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公元1271—1368)
1、货郎儿
中国宋、元时期由“叫声”发展而成的一种歌曲和说唱艺术。“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武林旧事》)。宋、元以来,来往于城乡贩卖日用杂物和儿童玩具的挑担小贩, 称为货郎儿。他们沿途敲锣摇鼓,唱着物品的名称以招徕顾客,其所唱的腔调不断被加工定型而称为〔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转调货郎儿〕。元代,歌曲货郎儿与散说相配合,叙述故事,成为说唱货郎儿。
2、琵琶曲《海青拿天鹅》
《海青拿天鹅》是我国目前已确知其来源地琵琶大曲中,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套曲。目前所见《海青拿天鹅》的最早谱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三十三年的手抄本。《海青拿天鹅》生动地描写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全曲共有十八段,可分引子和五个部分。引子的曲调富于叙事性色彩;第一部分由第二、三、四段组成,音乐体现出天鹅天真善良的性格以及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的欢乐情景。第二部分包括第五段至第九段,主要描绘海青矫健、凶悍的音乐形象。第三部分包括第十至第十二段,表现海青与天鹅第一回合的较量。第四部分包括第十四、十五两段,是海青与天鹅第二回合的较量。第五部分是第十六段,描绘了海青与天鹅的激烈搏斗,是全曲的高潮段落。第十七、十八两段实际就是尾声,表现了大自然宁静、安详,禽鸟自由地在空中飞翔的意境。《海青拿天鹅》是一首标题性的琵琶乐曲,它不仅有着鲜明的主题和完整的结构,在创作和演奏技法上表现出相当高超的艺术性。
3、元代音乐专著《唱论》
元代燕南之庵所著《唱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探索歌唱艺术的论著。全书共三十一节,不分卷,凡一千一百七十二字。《唱论》是第一部较为集中地论述声乐理论、歌唱方法的著作。它所论述的歌唱问题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古代歌唱名家,乐曲名目、品种、内容、宫调色彩、流传地区,歌唱的咬字、气息、格调、节奏、音色等技巧方法,还指出了当时歌唱中存在的种种弊病等。
蒲松龄俚曲:俚曲是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一带。又称通俗杂曲,清初蒲松龄创作了15部说唱长篇故事的俚曲作品,如《磨难曲》、《墙头记》等。所用的曲牌有53支。
乱弹:又称“梆子腔”。是明末继昆腔衰落之后兴起的较大规模的声腔。源于山西、陕西一带。属于板腔体,分花音和苦音。木质梆子为主奏乐器。
《神奇秘谱》:是由明太祖之子朱权从众多琴曲中编选而成。是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这些曲谱叙述了各首琴曲的演变过程,琴曲所表现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
工尺谱: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被广泛应用于民歌、器乐曲、戏曲等乐种中。
《十面埋伏》:琵琶曲。简称《十面》,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编《琵琶谱》卷上。乐曲描述了楚汉战争最后决战的情景,是传统琵琶武套中代表作品之一。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从思想内容看,关剧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此作品是其悲剧代表作,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反映了人们的斗争精神,控诉社会黑暗。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剧中主角关羽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