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998|回复: 0

[分享] 课堂语文活动与大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8 17: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读书笔记(16)


                                                       王晓春





……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易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做不到这一点,良好的反省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52页)





我觉得这话非常重要。

比如语文课,阅读分析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是有系统的,把一个个问题答出来了,最后一综合,板书,课文全貌就出来了。可是学生真正的思维过程多数是片断的,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应对一个个被教师拆开来的小问题上。老师像统帅,学生像小兵,老师通盘考虑全局(其实这个全局性思考也常常是教师从教参上抄来的),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

这样,学生多数的思考实际上呈碎片状,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事对语文学科来说显得尤为严重,因为数理化等学科知识体系清楚,一环扣一环,前面的没学会,后面就听不懂,这客观上迫使学生的思维不得不完整,不得不连续。语文课文之间本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因此学生请假缺课后,赶紧补数理化,语文就不大在意。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若还只会拿一些零碎的问题提问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题也是都是片断(阅读分析不过语段而已),就很难帮学生形成完整的、持续专注的思考习惯。

其实语文教学中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好处最大的是写作。写作文时你无法当“兵”,必须做“帅”。写作文时你必须对全篇有整体的思考和布局,你不能只写几句话,于是你只好有点持续的思考了。于是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连续性,是否合逻辑,就看出来了。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问题很大,此处暂且不谈。

我们能不能在平日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做“帅”的机会呢?我想也是可能的。一个办法是努力把课堂上零散细碎的提问变成相对完整的“语文活动”,还有一个就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两个“课题”型的大作业。

课堂语文活动我一直在研究,希望不久能发一个课例给大家批评。

“课题”型的大作业,请看我前两天的一个设计:



让学生写一个研究报告:《我班同学的外号》。

要求是:

1、全面调查本班同学的外号情况。

2、按自己定的标准,给这些外号分类。

3、谈谈你对各类外号的看法。

4、说说,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外号?他们有哪些特点?



这种大作业,至少要给学生半个月的时间。这实际上是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小学生当成研究生来培养。国外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的小学生就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论文。这不新鲜,我们只要培养,照样能行,很可能比他们还强。

我到一些学校指导教师搞教育科研,发现老师们非常不善于整体思考和持续思考,他们总是希望你给他一件非常简单具体的“活”去干,越快做完越好。这样他永远只能当“兵”,无法成“帅”。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培养学生整体的、持续的思维能力,他们中一些人将来接我们的班做教师,就能独立搞研究了。他们上网,也就不至于只会东一嘴西一嘴做做碎片式的发言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 03:59 , Processed in 0.20590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