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48|回复: 0

[资料] 招教教综考前终极版(2),赶紧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2 1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3.决定教育目的
4.决定教育体制  
5.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政治民主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2.决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决定教育结构的变化  
4.决定学校专业的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
2.教育在生产科学文化知识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具有整理、筛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核心)

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a、学校的物质化有二种表达方式: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c、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学生文化
1)成因:
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②同伴群体的影响
③师生的交互作用   
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⑤社区的影响

2)学生文化的特征:
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
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
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互补性,学生文化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

五、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涵义: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2.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
孟子、弗洛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
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者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足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巾产生作用的结果。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
定义: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启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教育活动一般不可“陵节而施”,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的异化,造成教育的负效应。对于早期教育的问题,我们要明白,早期教育并非越早越好,过于夸大早起教育目的和作用是极为错误的。

2.阶段性:
定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育教学,效果好!

3.不平衡性:
表现:
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的不平衡的。如,两个生长高峰。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启示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4.互补性:

表现:
①生理与生理之间的互补      
②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互补

启示:
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别差异性:

表现: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c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的差异

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及其作用  
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马克思“搬运夫与哲学家,王安石《伤仲永》,《天才的教育》的威特)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及其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2.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3.不决定人的发展
4.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
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3 23:24 , Processed in 0.09728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