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7|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原理(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51、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5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命题网络、图式

53、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1)符号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54、同化过程的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
(1)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5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
56、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
(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
(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

57、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

58、教师需要知道促进辨别学习的下列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1)刺激与反应接近
(2)反馈
(3)重复

59、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

60、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阶段
6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
(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
(2)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
(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

62、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1)原有的知识背景
(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3)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
(1)训练方法
(2)变式与练习
(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63、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
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羽毛这一特征

64、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的异同:
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不同的是,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命题学习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形式,命题学习的结果最终要以命题网络形式表征

65、为什么说“自问自答”是一种精加式策略?
自己提问,自己回答问题时,对问题做了许多添加和补充,使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更有意义,更有条理,是一种精加工的活动
66、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好文章来。

67、为什么说“概念”和“规则”既可以归入陈述性知道范畴,也可归入程序性知识范畴
能说出概念和规则的含义属于陈述性知道,能用概念规则来做事,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68、动作技能的分类:
(1)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可分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2)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所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精细和粗大的动作技能
(3)根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序,可分为开放性和闭锁性动作技能
(4)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是否使用一定的工具,可分为工具性与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69、熟练操作的表征:
(1)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
(2)利用微弱的线索
(3)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
(4)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70、动作技能学习的三种观点:
  (1)习惯论
(2)认知论(闭环理论、开环理论)
(3)生态观
7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72、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2)练习
(3)反馈

73、什么是心理练习?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练习的效果?
心理练习是指仅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心理复演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一般结论是,心理练习与作业改进有一定的相关,如果将心、身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更佳。决定心理练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学习者要对练习的任务熟悉。从未进行过身体练习的动作,不可能做心理练习,若练习也只能是错误的练习。另外,心理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使作业水平下降。心理练习的效果也决定于任务的性质。若任务中认知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反应主要是依靠肌肉的线索,则心理练习作用甚微。

74、态度是指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反应倾向。

75、简述态度的结构:
态度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着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ABC理论)。
(1)从认知成分的角度看,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构成态度的基础
(2)从情感成分角度看,态度就是个体对一定对象伴随着认知成分产生的情绪反映和所持的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某对象所持有的厌恶或喜好等反应
(3)从行为倾向成分的角度看,态度就是个体对一定对象的认知和情感的外显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对某对象明显的行为准备或行为。
76、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同化、内化

77、态度的学习理论观点:
(1)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2)认知理论(认知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3)诱因理论

78、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1)条件反应法
(2)提供榜样法
(3)说服法(试卷上)

79、价值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

80、对价值观的理解(含义):
(1)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它是内在的
(2)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天生的
(3)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其随着主客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4)价值观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81、价值观的特征:
(1)主观性
(2)选择性
(3)稳定性
(4)社会历史

82、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
(2)学校环境
(3)社会环境
(4)大众传媒
内部条件:
(1)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
(2)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

83、价值观形成与发展大致要经过三阶段七个过程:
(1)选择阶段:
①不自由选择
②从多种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③对每种选择的后果进行充分的考虑后再进行选择
(2)赞赏阶段:
①个体喜欢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②个体愿意承认和乐意让别人知道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3)行动阶段:
①个体选择行事并在行动上愿意受它的指导
②个体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复加以实践

84、问题是一种不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来达成既定目标的情境。
问题包含四种成分:目标、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方式

85、问题解决的四个特征:
(1)目的指向性
(2)认知操作性
(3)情境性
(4)经验性
86、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明确问题
(2)形成问题表征
(3)选择并运用正确的策略
(4)评价反思

8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
(2)认知结构
(3)动机强度
(4)智力水平  
(5)定势  
(6)功能固着

(二)客观因素:
(1)问题本身的特点  
(2)外界环境

88、问题解决的策略:
(1)手段—目标分析法
(2)顺向推理
(3)反向推理
(4)爬山法

89、创造是指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
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90、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
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的。
二者联系:
(1)创造力的发展要发问题解决为前提
(2)问题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
二者区别:
(1)定义不同
(2)特征不同
(3)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
91、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2、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93、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1)改革和精选教材
(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5)教授学习方法

94、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一定目标发展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和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的学业目标的一种内部动力。

95、学习动机的四个功能:
(1)激活功能
(2)定向功能
(3)强化功能
(4)调节功能
96、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3)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的  
(4)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97、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3)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98、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9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
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100、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层次说(美国马斯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101、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1)学生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102、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
(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103、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104、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测验:(狭义)指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使用的量具;
(广义)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过程
     评价是指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法去评估一个人的知识或能力

105、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一)促进教师的教学:
(1)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
(2)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3)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
(4)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促进学生的学习:
(1)诊断学习的作用
(2)帮助学习的作用
(三)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1)对教师的管理
(2)对管理工作的促进
106、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按测量与评价的时机所作的分类: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2)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二)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1)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2)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三)以测量与评价对被试行为表现的要求分类
(1)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
(2)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四)以测量与评价本身的功能分类
(1)描述性、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2)成就、预测测验
(3)难度、速度测验
(五)按测量与评价的对象分类
(1)智力
(2)能力倾向
(3)成就
(4)人格

107、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一)效度
效度凭证的来源:
(1)来自测验内容的证据
(2)来自预测行为的证据
(3)来自内部结构的证据
(二)信度(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三)辨别力(难度、区分度)

108、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一)制订测验编制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标
(2)设计双向细目表
(3)选定测验的题型
(二)编拟试题的一般原则
(三)试题与测验的审查
(四)测验的编辑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2 23:39 , Processed in 0.08448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