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 |
| | | | |
课外校外教育: | 概念: | 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选修课、自习课不属于 |
[tr][/tr]
特点: | |
形式: | 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 |
|
组织: |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基本组织形式)、个别活动(在 教师指导下) |
特点: | 自愿性(主要)、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 |
家庭教育: | 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特点: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
教育合力: |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一体化 |
| | | | |
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
| | | | |
教育研究: | 三要素: | |
特点: | 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
教育问题 | 特点: | 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扩散性 |
类型: | 按目的分类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
按性质分类 | 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
按作用分类 | 描述性研究、干预性研究 |
基本性质: | 文化性、价值性、伦理性 |
过程: | 选择研究课题:有价值、有科学的现实性、明确具体、新颖有独创性、有可行性 |
教育文献的检索与综述:一次文献:原始材料,二次文献:检索材料,三次文献:结论性文献 |
[tr][/tr]
制定研究计划 |
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分为: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性的学术论文 |
方法: | 观察研究法: | 概念: | 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考察,从而获得 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最广泛 |
[tr][/tr]
结构: |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轶事描述、连续纪律法) |
取样记录(时间取样、时间取样) |
行为核对表 |
调查研究法: | 使用最多的方式是问卷调查 |
实验研究法: | 是运用认为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对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
[tr][/tr]
个案研究法: | 是应用最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7个“W” |
比较法: | 对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比较 |
| 通过考察事物发展历史,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 | 新的方法: | 行动研究法: | 是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
[tr][/tr]
质性研究法: | 又称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归纳法 |
教育叙事研究 | 将人类经验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的研究方式 |
教育随笔 | |
取样的方法: | 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 |
| | | | |
教育文献 | 内容: | 书籍、报刊、电子信息检索系统、 |
教育档案 | 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资料、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集、资料汇编、名录、表谱、地方志、墓志、碑刻 |
[tr][/tr]
| | | | |
第十一章:教育组织机构与学校管理 |
| | | | |
教育组织: | 分类: | 社会功能分: | 生产经营性组织、政府机构性组织、法院和政党、文化组织 |
受益者划分: | 公益组织、企业组织、服务组织、互利组织 |
顺从程度分: | 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
自由程度分: | 自主的组织、半自主的组织、非自主组织 |
基本形式: | 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委员会式、扁平的组织形式 |
设置原则: | 依法组建、按需设立的原则 | 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 |
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 | 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 |
| | | | |
学校机构: | 设置原则: | 精简机构,讲求效率 | 信息联系渠道畅通 |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 因校制宜 |
分工协作 | |
行政组织: | 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 |
非行政组织: | 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研究性团队 |
| | | | |
学校管理: | 特征: | 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创造性 |
要素: | 管理者(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
要求: | 保持各种目标协调一致 |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队伍 |
建立高效率的管理组织系统 |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
过程: |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
内容: |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政教处)、教务行政管理(教务处)、教学工作管理(教研室)、总务工作管理(总务处) |
管理枢纽&核心: | 教导处&教学质量管理 |
教师的任用原则: | 因事择人、扬长避短、新老搭配、立足全局 |
学校管理效益的特点: | 迟效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 |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 法治化、人性化、校本化、信息化 |
| | | | |
补充: | 布鲁巴奇: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