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人格的自我发展理论)
客观题考点: 提出者:埃里克森 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开创,强调无意识、本能、本我)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 四、五阶段的名称、年龄段、任务、品质
主观题的考点: 名词解释:自我同一性 简答题:记住八个阶段名称 口诀:新宰猪,琴童觅饭盒 人格发展阶段: 婴儿期(0-1.5):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儿童期(1.5-3):自己控制自己(自主) 学龄初期(3-6):探索外部世界,参与到别人世界 鼓励参与,制止不恰当参与 学龄期(6-12): 看到进步,多表扬 体验能力实现 影响对工作态度 青春期(12-18):再次认识自己 形成自我同一性 避免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30):建立恋爱关系 成年中期(30-60):养育子女、延续生命 成年中期(60以后):回顾一生
维果斯基的相关理论
例如: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最近发展区概念(名词解释):两种水平 达到的水平和经过帮助达到的水平 例子:跳一跳,摘桃子 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学就是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的关键期
支架式教学: 脚手架:老师提供给学生的帮助 例子:学习文言文 维果斯基属于建构主义代表人物
内化说:把外部的社会文化转变为内部的一部分 例如:通过语言把东方文化转化为自己性格
二种工具:物质生产工具和语言 语言改变内部认知 语言是转化工具 例子:中国和英语国家对将来的认知不一样 中国储蓄、英语国家提前透支
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智力差异
题型:选择、判断、简答(少) 个体差异: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性别差异 类型差异: 等于结构差异 例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例子:雨人 记忆力超强、运动力弱 水平差异: 正态分布(常态分布、钟形分布) 中间多、两头少 智力等级(客观题) 中等水平90-109 中上水平110-119 优秀水平120-139 非常优秀140以上 中下水平80-89 智力缺陷70以下 表现早晚差异: 例子:少年早慧 大器晚成 性别差异: 总体水平(均值)相同 男性离散程度大 男性空间智力、数学逻辑智力强(理工科多男)女性在言语智力更擅长(外语学院女多) 群体差异:种族、年龄、性别差异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和场依存 提出:二战,美国选择适合开飞机的人 威特金设计身体顺应测验 让椅子跟地面垂直 选择不受环境影响的人 实验室采用棒框仪 镶嵌图形测验 容易找出的是独立型,反之依存型 二者比较: 参照物: 内部参照:自己有主见 外部参照:参考别人、外界事物 知觉方式: 场独立运用分析方式 场依存运用非分析、笼统的方式 学习策略: 场独立运用内在动机 场依存运用外在动机 学科兴趣: 场依存倾向社会科科学:心理咨询、社会学(跟人打交道) 总结:二者没有好坏之分,各有优缺点
沉思型和冲动型: 沉思型:考虑深入、答题慢、正确率高 冲动型:考虑不周到、答题快、正确率低 例子:慢性子看戏的例子
发散型和辐合型: 发散型:从一个点出发朝不同方向思考 喜欢非常规、有创造性的题目 辐合型:给的条件多,按照一定方式朝一个方向思考 喜欢做规矩的题目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特殊儿童的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140以上。 智力低下:70下 学习困难 例子:不会算题,阅读能力差 身体上有缺陷的
02第三章 学习理论(重点)
第一节 学习概述(客观题)
学习的内涵
题型:名词解释、选择 判断属于学习的现象 学习的定义:(名词解释)
关键词1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例子:从不会叫爸爸到会叫爸爸叫学习 会叫之后再叫不叫学习 学生每天做广播体操不叫学习 没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 成人每天看报纸是学习 每天都是新的内容,有知识的增长
关键词2 变化持久 例子:喝酒后脾气暴躁不是学习 变化短暂 吃兴奋剂后跑第一名不是学习 变化短暂
例子:小孩在青春期变声 不是经过经验引起,是生理变化 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是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