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害了小陈的( )权利。 A.受教育 B.发展 C.生存 D.知情 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C.课程计划 D.学科课程标准 4.“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5.“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6.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 A.量力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C.知觉的情境 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8.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40%。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判断题) 9.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判断题) 10.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简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