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919|回复: 0

[分享] 心智习惯总要形成,不论其是好是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8 17: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心智习惯总要形成,不论其是好是坏

——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读书笔记(21)


王晓春

心智习惯总要形成,不论其是好是坏

在任何情况下,确定的习惯总会形成,如果不是形成细心考察事物的习惯,不是形成使观念前后相继发生的连贯性的习惯,就是形成偶然的像蝗虫乱蹦乱跳似的胡猜乱想的习惯;如果不是经过检查证据、检验推论而后在下判断的习惯,就是忽而轻信、忽而轻疑的习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其相信或不相信都是凭靠一时的忽起的念头、情绪或偶然的情境。要想获得细心、周到、彻底和连续性的品质(这些品质是“逻辑的”因素),我们已经讨论过,唯一的办法是从一开头就训练这些品质;并且设想使种种情境有利于这些品质的训练。(80页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

通常我们一谈到“品质”,就会想到一个人的品德、人品,殊不知人还有一种品质——思维品质,愚以为这种品质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人品。

通常我们一谈到“习惯”,就会想到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殊不知人还有一种习惯——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像人的生活习惯一样会伴你终生。

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谈论“养成教育”、“培养习惯”等等,可惜他们指的一般都不是“思维习惯”,思维习惯似乎在很多教育者的视野之外。然而,尽管你没有看到它,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一言一行。人是不会违背自己的习惯的,人类学家给“人”下的定义就是“人即习惯”。换句话说,你有什么习惯,你就是什么人。

任何人都一定有自己的思维习惯,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管您是否意识到了。

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太重要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你可以观察一下网上的发言。你会发现有些人下结论没有提供证据的习惯,他不论证。你会发现有些人的发言差不多总是情绪性的,或者是一些“忽起的念头”,这个念头的前后左右他都没仔细想过,拿起来就说。这正是他们的思维习惯。

我刚才在电视台看“大家”,季羡林先生回忆他在清华读书,对大部分教授都不满意,然而旁听陈寅恪的课却收获特别大,他说陈教授“不武断,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大意),使他终生受益。我想,教师就应当这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最要紧的。老师们都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什么是“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然而经验告诉我们,思维习惯像所有的习惯一样,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成年人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不良思维习惯,与戒烟难度差不多。所以杜威才说“唯一的办法是从一开头就训练这些品质”。开头养成好习惯(比如不管赞成不赞成对方的观点,都能如实理解之,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他以后也不会胡搅蛮缠了。培养良好习惯越早越好。我想鲁迅先生当年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能也是这种思路。我们成年人大概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养成很多不良的思维习惯了(片面的、武断的、表面的、情绪化的、片断的、线性的,非论证的,不一而足),只求孩子不要像我们这样,他们应该比我们强。

可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首先教育者(家长和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又要求教育者有自知之明,洞悉自己的思维习惯的优劣(据我观察,这种自知之明是多数人所没有的,有人身上一大堆不良思维习惯,却自我感觉良好),展现好的思维习惯给孩子做榜样(像陈寅恪那样)。这两条都很难做到,所以我们无法盲目乐观。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5 14:52 , Processed in 0.08103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