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简述标准化的优点与劣势
(一)优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二)劣势 1.不能促进学习 2.使用条件非常严格,难以预测个体情况 3.未必公平公正
1.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 3.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和模仿的良好榜样; 4.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5.有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
83、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1.教师的干预 2.组织的干预 3.社会协同支持
84、简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教师的自我调适 1.进行身体锻炼; 2.改变行为方式; 3.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 1.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2.根据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 1.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2.正确实行改革; 3.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
85、简述德育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关系:对立统一)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86、简述德育的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共青团和少先队教育 4.学校教育工作 5.班级教育活动 6.家庭工作
87、简述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8、简述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根本 3.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载体 4.关爱学生(师德教育的灵魂)——灵魂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支柱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动力
89、简述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特征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3.倡导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4.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90、简述师德教育的途径
(一)职前教育的师德教育 1.通过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2.在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中增设必修性质的师德教育课程; 4.在教育实习中增加师德教育内容。 (二)职后教育的师德教育 1.在工作职场中践行和内化师德规范; 2.通过拜师学习提升师德境界; 3.加强自我修养以完善师德境界。(反省 慎独)
91、简述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3.知识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 1.学制 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92、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93、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9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活动应以直接经验为主; 2.教学应当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主; 3.教学应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有机结合,并防止两种不同倾向。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1.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应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并防止两种不同倾向。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的发展智力的基础,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四)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95、简述教学机智的特征
1.情境性 2.复杂性 3.实践性(基本属性) 4.个性化 5.创新性
96、简述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一)教学过程的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二)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三)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 (四)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7、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最常见的是主题班会)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9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同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99、简述教育法的特点
(一)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 1.教育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2.教育法具有强制性 3.教育法具有规范性 4.教育法具有普遍性 (二)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1.教育法律关系成立的单向性 2.教育强制措施的柔软性 强制措施: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3.教育行政管理管理方式的指导性(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和法律的) 4.教育法规具体内容的广泛性
100、简述教育法的功能 1.规范功能 2.标准功能 3.预示功能 4.强制功能
101、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法定步骤和手续。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 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3.教育法律的通过(决定性意义的步骤) 4.教育法律的公布
102、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事件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物质损害,精神损害,人身损害) 2.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 3.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要有损害发生) 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中,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03、简述20世纪后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6.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8.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
104、简述教师的基本角色包括哪些
1.学习者和研究者; 2.知识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榜样; 6.学生的朋友。
105、简述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
1.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 2.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3.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 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 5.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
106、简述思维品质的主要特征
1.思维的敏捷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深刻性; 4.思维的独创性; 5.思维的批判性。
107、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2.认知策略 3.言语学习 4.动作技能 5.态度
108、简述克服遗忘的方法
1.采用复述策略; 2.采用精细加工策略; 3.采用组织策略; 4.组块化编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合理进行复习。
109、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错误率
110、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提供反馈 2.提供信息 3.激励学生 4.衡量教学效果
111、简述德育方法
1.说服法(最广泛,最基本) 2.陶冶法 3.榜样法 4.锻炼法 5.奖惩法
112、简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课程改革本身的因素 1.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 2.实施者对课程改革的清晰程度; 3.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二)学校内部因素 1.校长(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2.教师(最直接参与者) (三)学校外部因素 1.社区和家长的影响; 2.政府部门的影响。
11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 2.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理、心理、认知等) 4.依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5.依据教学时间、设备和条件
11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效扩大教学规模,促进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切磋交流。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学生之间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