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一) (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C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D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D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D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D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D )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8、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B )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立教育目的 C、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9、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A )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B )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C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2、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3、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C )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14、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D ) 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15、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C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6、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B) A、确定目的 B、执行计划 C、制定计划 D、动机斗争 17、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 )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18、“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表现?( A ) 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19、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B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治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20、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C )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量为(50%)时学习效果最佳。 22、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 (强化)的结果。 2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25、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主要包括惩罚服从取向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26、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 2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8、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课程标准)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9、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30、班会的类型主要有(常规班会 、生活会和 主题班会。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要说明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育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 34、皮亚杰关于认识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机体的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它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的赤字形成的需要,我们把它叫做匮乏需要或匮乏性需要;成长动机是指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3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6分) 37、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答: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的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的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答:老师应该争取得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的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D 【解析】 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D 【解析】 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 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D 【解析】略。 7、D 【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8、B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开展教育活动首先要确立教育目的,规定教育工作的方向,从而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9、A 【解析】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的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0、B 【解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社会交往需要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 11、C 【解析】略。 12、A 【解析】 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13、C 【解析】略。 14、D 【解析】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气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15、C 【解析】略。 16、B 【解析】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的采取,包括行动目的的确立、行动手段的选择和行动动机的取舍等环节。(2)执行决定阶段。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键阶段。执行决定,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 17、A 【解析】 根据遗忘时间,把遗忘分成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以后还能重新回忆的遗忘现象。永久性遗忘是指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而消失,是一种因衰退原因而引起的“存储性障碍”。 18、A 【解析】略。 19、B 【解析】 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指导自我教育法,即在班主任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20、C 【解析】略。 二、填空题 21、50% 22、强化 23、自我实现的需要24、学制 体系 25、相对功利取向 26、 夸美纽斯27、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8、 课程标准29、 间接30 、常规班会 主题班会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2、【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3、【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6)双边活动积极。 34、【答案要点】(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四、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机体的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它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的赤字形成的需要,我们把它叫做匮乏需要或匮乏性需要;成长动机是指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36、【答案要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五、案例分析题 37、【答案要点】(1)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的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的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老师应该争取得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的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B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D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D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C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C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BCDE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BDE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D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BDE ) A、定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正迁移
3、积极强化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简述维果茨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 2、B 【解析】夸美纽斯是捷克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1632年)。在该书中,他从宗教改革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 3、B 【解析】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4、A 【解析】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并贯穿于这个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认识和形成能力。 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5、C 【解析】略。 6、C 【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7、B 【解析】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 8、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9、C 【解析】略。 10、D 【解析】学校德育的三大功能:(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包含着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德育具有“教育”或价值属性,发挥着对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作用;同时作为教育子系统发挥着平衡系统的作用,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包含动机作用、方向作用及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题干所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11、C 【解析】略。 12、A 【解析】略。 13、A 【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14、C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5、D 【解析】略。 16、D 【解析】题干是复式教学的定义,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7、A 【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首创者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绪的表达,决不为任务而忽视情感,也决不为目标而压抑情感;二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三是注重整体性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四是注重个性充分发展。 18、B 【解析】略。 19、A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每一个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所谓定性评价是指运用经验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是一种模糊的大致的判断; 定量评价是采用要素加权法进行评审和比价的评标方法。 20、C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解析】略。 2、ACD 【解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其中应强调班主任的家访活动。(2)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3)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3、ACDE 【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4、BCDE 【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5、ABC 【解析】略。 6、ABCE 【解析】略。 7、ACE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1)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具体体现为:一是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具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三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四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2)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一是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二是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是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3)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一是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二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8、BDE 【解析】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三种,这必须依据参观的目的来确定。准备性参观,即在学习某种知识之前,先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项目,为学生学习新课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行性参观,即在学习某种知识的过程中的参观,帮助学生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总结性参观,即在某一活动结束之后,为加深学生的认识,延伸扩展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而组织的参观。 