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19|回复: 0

[美术] 教师招考中小学美术专业知识系统复习讲义(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6: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二节 素描与速写

考点1  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以铅笔、木炭等单色材料或工具来描述客观对象的绘画表现形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研究绘画艺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素描常用的材料是铅笔、蜡笔、毛笔、墨水及各种纸张等,其他还包括湿润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
单色水彩、单色油画、中国传统的白描和水墨画也可以称为素描。

考点2 素描的表现形式

线条和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表现形式 :

线条。线是素描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用来勾勒物体的体面轮廓。用线造型,必须严格深入地研究对象,分析形体在透视中的体面变化,才能做到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

明暗。明暗光影的方法是基础素描训练的基本造型手段之一。在明暗素描中,有意识地加强近处物象的明暗对比,或减弱远处物象的明暗对比,是表现画面空间的一个重要方法。

考点3  素描的分类

素描的分类方法如下:
根据表现手法,可将素描分为光影(全素描)素描、结构(分析)
素描、白描和速写;

根据目的和功能,可将素描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根据写生素描的表现内容,可将素描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根据作画时间,可将素描分为长期素描、慢写、速写等;

根据绘画传统,可将素描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一般称之为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根据使用工具,可将素描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等;

根据作画形式,可将素描可分为写生、临摹和默写等。

考点4 素描的创作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表现基础,只有对各种技法进行综合应用,才能组合出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 ,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笔触、长三角形笔触、曲线笔触、不规则笔触、点状笔触、连续笔触等。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以外,必须使用其他辅助工具,例如有特殊纸纹的纸张、橡皮、水彩颜料等。橡皮削尖便可擦出细长的竹线条,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块;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

考点5 速写及其分类

速写,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速写是中国原创词汇,属于素描的一种。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是欧洲18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

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将速写分为线条速写、明暗速写及线面结合、黑白与彩色结合的速写。

从工具上看,可将速写分为铅笔速写、炭笔速写、毛笔速写、钢笔速写、马克笔速写以及彩色笔速写等;

从题材上看,还可以将速写分为人物速写、动物速写、风景速写等;

从速写的绘画时间上看,可分为时间较短的快写和时间相对较长的慢写。

考点6 人物速写

人物速写是以人物为描绘对象的快速写生方法。它为画者了解人体结构、提高造型能力起到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人物速写的基本步骤如下:

观察。观察是构成表现形式的基础。人物动态速写的观察可以从形体、形象、动态和服饰四方面入手。

构图。面对人物写生时,应选择最佳、最利用表现人物形态和精神面貌特征的角度进行写生。将写生对象安排在画幅的适当位置,用很轻的线条粗略地画出写生对象的比例、动态、解剖及透视关系。构图时应注意人物大小适中,给观者留出想象空间。

局部刻画。局部刻画既要准确,更要考虑到头、肩、手、足等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在进行局部刻画的过程中,应该一边画,一边调整。可以说,作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修改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三节  色彩、图案与美术

考点1  色彩三要素

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它们分别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三属性互相影响、互为共存,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会影响到原色彩的面貌和性质,引起另外两个要素的改变。

色相也叫色泽,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这一颜色与其他颜色的名称。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自然界中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不仅取决于物体照明程度,而且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取决于光源的强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取决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纯度是指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也称彩度或者色度,表示色彩的鲜艳或浑浊。颜色中以红、黄、蓝三原色为纯度最高,而接近黑、白、灰的色为低纯度的色。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

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

考点2  色彩的规律

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其中所含波长的光的比例上有强弱,或者缺少一部分,从而表现成各种各样的色彩。光源为暖色,物体受光面色彩即偏暖,背光面就相对偏冷。物体在不同光的照射下,固有色会随之变化。

2.固有色
习惯上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为固有色。严格说,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地把握物体的色相。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3.环境色
环境色指在太阳光照射下,环境所呈现的颜色。物体表现的色彩与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者颜色混合而成。所以在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时,环境色和光源色必须考虑。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所以,环境色的运用和掌控在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

4.中性色
黑色、白色及由黑白调合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称为无色彩系,也称为中性色。之所以称为中性色,是由于这几种颜色能与任何色彩起缓解作用。

考点3  色彩的对比
对比是两种以上色彩关系的比较,在色彩写生中如何确定色彩的准确度,对比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色相对比:一种比较单纯的对比,只是用纯色的物体来相互组合成对比关系。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把握物体准确的色彩。

 明度对比:将不同明度的色并置产生明暗对比效果的视觉效应。也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

 纯度对比:色彩的鲜艳与浑浊成对比关系。通过纯度对比,使画面的色彩更加明亮、鲜艳。

 补色对比:在色环上相对称的颜色是补色,如红—绿、黄—紫、蓝—橙。当补色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就是产生补色对比时,画面最具动感、最能表现出鲜明的效果。
冷暖对比:在色环上以黄色和紫色连成一线,一边是暖色系,一边是冷色系,这些颜色之间的对比就是冷暖对比。


面积对比:各种色彩所占的面积比例,也就是色块大小的问题。这也是构图时首先要解决和确定的。

考点4  图案及其特征
图案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设计者根据使用和美化目的,按照材料并结合工艺、技术及经济条件等,通过艺术构思,对器物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等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制成的图样。狭义的图案是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广义的图案是指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是在工艺材料、使用功能、生产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统称。

图案的特征就是将人们在生活中的观察、愿望、理想和自然美,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象征的手法,再通过它特有的形式法则,进行再创造。图案的三要素是造型、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要做到“六适应”,即内容与形式要相适应、局部与整体要相适应、图案与使用的环境要相适应、图案与生活环境要相适应、物质材料与用途要相适应、图案与生产条件的制约要相适应。

考点5  美术字及其分类

美术字是经过加工、美化、装饰而成的文字。也就是说,是一种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的书写艺术,是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构图、图画、美术字、色彩是装潢艺术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从国别上来分,可分为中文美术字和外文美术字;

从用途上来分,可分为印刷活体、书籍装帧、环境布置、黑板报、墙报、商业美术、广告、商标等;

从形式上来分,可分为平面美术字和立体美术字,或写实美术字和写意美术字;

从字体上来分,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大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2 22:05 , Processed in 0.0997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