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权 决定教育目的 决定教育内容 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有: ①培养人才 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经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制约学校专业设置 ⑤教育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4. 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 教育独立论 教育万能论 人力资本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 社会化理论
6. 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7. 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8.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9.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①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影响教育技术
10. 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1.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①教育是文化的构成体 ②教育是文化的传递,深化和提升的手段
12.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13.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②传播和交流文化 ③选择和提升文化 ④更新和创造文化
14.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勒
1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无话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16. 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17.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主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认知,情感,价值,理想。
18. 规范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 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19.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20. 学校文化的特征: ①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1. 学校文化传递文化传统的特征表现在它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上。
22.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23.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24.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
25.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6.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 ①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②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③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④是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
27. 环境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是一种隐性课程。
2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29.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30. 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保证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31.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人的现代化。
32.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33.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方面: ①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 ②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
34. 个体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辐和论(二因素论)
35. 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
36. 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37.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8. 施泰伦: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吴伟士: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积。 二人都是辐和论。
39.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40.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41. 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他的成熟势力说。
42.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表现在: 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43.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
44. 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依据。
45.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②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③环境部决定人的发展 ④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46.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47.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8. 系统性表现在: 计划性,组织性,协调性,全面性
49. 选择性表现在: ①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 ②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对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的选择。
50. 专门性表现在: ①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 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 ③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
51. 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功能。 ④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2. 教育万能论: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
53. 教育无用论:柏拉图,高尔顿
54.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即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55. 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56.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并同意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57. 个体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
58.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9. 人的本质在于: ①认识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②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③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60. 不平衡性——关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