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43|回复: 0

[美术] 教师招聘中小学美术专业知识系统复习讲义(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1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节  美术概述

考点1   美术的基本特征
美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在现实的三维空间或平面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反映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广义上的美术包括绘画、建筑、工艺美术、设计和书法等。

具体而言,美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造型性
美术作为造型艺术,造型性是美术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例如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书法是用笔墨、布白、结构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雕塑则用泥土、木石等在三度空间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的艺术形象。

2.静态性
美术的第二大审美特征是它的静态性。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但是,这种静态又是“寓动于静”的,是通过瞬间的形象化动为静、以静显动的。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所以美术作品要反映客观现实,就要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即在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于是,如何选取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便成为美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表现性
也就是说,美术作品虽然是造型艺术,但它更要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意趣、观念等,因此表现性才是美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4.视觉性
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艺术家通过视觉器官并借助于相应的审美手段,如线条、色彩等,把审美心理加以物化,创造出艺术品,传达审美经验,观赏者同样通过这种审美器官及相应的审美形式去接受艺术作品所传达表现的审美心理,从而产生审美愉悦。

考点2  美术门类的划分
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较早出现于人类生活中的艺术种类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绘画可分成许多种类:按照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来划分,一般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年画、素描画等画种;按照题材内容的不同来区分,绘画可分为人物画、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中国画的划分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名称,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按画面形式不同分类,可分为岩画、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架上画等;中国画中有卷轴、册页、手卷、扇面、屏幛等。

建筑是用沉重的物质堆砌而成的实用性物质产品,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雕塑是美术主要种类之一,早在原始人类开始学会制造石器工具的活动中就包含了最初的雕塑因素。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使用各种可塑的材料,如粘土、油泥等制作的手法叫塑造;以各种可雕的硬质材料,如石头、木头等制作的手法叫雕刻。通常以铜或其他的金属铸造或焊接成的作品也属于雕塑之类。

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书法是指文字书写规律和方法。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技巧,因而也都有自己的“书法”,但不是任何的文字书写都能成为艺术。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法有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用幅式有条幅、横幅、中堂、扇面、斗方、手卷等。

篆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因多采用篆书,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计较章法篆法。

考点3  美术作品的内容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精神劳动的成果,具有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它标志着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完成,也是美术的接受与消费的基础。美术作品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整体,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构成美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

1.客观因素
即美术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的意义,一般称作题材。它是表现在作品中的,经过美术家选择、加工、改造的现实生活或客观对象,它通常来自现实生活或文化领域。

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首先要从对作品形象和形式的整体把握中判断和区分作品的题材内容和题材类型,特别是对文学性、情节性、叙述性、寓意性的美术作品,更要在区别题材类型的基础上把握其具体的题材内容和含义,这是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的基础。

2.主观因素
即美术家对这些生活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一般称作主题。它是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术家对其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文化观念及其意义的独特认识、感受、评价、爱憎感情等。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与题材紧密相关。一方面作品中表现的题材是美术家选择、加工的现实生活或客观对象,包含着美术家对它们的认识和评价等;另一方面,主题也是通过作品中具体的题材和形象体现出来的,渗透在作品的情节、场景、形象等作品构成因素之中的审美把握。因此,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具体表现题材的把握,而要通过认识作品题材体察其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对美术作品欣赏、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完整地、综合地把握其意义。无论是写实性作品还是抽象性作品,其意义都具体地存在于作品的具体形象和形式之中。也就是说,美术作品的意义不仅包含在内容方面,也体现在形式之中。因此,对于作品意义的理解,需要完整地、综合地把握作品由形式至内容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考点4 美术作品的形式
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含两种紧密联系的基本因素:一是作品内容诸因素的组织结构,即在一定主题的指导下,把题材形象等各种因素组织起来的内部结构,它是作品的内部形式,称“组织结构”;二是作品形象呈现的外在形态,即美术家所用的一定的手段和工具。

1.组织机构
作品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或“经营位置”。它是作品的整体结构,即是从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等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因此,它是美术创作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2.美术作品语言
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二步,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它使美术作品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美术语言的内在构成可以分为几个相互联系又依次递进的层次:

(1)第一层次可以称为“媒材语汇”。不同的美术种类其所使用的创造材料是不同的,这些物质材料特定的物质特性在人们的感受中又是各不相同的,它构成了美术语言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也构成了不同美术种类,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定语言特征的客观基础)。

(2)第二层次可称为“手法语汇”。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的“抽象”语汇,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的深浅,墨色的浓淡,笔触的厚薄,线条的粗细等等。“手法语汇”中有一些是被程式化、规范化了的,如“人物十八描”、各种皴法等等。在这个层面中的语汇必须与作品中的表现形象相结合,才能获得确定的意义。

(3)第三层次可以称为“形象语汇”,如具体的人物、山水、树木、动物形象等,也包括抽象的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规则形和各类不规则形。这一层次的美术语言既包容了前面两个层次的语言特征,但又必须和作品组织结构相结合,才具有特定的表现意义。

由此可见,从美术作品的整体看,美术语言中不同层次的“语汇”只有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参与到作品的组织结构中,即准确、生动地表现作品的内容时,才能最终获得确定的意义。

3.艺术作品的形式美
形式美具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指在美术作品中,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既和谐(符合一般规范)又具有创造性(显示个性色彩)的组合。主体对作品中的形式美的心理反应和感受本身就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因为在作品的形式中,必然包含着相应的情绪和感情,如优美、宁静、忧郁、热烈、奔放等。

形式美的另一层含义则与美术作品的语言特征相关联,即在美术中,每一门类都有属于自身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们是无数的美术家们在漫长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具有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

考点5 美术作品的属性

1.意境与风格

(1)意境:“意境”作为一个美术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术史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的范畴。在美术作品中,意境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这样,“外师造化”、“行万里路”就成为艺术家创造意境的根本途径。

(2)风格:风格是指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是识别和把握不同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之间的区别的标志。

2.格调与品味

(1)格调: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美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高格调的艺术作品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2)品味:美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雅俗之分,也有不同品味之别。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个差异在于: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级(如高低、雅俗)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把绘画作品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或是上中下三品等)。第二个区别是,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虽然也涉及到作品的内容,但与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有更大的关系。

3.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1)艺术美的来源:现实生活才是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源泉。任何时代的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首先就是反映了这种当代性的社会生活的结果。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仅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来自自然界的美。所以,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的物化形态。

(2)艺术美的特征: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就超越了生活自身流动的特点而具有永恒性;美术作品艺术美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它的创造性;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还具有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向导性与感染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6:47 , Processed in 0.08699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