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49|回复: 0

[资料] 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1 1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内容摘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儿童的健全人格离不开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如果一个人连“自我”都失去了,一切就都失去了基础和根本。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们教师应该时刻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具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小学生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那么,该如何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一、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学校应对学生有合理的期望,为学生定期设置一些行为和成就发展目标,通过在集体生活中观察学习、讨论和亲身实践以及教师的引导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1、建立班级常规评比制度,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榜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定期给表现突出的个人发红花。如:有学生能认真学习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了;有同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就表扬他能关心他人了;有同学能捡起地上的废纸,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了。每周评选一次“周星”,每月评一次“月星”。在此基础上制定责任心标兵评选制度,每月围绕一项责任心进行评比,如“劳动技能责任星”、“尊师爱校责任星”“团结互助责任星”等。在学生中营造出“自己的事自己做、班级的事抢着做、别人的事帮着做”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责任心。
    2、精心设计班队活动,培养责任感。
    责任感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精心设计班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做到知情统一、言行一致。
    如针对班级中卫生难保持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召开“我是班级的一员,我该做些什么”的班队活动课。课上许多同学都发自内心地说到身为班级成员应该为班级出力。我趁热打铁提出咱们班能不能成为“洁净中队,牢记每人桌椅下方一小块儿,小小责任区人人来把好关”的要求。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可以!”于是班级中成立了“小小服务岗位”,他们互相督促,共同承担起了班级中的劳动任务。从此,班级中的卫生问题我已不再操心,同学们都养成了“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好习惯。不仅加强了同学们“保洁”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真正理解了“班级是我家,责任在大家”的含义。    3、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培养责任感。
    责任心的培养要注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承担任务,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各方面的责任心。
    如这学期开展的感悟亲情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家里担任各种角色,学会各种家务。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协助家长做一些家里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负责。学生们用自己的爱心、孝心、细心,持之以恒地帮家长干了许多家务活。这一体验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应有的家庭责任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同时更好地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中的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人生理想。
    二、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而且孩子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要远多于他在学校和户外的时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
    1、让学生学会自我服务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责任心了!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2、让学生做家庭的主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应该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必须转变观念:不能老把孩子当作什么事情都不懂,家里的一些事情,可让孩子帮着出谋划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家里的家务活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每天爸爸应当做什么,妈妈应当做什么,孩子应当做什么都要事先规定好;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充当检察官的角色,对家里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看看大家做事是否都有责任心,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三、家校携手,共育学生的责任感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且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再加之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很少花时间来关心教育子女,更谈不上采用科学方法教育子女。可见,学生的责任心决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耐心地长期培养,要善于呼唤家长和学生共同的责任心,要让家长有了责任感,才能配合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每接一个班,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家访,为的是寻求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了解。在家访中,我把自己的教育观念告知家长和学生:“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是我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在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为的是将来达到“没有教育的教育”,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自动化,学生自己要求上进,才真正受益终身。只要老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块儿想,话往一块儿说,劲往一块儿使”,一定能呼唤起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一定会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成长。例如,我班黄茜同学经常在上课时间去上厕所,上厕所不假,小偷小摸也不假。有不少老师发现她在上课时间常来到寝室翻别人的衣服、被子,丢失物品的室友多数都能在她那找到。我教育她,她奶奶还护着她,帮助孙女撒谎隐瞒实情。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坚持“家校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最佳方式与途径,使家长与我达成共识。现在,黄茜的奶奶能经常教育她了,她也不再去小偷小摸了。适时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只有真正做到家校携手,才能让责任心沐浴在细微处。
    总之,“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定能促使每个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0 20:18 , Processed in 0.72953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