9、BDE 【解析】 略。 10、BCDE 【解析】咨询活动能取得成效,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来访学生对咨询人员的信任和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要实现咨询的目标,咨询者主要应当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让来访学生感受到咨询者的关怀和信任,是他愿意继续参加咨询并进而产生积极改变的根本前提。(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咨询者要切实地、敏锐地从来访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有价值的地方,并对学生在咨询过程中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咨询过程的主动参与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保密是来访学生对咨询和咨询者产生信任的基础。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正迁移:指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助益性的作用,即学习者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刺激作出正确的经验反应。 3、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讲演四种方式。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有:(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答案要点】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答案要点】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们代表了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部分:课程目标的选择、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评价。而在泰勒的课程设计中,目标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标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所以,以泰勒模式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课程设计模式,可以看作是目标模式。 4、【答案要点】美育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答案要点】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2、【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三)
(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3、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需要 D、认知需要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5、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 A、心境 B、理解 C、回忆 D、复习 6、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柯尔伯格 D、罗杰斯 7、( )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 B、赫尔 C、斯金纳 D、桑代克 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爱弥尔》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1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和________。 17、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 18、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_。 19、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 20、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常采用 法。 21、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 和品德的学习。 22、 是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总结出来的迁移理论。 23、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中存在 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24、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和________。 25、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 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6、人的身心发展 27、启发性原则 28、有意义学习 29、德育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3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33、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共10分) 34、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2、A 【解析】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因此答案为A选项。 3、D 【解析】成长需要指由个体自身成长需要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它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故又称之为超越性需要(或简称衍生需求)、存在需要(或存在需求)。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所指的七层的上面三层,即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A 【解析】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成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5、A 【解析】MURDER策略是针对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而设计的一种学习策略训练程序。将这一策略的六个关键词心境、理解、回忆、觉察、精细加工和复习的首字母组成了一个缩略词MURDER,以此来命名这一策略。 6、C 【解析】略。 7、D 【解析】桑代克对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从而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 8、D【解析】赫伯特·斯宾塞,生于1820年,逝世于1903年,其《教育论》是教育史上的经典,教育代表作。但他的主要贡献在哲学方面。 9、A 【解析】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 10、B 【解析】 教育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就客观环境说,“孟母三迁”的故事足以证明它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 11、A【解析】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指明了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作出了规定。1958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明确将这一方针规定为我国的教育目的,即“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2、B 【解析】略。 13、C 【解析】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并能创造性进行教育教学。(2)示范性。示范性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特别注意以身作则。(3)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表现在学生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作用。 14、B 【解析】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要用主要力量来加强该教学环节的管理 15、C 【解析】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填空题 16.社会现象 认识现象 17.心理起源论 劳动 18.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19.国民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20、对偶故事法
21、技能的学习 22、概括化理论 23、共同成分 24.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25、强化 三、名词解释 2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7、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四、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包括: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1、【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2、【答案要点】(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2)重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4)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33、【答案要点】(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 (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五、论述题 34、【答案要点】 (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 ①教学任务。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②教学内容。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不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水平等年龄特征。 举例论述略。 (2)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①综合性。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不仅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能力和品德发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拘泥于书本教条。 ③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把握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举例论述略。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四)
(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14.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___________主张。 17.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_________的规律。 18.__________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 19.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区分度和难度。 20.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_______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_________-特点。 21.一般来说,动机具有 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2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3.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5.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26.如何矫正学生的品德不良?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6分) 27.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 28.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略。 2.D 【解析】赞科夫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3.A 【解析】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特性,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教育具有永恒性,所以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4.B 【解析】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5.B 【解析】壬寅学制是190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癸卯学制是190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6.C 【解析】“教学相长”出处是《礼记·学记》,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7.B 【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8.C 【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学是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 9.C 【解析】略。 10.A 【解析】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要用主要力量来加强该教学环节的管理。 11.B 【解析】班级授课制”在中国最早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教学由此逐步在全国各地实施。 12.B 【解析】略。 13.A 【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问题写成书面材料,让被调查者逐一填写回答,然后经过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一般趋向。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评价对象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14.A 【解析】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画重点就是利用选择性的一种做法。 15.C 【解析】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早上刚起床一般只有倒摄抑制,没有前摄抑制,而晚上一般则只有前摄抑制,没有倒摄抑制。 二、填空题 16.个人本位论 17.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 18.体育 体育课 19.信度 效度 20.主导 民主平等 21. 激活 22.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三、简答题 23.【答案要点】(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4.【答案要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5.【答案要点】(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6.【答案要点】(1)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2)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3)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4)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四、论述题 27.【答案要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五、案例分析题 28.【答案要点】(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