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18|回复: 0

[资料] 干货|教师招聘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3 15: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古代教育的特征
  • 阶级性/等级性
  • 道统性
  • 专制性
  • 刻板性
  • 象征性

(记忆技巧:街道专刻象)

二、近代教育的表现和变化
1.公历教育兴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技巧:公义世法)

三、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全民化  
2.民主化  
3.多样化  
4.现代化  
5.终身化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身)

四、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记忆技巧:内人解手龟速)

五、教育的经济动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记忆技巧:唠嗑技巧)

六、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记忆技巧:行踪伶俐,内容结构)

七、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记忆技巧:证人民主成舆论)


八、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记忆技巧:内环变革)

九、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记忆技巧:宣传融创)

十、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记忆技巧:柜子解冻)

十一、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控制人口的数量
2.提高人口的质量
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记忆技巧:数值结构)

十二、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记忆技巧:观内数制剂)

十三、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记忆技巧:开工再制)

十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记忆技巧:能平定历史)

十五、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十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记忆技巧:母鸡组团钻孔)

十七、学校教育对人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十八、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十九、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结合年龄特征和抓住主要矛盾。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十、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十一、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各育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都具有制约和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作用,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各个方面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2.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因为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任何一育都是不可替代的。
(记忆技巧:不可分割,不能代替)

二十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技巧:全体面窗格)

二十三、影响学制(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二十四、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十五、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2.全民性
3.广泛性
4.灵活性和实用性

二十六、教师角色的更换(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二十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2.独特的再创造性
3.劳动的复杂性
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5.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记忆技巧:十创富,广联姻)

二十八、教师的职业素养
1.身体素养  
2.心理素养
3.能力素养
4.知识素养
5.道德素养
(记忆技巧:身心能知道)

二十九、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1.教学前关注
2.早期生存关注
3.教学情境关注
4.关注学生
(记忆技巧:前生是情圣。ps:哇,老师们厉害了!)

三十、“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记忆技巧:非你生存,任我更新。)

三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教师的专业人格
3.专业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记忆技巧:想个知识,能动自我)

三十二、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4.课程理论
(记忆技巧:会知识,学课程)

三十三、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发展
4.科学文化知识

三十四、课程目标改革
1.新课程的总目标:素质教育的内涵(还记得口诀吗?)
①面向全体学生
②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新课程培养目标要点:
①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主动学习
②课程结构的转变: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
③课程内容的转变:从“难、繁、偏、旧”→注重基础、简化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现实。
④程管理方式的转变:国家集中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⑤学习方式的转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主动参与、探索学习
⑥评价和考试功能的转变:甄别、选拔→激励、促进发展

三十五、课程结构改革
1.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掌握基础的同时要求个性发展,开设选修课。
2.从小学到高中把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课程设置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特点: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三十六、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
4.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要相信学生,多期望
(记忆技巧:王官人差钱)

三十七、现代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记忆技巧:教师在社区开发课程教学生学习)

2.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记忆技巧:教师教学要处理好与学生、同事、自我的关系)

三十八、教学观(人生过客)
1.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程
3.教学过程要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是课程的开发和创生的过程
(记忆技巧:人生过客)

三十九、新课改的评价观
1.评价内容多样化
2.评价方式多样化
3.评价主体多元化   
4.更注重评价过程
5.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记忆技巧:许三多过目不忘)

四十、方式改革
1.教学方式改革
①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育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②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社区综合教学模式
③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知识
④教材中的知识由脱离生活的知识→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知识

2.学习方式改革
①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求知识
②只注重学习教材中的理性知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良好人格的格调
③只注重与书本结论一致的知识的获得忽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3.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4.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有:主动、合作与独立、问题与探究性


四十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四十二、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高频】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记忆技巧: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四十三、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
8.量力性原则
(记忆技巧:置气西宫,理因思量)

四十四、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十五、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参与进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的民主   
(记忆技巧:猪动手把农民毒死了)

四十六、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四十七、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四十八、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四十九、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讲究语言艺术
3.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
4.恰当地运用板书
5.讲授过程中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

五十、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以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五十一、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的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五十二、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要做好充分准备,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思考
3.做好讨论小结

五十三、练习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具体的要求;
②要有周到的计划与适切的步骤;
③要有恰当的分量与适当的难度;
④要有科学的时段与有效的方法;
⑤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
⑥要有及时的检查与认真的总结。

五十四、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五十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记忆技巧:教师直接两巴掌)

五十六、如何做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辨析题常考】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五十七、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五十八、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不足之处: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五十九、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记忆技巧:内部知情人活动反常)

六十、德育原则(掌握含义)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4.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原则
(记忆技巧: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六十一、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六十二、德育的长善救失原则
1. 一分为二地看学生
2. 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六十三、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六十四、德育方法(掌握含义)
说服法、
榜样法、
锻炼法、
陶冶法、
品德修养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相结合)、
个人修养法

六十五、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技巧:拇指时代)

六十六、实施榜样法的具体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记忆技巧:竞选行为)

六十七、运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六十八、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六十九、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形成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六十七、班集体的特征
1.健全的组织结构
2.明确的共同目标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记忆技巧:节目准气)

六十八、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7.操行评定
8.建立学生档案
9.班会活动组织

六十九、教师在进行操行评定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①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而表现和发展趋向;
②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③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总之,评语要有意义,使学生看后既有所触动,感到自己不足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希望,振奋起来,努力向上。

七十、对于后进生的转化:
1.尊重、关爱后进生
2.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3.长善救失,寻找闪光点
4.培养自信
5.抓反复,反复抓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8 16:15 , Processed in 0.12026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