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53|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高频易错详解(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6 1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知识点连接:
义务教育的特点
内容概要: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义务教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知识点连接: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内容概要:
1. 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它具有强制性。

2. 普遍性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教学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3. 基础性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要彻底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或升学教育的模式,使之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练习

1.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  )。
A. 强制性、公平性和普及性
B. 强制性、公平性和免费性
C. 公平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D. 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计划
【考点】课程标准的内涵和作用
【考查频次】高
【答案】C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在各个学科的具体化。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故选C。另外,注意区别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考生需区别识记。


2.情人节时,男生为了表达对女生的爱意,往往要送巧克力;客人在拜访时,往往带一些糖果给主人家的小朋友,这些行为都体现了知觉特性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考点】知觉的特性
【考查频次】较高
【答案】无解(这是一道假题。)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对一部分刺激物进行清晰反映,而对其余刺激物进行模糊反映的特性。选择性表现的是注意到什么。如在一堆礼物里,女生看到巧克力,孩子看到糖果。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刺激不完备时,根据一些个别对象而知觉到的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特性。如看到的是商店的全貌还不是里面的某个物品。知觉的理解性人们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用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的特性。理解性重在解释是什么。如天上的云朵像什么,女生说像巧克力,孩子说像糖果。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并不因知觉的物理条件(如距离、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特性。如糖果远看近看都知道是一样大的。注意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觉条件变化而知觉对象不变。


3.吃了苦味的东西以后再吃甜味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甜,这是(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融合   D.感觉性提高  
【考点】感觉的规律
【考查频次】较高
【答案】B
【解析】重点把握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概念。由于同一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增强了人的感觉差别,从而使人能够更好的辨别事物。题干中苦和甜作用于味觉器官是两种刺激先后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是感觉对比。C项感觉融合说的是刺激物呈现的间隔在某种条件下,我们不会感觉它们是一个一个呈现的,而是连续体或者一个连续动作(看动画片)。题干表述是不同感觉的比较,而非在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升降,排除D。因此本题选B。


4. 教育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考点】教育目的的内涵
【考查频次】较低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指教育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具体表现在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的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素质,反应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查阅十二所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56页。此外,考生需着重把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5.  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其思维的( )
A.深刻性     B.批判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考点】思维的品质
【考查频次】较高
【答案】C
【解析】A项深刻性反映了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由表及里。B项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能有主见地、客观地评价事物,具有这一品质的人一般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或结论。C项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人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如机智。D项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对事物能迅速而正确地反映。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6 15:39 , Processed in 0.08459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