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79|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7: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5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壬寅学制
(2)1903年癸卯学制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4)1922年壬戌学制

52、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
(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2)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
(3)依靠群众办学

5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6)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9)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10)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11)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12)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完善中等和高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

54、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55、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性: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56、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政策重心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57、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

58、终身教育的特性:
(1)民主性
(2)形式多样性
(3)连贯性
(4)自主性

59、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不同在于:指导思想不同,涵盖范围不同

60、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社会变化加速   
(2)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3)人口的急剧增长  
(4)闲暇时间的增多
61、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1)在教育过程上,传统教育仅把教育限制在青少年时期,而终身教育把教育贯穿于人的全部生活
  (2)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上,传统教育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等隔绝开来,而终身教育统筹安排各种教育活动,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3)在教育目的上,传统教育强调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而终身教育重视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促进自我表现发展
  (4)在教育功能上,传统教育注重教育的筛选功能,而终身教育注重使人的素质充分地得到发展
  (5)在教育机构上,传统教育主要限定在学校,而终身教育扩大到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和各种环境
  (6)在施教人员上,传统教育只能由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教师)来施教,而终身教育根据时间和情况的不同,由社会整体来提供教育机会
  (7)在教育内容上,传统教育集中于学习抽象的知识,而终身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情感、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并注意从整体上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
  (8)在教育方法上,传统教育注重从外部施加,而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独立性
62、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趋同方面共同主张表现在:
(1)教学过程的延续性和终身性
(2)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3)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
(4)教学目的的双重性
趋异方面主要表现在:
(1)目标指向上的不同
(2)战略选择上的不同
(3)实践重点上的不同

63、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64、学生的合法权力:
(1)生存的权力
(2)受教育的权力
(3)受尊重的权力
(4)安全的权利
65、当代学生的特点:
(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6)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儿童的积极与不良影响同时增多
(7)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
(8)自我意识较强,价值观念呈多样化

66、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社会成员
67、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

68、教师的常规角色:
(1)父母的替代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的楷模
(4)集体的领导
(5)“法官与裁判”
(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69、教师角色的更新转换:
(1)学习的促进者
(2)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3)终身学习者
(4)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70、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
(2)劳动方式的示范性
(3)劳动手段的创造性
(4)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5)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6)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
71、教师的职业素养:
(1)专业知识素养:
①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③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2)专业才能素养:
①教学技巧
②教学能力
③教研能力
(3)专业精神素养:专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7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73、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

74、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
(1)日常教学反思
(2)个人行动研究
(3)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4)同伴交流与合作
(5)跳出教育谋发展

7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76、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77、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
  (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目的的工作关系(或教育关系)
  (3)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

78、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专制型:特征:
(1)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2)要求即刻无条件接受一切命令
(3)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
(4)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
学生反应:
(1)屈服,但一开始就不喜欢和厌恶这种领导
(2)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
(3)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会在背后伤人
(4)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
放任型:特征:
(1)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
(2)很难作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目标
(4)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
学生反应:
(1)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
(2)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的行为
(3)没有合作
(4)谁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民主型:特征:
(1)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
(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
(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
(4)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学生反应:
(1)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喜欢同教师一道学习
(2)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都很高
(3)学生互相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
(4)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努力程度适中

79、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

80、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
  (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81、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环节:
(1)自我分析
(2)环境分析
(3)确立目标
(4)拟定专业发展路径,设计行动方案

82、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83、从教育途径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84、课外活动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上的实践性

85、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社会公益活动
8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87、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88、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8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

90、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9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多角度开发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始课程内容
  (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3)综合、延伸和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6 15:54 , Processed in 0.08611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