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3|回复: 1

[练习] 【每日一练】2019年1月13日教师考试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9 0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思想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2.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不包括( )。

A.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B.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C.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D.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3.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5.“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严格管理学生原则

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7.“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段言论体现了德育的方法是( )。

A.陶冶法 B.榜样法 C.两难法 D.说服法

8.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9.榜样示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

10.德育应当普遍存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福建山香讲师解析: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A、B和C选项都不全,选D。

2.【答案】D。福建山香讲师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基本功能具体表现在:①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②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③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④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3.【答案】B。福建山香讲师解析: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兴评价方式,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科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4.【答案】D。福建山香讲师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5.【答案】C。福建山香讲师解析:“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是由马卡连柯提出来的,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6.【答案】B。福建山香讲师解析:德育体谅模式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故选B。

7.【答案】A。福建山香讲师解析:题干古语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体现了陶冶法,即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8.【答案】ABCDE。福建山香讲师解析:德育的途径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和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答案】×。福建山香讲师解析:说服教育法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10.【答案】√。福建山香讲师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是小学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8 08:02 , Processed in 0.1202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