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53|回复: 0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8 14: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一、认知过程
1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2)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②内部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运动觉(关节肌肉感觉)平衡觉
(3)概念辨析:感觉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觉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觉性与差别阈限
(4)感觉的特性:
感觉适应:明适应(由暗到明)暗适应(由明到暗)
②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马赫现象)继时对比
③ 感觉后象感觉后效
④ 感觉的相互补偿(如,盲人听觉好)
⑤ 联觉
2、知觉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2)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特性:①理解性 ②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3、注意
(1)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2)分类:无意注意(又,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又,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品质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PS—概念辨析
注意动摇: 又称注意的起伏,是指在稳定主意 条件下,人的感受性也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状态,而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注意分散:,又称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被无关对象吸引,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
4记忆
(1)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分类:
按记忆内容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按保持时间
①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容易遗忘
② 短时记忆:时间很短30s~1min)、容量有限7±2个组块)、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③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久(超过1min)、容量无限
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对动作、技能的记忆)
(3)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1识记
识记的分类:①按识记有无目的: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②按识记方法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2】保持——遗忘
概念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回忆、再认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呈“L”型曲线,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先快后慢负加速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事迹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 ⑥识记者的态度与动机
遗忘原因(几种关于遗忘的理论学说)消退说(桑代克)干扰说——抑制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同化说(奥苏贝尔:高级观点的识记可使低级观点遗忘)提取失败说
3】回忆或再认
(4)记忆规律的运用
①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②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⑤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⑥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如何有效复习
① 复习要及时
②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④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⑤ 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
⑥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5、思维
(1)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点:①间接性(如,谚语概括性(如,由***现象得出谚语,类似下定义)
3)种类: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
直观动作思维(最早出现,0-3岁为主)
具体形象思维3-7岁为主,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
抽象逻辑思维(7岁之后为主,数学定理的证明、科学假设的提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①集中思维(又,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辐射思维求异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①再创性思维 ②创造性思维(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6、想象
(1)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储存的表面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分类: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
幻想与一般创造想象的不同点:①幻想总与个人愿望想联系 ②幻想往往与当前劳动无直接关系,而是指向未来
幻想与理想、空想的关系:幻想 ①如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他就是理想;②如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可能,则为空想。
(3)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 ③替代功能
7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
② 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负迁移
③ 定势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a)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b)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c)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④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事物功能的固定看法。
⑤ 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启发
(3)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式:即为所有方法一一列出、常识直至奏效
② 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从子目标到完全实现)逆向搜索法(从目标找方法)爬山法(逐步靠近目标,其中有一种是把目标定在太阳上才能飞上月亮的情况
学习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2、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PS
① 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还包括由不会到会的行为变化过程
所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也包括不能直观的内潜行为
③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所说“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而由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等导致的行为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
④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由适应、疲劳、药物等引起的短暂的行为变化不能成为学习
⑤ 所说的“行为变化”既包括由坏到好的变化,也包括由好到坏的变化,所以养成好习惯与坏习惯都是学习
3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又,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操作性知识
2)知识学习的分类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
②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③ 命题学习学习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难度高于概念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
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把较小概念归属于较高档次,形成新概念,分为派生类属(派生已有知识)和相关类属(新内容的扩充)
②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
③ 组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 ③知识的应用
(4)知识直观与知识概括
知识直观: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道德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个方式
知识概括感性概括也称直觉概括,直观基础上自发、低级的概括理性概括,是在理性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逻辑加工改造,揭示内在联系的高度概括
知识概括的措施充分运用变式进行科学的比较 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4、技能的形成
(1)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又,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心智技能(又,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2)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是什么?
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和概括性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期待与诱因————>这二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学习期待的影响因素: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正相关)学生原来的学习成绩(正相关)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
2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 ③维持功能
3、分类
按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内部动机(对学生本身的兴趣)外部动机
按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动机(利他)低级动机(利己)
按动机作用的时间长短:远景性动机(长远目标)近景性动机(近期目标)
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动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间接动机(社会观念、父母意愿
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驱力:
(1) 认知内驱力:①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 ②多从好奇中派生出来 ③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驱动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2) 自我提高内驱力:①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②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 ③这是一种外部动机
(3) 附属内驱力:①使学生为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在儿童早期最为突出 ②是一种外部动机 ③条件是 与长辈感情依赖、由长辈称赞而派生地位、享受长辈称赞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强度出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2)耶克斯和多德森: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过强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学习复杂问题时动机强度最佳水平点会低一些,学习较简单问题动机最佳水平点则会高一些。
5、 学习动机的理论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①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 ②观点:认为强化能促进学习动机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个体成就动机: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②分类趋向成功的倾向、趋向失败的倾向(常选成功率50%的任务)
4)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
维纳的归因模式
[1]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体状态外界环境
[2]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能力高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
努力程度: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
任务难易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
运气好坏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外界环境外界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n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n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5)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自身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 ④情绪和生理状态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6)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又称目标定向或成就目标定向,反映了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倾向
埃利奥特成就目标分为三种:掌握目标(掌握任务,发展能力成绩—接近目标(如何取得好成绩)成绩—回避目标(如何避免不利评价)
6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②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③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④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7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④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迁移
1、概念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分类
按迁移的结果:正迁移负迁移
按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知识、态度具体迁移(经验)
按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难度、层次)垂直迁移(前续与后继内容)
按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3、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化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4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① 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② 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③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学习策略(分类)
1、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 ①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②对任务的认识 ③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2)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
学习的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观点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实验: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又称为“试误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三条学习定律①准备律 ②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铃声唾液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规律:
[1] 强化:①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从而增强行为出现概率负强化,脱离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行为出现概率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是负强化的作用类型)
[2] 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出某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3] 消退的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的过程—————>就是对坏习性的不予理睬
(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点:认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型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已有的行为反应得以修正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由他人受奖而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者模仿动机的直接来源
2认知学习理论
观点: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 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or认知发现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的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态度方法)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③ 提倡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县城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
(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 意义学习:
实质: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客观)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 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的原则:①逐渐分化原则 ②综合贯通原则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且能与认知结构原有概念与新学习任务相关联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地位心理学第三势力
(1)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 人本主义学习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
[2] 人本主义学习倡导的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3] 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和个人之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
[4]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②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
                           ③学习是渗透的,会使学生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
                           ④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2)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①真实、真诚 ②尊重、关注和接纳 ③移情性理解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内容
① 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的动态性
② 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③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2)教学应用: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3)教育启示:
① 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② 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③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8 11:38 , Processed in 0.1009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