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89|回复: 0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8 14: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渡性 ②闭锁性 ③社会性 ④动荡性
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 性意识的特点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2) 性情感的发展变化: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
4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①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②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③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5、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自爱自卑自暴自弃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追求)
(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3岁左右成熟
② 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3岁以后自我意识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③ 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3)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
趋势: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
其总的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三到高一为显著上升时期
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高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
6、注意
1)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① 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较慢
② 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③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④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大
(3)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1] 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① 要求学生对于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定的态度
② 加强注意的目的性
③ 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 培养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② 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
[4]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① 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
② 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
③ 心情平静有利于注意集中
[5]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7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②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优于词语
③ 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④ 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⑤ 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8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① 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②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③ 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9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① 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② 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③ 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10、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 提出者:卡特尔
[2] 流体智力:①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②20岁后流体智力达到顶峰,30岁后逐渐降低
[3] 晶体智力:以学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11、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与营养 ②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观点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1) 认知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图式:是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2) 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3) 认知发展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以探索感知觉与运动的关系标志: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2] 前运算阶段2~7岁):
① “泛灵论认为外界一切是生命有感情的,小草也会疼等
② 特点自我中心
PS
皮亚杰把自我中心言语分为三类:重复独白集体独白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
① 儿童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② 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推的不可逆性
③ 思维具有刻板性,即注意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④ 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⑤ 存在集中化的特点,即运用一种标准而不能同时用两个维度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已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还未能进行抽象思维
——————— ———————————>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训练
② 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本阶段儿童具有的思维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 低级心理机能
[2] 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
(2) 心理发展观
[1]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2] 心理发展的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提高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不断重组、变化,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① 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② 从个体发展看,儿童与成人交往过程中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③ 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 内化学
(4)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发展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4、情绪
(1)概念: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绪具有两极性,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动力、紧张激动强度四个方面
(3)分类:
[1] 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 按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心境 ②激情 ③应激
[3] 按情感的分类:道德感 ②理智感 ③美感
15、情绪理论
(1) 詹姆士兰格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于18841885分别提出
② 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的身体的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③ 该理论看到了情绪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职务性神经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2) 坎农巴德学说
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3)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① 20世纪6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
② 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两个因素必不可少: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这两个因素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为情绪唤醒理论
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4)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② 认为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③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④ 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境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5)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②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③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评价、评价
④ 该理论强调这种评价通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6)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伊扎德
② 该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③ 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④ 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定的联结起重要作用。情绪的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16、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忧郁、恐惧、孤独愤怒
17中学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怒涛时期,是人生第二次断乳期
爆发性和冲动型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 ④心境化和持久性
18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①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③ 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④ 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9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察觉情绪——了解情绪的方法:①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 ③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有效调整情绪的方法:①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 ④积极的自我暗示
(4)有效表达情绪——方式:①选择恰当的方式 ②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20、意志
(1) 概念: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 基本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活动有调节作用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④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4)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5) 意志品质
① 意志的自觉性
指的是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相反意志品质:易受暗示性、独断性
② 意志的果断性
指的是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出现
相反意志品质优柔寡断草率决定
③ 意志的坚持性
指的是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相反意志品质顽固执拗见异思迁
④ 意志的自制性
指的是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相反意志品质任性怯懦
21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① 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
② 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
③ 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
④ 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坚持性品质逐步形成
⑤ 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22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①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
②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③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④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23、人格
(1)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2)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 ⑤社会性
24、人格结构
1)气质与性格
[1]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
2 胆汁质热情但暴躁,爱冒险但易受挫
2 多血质活泼聪明但粗心
2 粘液质安稳内向但不求上进
2 抑郁质抑郁
[2]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
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1]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型是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物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 冲动型和沉思型
冲动型学习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
沉思型有的学生反应非常慢,仔细、准确
[3] 同时型和继时型
同时型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继时型解决问题时,能一步步分析问题,每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隶属,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3)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 自我认知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恰当认知自我实事求是评价自己,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2]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的表现
自我体验可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一直不适当的行为
[3]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25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① 遗传因素
② 社会文化
③ 家庭因素——家庭放养方式:权威型放养方式、放纵型放养方式、民主型放养方式
④ 学校教育
⑤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6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① 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② 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③ 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④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⑤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⑥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⑦ 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7、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②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
[2] 弗洛伊德 · 人格发展理论的两个重要特点
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的作用
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发展的作用
[3]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发展分为:
口腔期:从出生12~18个月左右
② 肛门期大约12~18个月3岁左右
性器期:大约从3岁~5岁
④ 潜伏期大约5岁~12岁
⑤ 生殖期大约12岁~成年
(2)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5个时期为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② 儿童早期1.5岁~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任务: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③ 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任务: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67~12):勤奋感对自卑感
任务: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⑤ 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
⑥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任务: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⑦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任务: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⑧ 成年晚期50岁~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
任务:自我调整避免绝望与沮丧
(3)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把人格分为:
[1] 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人或一个群体共有的特质
[2] 个人特质
把人格特质分为①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分为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 ④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0:24 , Processed in 0.0980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