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所要早就得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即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基本区别——人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 3.价值——主体需要和课题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1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该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否定制度的权威否定社会对人的束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代表人物:卢梭伯克马斯洛(人本主义者) (2)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观点:注重受教育者完整的人格陶冶,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 ②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全人教育” (3)文化本位论观点:强调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围绕文化进行的,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斯普朗格 (4)生活本位论观点:教育要为当下生活服务或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代表人物:斯宾塞“完美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5)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观点:是介于个人和社会本位论的发展观点代表人物:康德赫尔巴特 (6)社会本位论观点:主张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价值取向 1.代表人物:柏拉图(完美理想的国家应该由哲学家军人劳动者组成)涂尔干(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社会的缩影)凯兴斯泰纳(国家主义倾向) 2.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 (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④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⑤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 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②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5)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①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②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 ③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答: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齐根本区别在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拨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拨性教育 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 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前苏联型学制(Y兴学制) 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壬戌学制 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7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 普遍性 免费性8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文化发展特征: ①重视学前教育主义早期智力开发 ②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④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⑤接受终身教育 发展继续教育 9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 ①.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②学校教育类型的组织多样化,富于灵活性 ③依靠群众办学
第三章教育全体
1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2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
3.教师的社会角色:
①父母的替代者
②知识的传授者
③学生的楷模
④集体的领导
⑤“法官与裁判”
⑥学生的培养和知己
4.教师的教学角色:
①学习的促进者
②学生的交流着和合作者
③终身学习者
④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⑤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教师的专业才能素养(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技能和本领,教师的专业才能使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表现,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7波斯纳——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8 教师个体 65% 以上的专业技能都是在任职以后的实践环境中形成的
9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为完成共同认为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
10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①民主平等
②尊师爱生
③教学相长
11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
①专制型
②民主型
③放任型
12学生本质属性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
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④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3学生的社会性地位
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题精神的体现,
①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③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④无歧视原则
14儿童的权利:
①生存的权利
②受教育的权利
③受尊重的权利
④安全的权利
15教师的职业发的阶段
①非职业化阶段
②职业化阶段
③专门化阶段
④专业化阶段
16师范教育产生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分享教育权利
②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
③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
17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劳动对象的能动性
②劳动方式的示范性
③劳动手段的创造性
④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18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6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
19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素养
①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
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①②为“主体性知识”
③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
二:专业才能素养——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①教学技能
②教学能力(1组织教学的能力2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③教研能力
三专业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利息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20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为生活资源
①日常教学反思
②个人行动研究
③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阅读教学名著深思体悟教育案例开发教学档案积累博客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
④同伴交流和合作(聊天座谈听课参观网站论坛课题协作专家支持等)
⑤跳出教育某发展
21.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环节
①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优势及缺陷
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
③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势发展领域,
④拟定专业发展路径设计行动方案
22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那个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23师生关系的构成:
(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师生政治关系文化的授受关系道德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关系3伴随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
2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①在课堂中建立
②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
③校外活动中建立
第四章教育途径和课外活动
1教育途径: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2课外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由学校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学生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活动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2面向学生生活3注重学生实际4强调活动综合
4综合实践活动特点:
①综合性
②实践性
③自主性
④生成性
⑤开放性
5教育途径的主要形式: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①群众性活动
②小组活动
③个人活动
教学的作用
1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时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能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课外活动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程的实践性
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1加深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间接知识,并能获得新知识
2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
3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审美和劳动能力
4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
5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6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
7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
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手段
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型课程
2综合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想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
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化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可发课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