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37|回复: 0

[音乐] ] 备考资料|2018年中学教师招聘音乐基础理论(10.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5 2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七)原位I、IV级三和弦的连接

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样,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别变化音级形成。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变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变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自然半音和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和变化全音,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应有所混同。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这样便产生了七个基本音级。根据纯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简略地谈到了各种律制产生的方法和结果,但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现以e1为例,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来进行一次计算。我们已知纯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说纯律大三度的振动数比应是5/4。已知振动数比,再由振动数比求得音的振动数是很容易的。五度相生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为基础,按照纯五度(3/2)的关系连续相生而得。关于十二平均律,我们已知它是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三种律制在实际的应用上各有长处,五度相生律是根据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时结合上纯正而和谐,适用于多声音乐。但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转调的频繁,加上键盘乐器在演奏纯律上的困难,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结合和同时结合上都不是那么纯正自然,但由于它转调方便,在键盘乐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着许多优点,因此近百年来被广泛采用。

(八)原位I、V、IV级三和弦的连接

一、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在调式和弦系列中,V和IV分别与I构成上下五度的和声关系,它们尤如I的“左膀中臂”,共同维护着I的中心地位。 例41无论是I、V之间的正格进行,还是I、IV之间的变格进行,都只涉及到大小调式的部分音级。唯有I、V、IV三个和弦的配套使用,才能使调式的面貌得到全面的显示。

I、V、IV和弦的连接,既综合了属音、下属音对主音的和声倾向,又综合了导音对主音、下属音对上中音(I级和弦的三音)的旋律倾向。对于调性中心的确立,是十分有利的。

从和弦关系的角度来看,I、V、IV的连接,还为我们已经接触过的和声进行,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V、IV级三和弦二度关系的连接。这样的连接,由于其二度的根音关系较之I、V或I、IV的四、五度关系疏远,由于和弦之间又没有共同音,色彩差异更大,由于在小调中,V与IV还存在着大小三和弦的对比,所以,不少和声学教材都把这样的连接称之为“超强进行”。

从听觉上认真比较下面的和声进行。 例42“功能和声理论”认为:I、V、IV是大小调和声中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的代表,一切复杂的和声进行都是由这三个和弦的相互关系演变而来的。

二、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组合形式 I、V、IV三个和弦的连接,存在着六类不同的组合形式:

(1)IV--I--V

(2)V--I--IV

(3)IV--V--I

(4)I--IV--V

(5)V--IV--I

(6)I--V--IV

这六类组合中,第一、二类属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正格进行和变格进行的拼接;第三类同于第四类,第五类同于第六类,区别只在于同一组合形式的“收拢性”与“开放性”的不同处理。所以,I、V、IV三个和弦的连接,是在正格进行的前面再增加一个下属和弦,构成复式正格进行。

IV本来就是I的调性支柱,而IV对V也有着一定的自然倾向;现在IV经过V而进行到I,这不仅使和声变得丰富,势必还会因为不稳定性的增涨和过程的延长而加强对I的支持与呼唤。IV--V--I的连接,在大小调和声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例43 上例的复式正格进行,V采用了七和弦的形式。在音乐文献中,这样的处理最为多见。

V--IV--I的连接,是在变格进行的前面再增加一个属和弦,构成复式变格进行。由于IV的不稳定性稍逊于V,复式变格进行中V--IV的连接有不稳定性缓和的趋势,故习惯上很少使用,原位V--IV--I的和弦连接就更难见到。下例是因为六和弦的平行向下,巧妙地掩盖了复式变格进行中的某些不自然成分。

例44 复式变格进行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和声实践中,逐步获得了较多的运用。

三、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在复式正格进行或复式变格进行的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特殊性问题,只发生在V、IV两个原位三和弦之间。 V、IV三和弦呈大二度关系,没有共同音,只能用旋律连接法连接:两个和弦的根音作二度上行(IV--V)或下行(V--IV)的级进,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两个和弦的排列法和重复音均可保持一致。

例45 在正确连接的IV--V进行之后,续接一个主三和弦(V--I的进行可采用两种连接法),便获得了复式正格进行的和声模式。

在正确连接的V--IV进行之后,续接一个主三和弦,得到的是复式变格进行的和声模式。

四、三和弦键盘指法(C)V、IV级二度关系三和弦的连接,又为键盘练习增添了新的内容。在越来越灵活多变的键盘指法中,福建山香教师网建议考生牢记下面这一组最常用的右手指法模式。

(九)为旋律配和声

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二、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

1.旋律分析 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2.和弦选择 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三、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四、低音设计 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19 03:19 , Processed in 0.07966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