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指数:1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人脑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树突、细胞体与轴突构成。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指数:1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神经元的复杂连接构成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其中脑主要由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构成。
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指数:2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区域。 运动区位于中央沟之前的额叶,是支配身体运动的神经中枢; 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的上部,是支配身体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 视觉区位于枕叶,是支配视觉的神经中枢; 听觉区位于颞叶,是支配听觉的神经中枢。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包括说话、写作和言语理解,在计算、时间感、节奏感和控制复杂运动方面功能强; 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更强。
脑功能的集中表现——反射 (重点指数:5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反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根据形成的特点可分为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两大类。
条件反射根据形成的特点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两大类。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类型,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由各种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如看到别人吃梅子就流口水。
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看到“梅子”二字,牙就发酸。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重点指数:5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有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注意不是心理活动,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指数:4星,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 动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主要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
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测验(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
心理学的发展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感觉 感觉概述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
(重点指数:4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高低与大小,心理学上用感觉阈限的值来度量。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是反比关系。
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它的强弱是用绝对感觉阈限值来衡量。 这个刚刚引起被试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这种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这里指的是引起的新感觉,而这种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是反比关系。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重点指数:4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A感觉的适应
视觉适应。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嗅觉适应的表现。嗅觉适应表现为嗅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触压觉的适应更为常见。、 温度觉适应也十分明显。
B感觉的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例如,同样一个灰色矩形,处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暗淡些,处在黑色背景上看上去明亮些。继时对比,如,吃了糖后接着吃橘子,觉得柑橘很酸。
C感觉后效(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正后像——品质与原像相同,同色视觉后像 负后像——相反,补色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 (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一种感觉丧失后,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会有所提高,以获得因为这种感觉丧失而不能获得的信息,起到补偿作用,例如:盲人丧失了视觉能力,而其听觉能力和触觉能力相对提高;聋哑人的视觉相对发达。
(3)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彩色感觉最容易引起联觉。红、橙、黄等色引起人温暖的感觉,因而被称为暖色;蓝、青、绿等色往往引起寒冷、凉快的感觉,被称为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