D
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的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本题选D。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享受物质帮助权不是学生享有的公共权利。
10、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针对教师的看法提出反驳,而老师能虚心接受学生的不同理解,这种师生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 心理相容
B. 教学相长
C. 尊师爱生
D. 民主平等
答案:D
解析:新型师生观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因此选择D。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民主平等是指师生之间地位上的平等性。心理相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11、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 依赖性
B. 向师性
C. 可塑性
D. 接受性
答案:B
解析:学生具有向师性,即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作用。因此,答案选B。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 创造性
B. 连续性
C. 间接性
D. 示范性
答案: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本题选D。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13、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只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 向师性
B. 可塑性
C. 接受性
D. 依赖性
答案:A
解析:“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在小学低年级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作用逐渐减退。题干中学生崇拜教师模仿教师用相同的笔正是向师性的体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它选项也是小学生的本质特点:比如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生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中,特别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比如“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具有可接受性。由于小学生独立能力还不强,自制力还比较差,知识基础薄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因此具有依赖性。
14、学生学习的特点是( )。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发展性
D. 灵活性
答案:C
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且主要任务在于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因此选择C。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学习的方式具有灵活性。
15、学生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却并非盲从,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具有(  )
A. 可塑性
B. 互补性
C. 能动性
D. 差异性
答案:C
解析:学生的可塑性是指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没有定型,尤其是智力和品德两方面的发展,教师不能轻易地给学生贴标签;学生由群体层面的差异诸如性别差异,也有个体内的差异,优势劣势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够,独立性不强,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但时,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意志,具备主观能动性,虽然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但是这种依赖并非盲从,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具有能动性。因此本题选C。
上下滑动查看15道习题)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3:06 , Processed in 0.08470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