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内涵 广义的学习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 把握广义学习的实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但二者存在本质差异。人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个体经验,而且要掌握社会经验;动物的学习缺乏社会性,只是一种个体行为; (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一定在行为上立刻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才逐渐显现,即行为潜能的变化。 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引起的,由于疲劳、疾病或药物等引起的行为的短暂变化与真正的学习行为之间的区别。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具体特点如下: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为目的;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 二、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 1、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中包含这类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的学习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所研究的内容。 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5、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6、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7、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的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 (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学习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 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动作技能的学习:又称动作技能,如写字技能、体操技能等。 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三)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社会规范的学习。 (四)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单选: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A.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2. 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 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多选: 1.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是外显的行为或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E. 具有先天遗传性 2.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E.了解低碳生活并付诸行动 填空:我国 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____三种。 |
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又称为联结派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四个概念: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时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律 (1)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应的习得过程。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最终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 (2)泛化和分化 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准备律 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 (2)练习律 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 (3)效果律 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 尝试——错误说的教育意义: 1、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2、在识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4、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 正强化是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正惩罚:给予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负惩罚:撤销愉悦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他强调 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 教学机器进行,这为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 2、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强化。 替代性强化:观察着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格式塔的完形—顿误学习理论 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也批判了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的行为主义者,他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他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包括: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个体依据已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识和期待。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其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1.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法是指用学生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2.学习观。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即对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而评价则是对知识转化的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合理性的判断。 3.教学观。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①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心内驱力(求知欲)、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 ②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③ 程序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转化、迁移的能力。 ④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合适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知道结果应该在恰巧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首先,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再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奥苏贝尔同时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运用现代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而不是刺激与反应间之间的简单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学习者”“记忆”等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做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等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本主义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该理论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又叫学生中心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 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过程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三)建构主义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故而,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性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挑战。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要求教师做到:首先,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注意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单选: 单选: 1.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的过程 B.同化顺应的过程 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尝试-错误的过程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负强化 C.抑制 D.正强化 3.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 A.强化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讲授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多选: 1.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2.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E.识记过程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把学习分成了四 类,分别是( )。 [size=10.5000pt]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无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 E.机械学习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 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size=10.5000pt]2.________________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size=10.5000pt]3.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 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 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 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