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89|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全书复习整理(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 14: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  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真题再现】
1903年( )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2010)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杜威
答案:C。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成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此知识点经常会考。

★  二【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

《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守恒概念(儿童认识到即使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

4.形式运算阶段(11-承认)也称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一来,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动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他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a.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b.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典型真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2008年4月)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为D。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同步练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知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答案:B
2.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答案:B
3.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答案B。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4.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答案:ABDE。解析: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所以C项错误。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地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展对周围是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个体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其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

3.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讲理,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形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本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敏感、耐心、富于指导经验的教师有可能使自卑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任务时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它指明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三)最近发展区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提出“良好的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的著名论断。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为促进教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取教学支架,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教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要合适。

【同步练习】

1.名词解释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D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任务时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它指明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
《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生的智力差异
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水平、表现早晚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一)性格特征差异: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

(二)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有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独立顺从说。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分为外倾型&内倾型。
依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一)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二)冲动型与沉思型
(三)具体型与抽象型
(四)发散型与辐合型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应该选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典型真题】
人格的核心是( )。(2007年)
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答案为A。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练习】
1.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A。
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

2.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独立型和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答案:AC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

3.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答案: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4.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案: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
(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7 12:46 , Processed in 0.09858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