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35|回复: 0

[资料] 收藏!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8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概念:
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二者并不等同。
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分类:
按作用划分
价值型教育目的、功用性教育目的
按要求划分
理想的(终极的)教育目的、现实的(发展的)教育目的
按重视程度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按范围划分
内在的教育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
按存在方式
实然的教育目的、应然的教育目的
作用:
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关系:普遍与特殊、具体与抽象
新课程培养目标特点:
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确立依据:
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相关理论:
个人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巴格莱、涂尔干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生活预备说--格鲁斯
凯兴斯泰纳:
“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马卡连柯:
“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社会本位论
奥古斯丁:
宗教本位论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合国教育目的: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学习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核心内容: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教育:
概念: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实现方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径
组成:
德育
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是五育的灵魂)
智育
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是认识基础)
增强学生体质是根本任务,基本形式是体育课(是物质基础)
美育
分为艺术美、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
劳动技术教育
是其他四育的综合体现
素质教育:
概念:
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特点:
全体性(根本要求)、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未来性
核心: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实施措施:
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建立素质教育保障机制
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误区:
不要尖子生:是对面向全体的误解
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是对全面发展的误解
不要刻苦学习、“减负”不留作业:是对学生主动、愉快发展的误解
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是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
多开展课外活动、文体课:对素质教育形式的误解
不要考试:是对考试的误解
影响升学率: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教育制度的分类: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核心、主体、实质
学制:
概念: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要素:
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学制建立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学制的类型:
欧洲双轨制、美国单轨制、苏联分支型学制(又叫:中间型或Y型学制)
教育制度:
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发展历史:
前制度化教育
实体教育,有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
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废科举,兴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
库姆斯“非正规教育”概念、伊利奇“非学校化”主张、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低于15%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我国的发展历史:
现代学制是从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近代最早,只颁布未实施
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最早实施,具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思想,男女不同校,最早提出职业教育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资本主义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
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美国蓝本,应用时间最长,在高中阶段增加了职业科,注重了升学和就业
1951年建国后第一个学制颁布实施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两重: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的结构类型:
层次结构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类别结构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我过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把职业教育放到更突出的位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我国义务教育历史:
2006年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
2007年“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推广到中东部地区
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全免费
1981年五四制实验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开始实验
目前义务教育主要实行九年一贯制,多种形式并存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4 04:43 , Processed in 0.1755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