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989|回复: 7

[资料] 英语教学经验汇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1 18: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浅议

    【摘 要】大学生口语运用本身就是一个薄弱环境。很多时候,学校经常忽略这一重要环节。口语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对掌握英语的多方面要求。首先要提高学生兴趣,其次给予基本功的训练,第三,要多给学生营造环境,使其被迫练习,最后,提升学生口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相信在老师与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口语的技能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加强。
    【关键词】英语口语;音标;互动
    英语语言的运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学生也将英语摆在了学习中的第一位。但是,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只在乎掌握了多少单词量,补充了多少语法知识,阅读过多少文章,听过多少英语新闻,口语训练与作用往往被严重忽略。其实,语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使用,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生活,工作中能与人很顺利得沟通,却是至关重要的。而往往我们英语教师也处于这样的误区,只关心学生听力技能,培养学生写作水平,以及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应试技巧等等。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口语交流机会非常少,几乎没有。从而学生的口语锻炼走进了死胡同。
    经过几年教学的摸索,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摆脱胆怯
    很多学生不愿涉足英语口语领域的练习,不是因为不够重视,也不是因为知难而退,而是心理原因。一些学生本身觉得学习英语就是个枯燥乏味的事情,一说学英语就提不起精神;一些学生又因为过分害羞,害怕一张嘴就说错话,让听者笑话。久而久之,口语的练习与加强就无形中被完全忽视。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就应该从这一方面着手来解决问题,起码让学生学会开口说话。可以运用浅显得诗歌,歌曲,电影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采取模仿的形式,循序渐进。很多时候,学生不愿开口,是因为不知如何诉说,如果给他们很多现有材料,模仿加记忆,练习熟悉后,出口成章,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他们增强了成就感。
    二、基本功是技能提高的基础
    英语的基本功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组织和运用其成短语和句子。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本身就经历了至少六年得英语学习,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词汇量及语法知识。而我们却总忽视英语中最近本的元素,即音标,语音和语调。很多学生对音标的学习都是一知半解,很多音标的发音完全错误,从而导致单词的朗读变得调不成调;学生从小养成的说话习惯又使他们读句子时,音调完全串味。汉语有四个声调,从而决定了汉语发音的高低有错;但是英语的语调完全没有一套逻辑的理论,这只能从平时对有声资料进行长期的模仿与加工。应当让学生养成英语的发音习惯,熟能生巧。
    三、营造英语环境
    我们之所以对英语的口语练习望而却步,是因为我们在说话表达时,选择最直接和简单的方式,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自然我们总是放弃对英语得尝试。教师应当充当这一方面的拓荒者。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营造这种英语的环境,让他们不得不说,尽量去用最简单的单词,短语来表达他们的意思。当然,英语角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如果有人使用汉语,可以采取惩罚的方式,敦促学生自我改正,养成说口语的习惯。
    与此同时,可以在口语课上采取一些活动。
    电影原声配音:寻找新颖而有趣的大众娱乐电影,语言清新简单,让学生模仿其配音,从而全班进行评价。这一活动既能带动全班学生,还可以提高娱乐性,是本身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
    英语歌曲大比拼:没人在课下找到自己喜欢的英文歌,不要求唱功优秀,只要求学生能完整唱下来。这种模仿与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
    英语辩论赛:小范围的对身边的小事件发表各自评论,不要求语言逻辑性强,但要求学生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准确得表的其思想和看法。
    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很多种,无论形式是否新颖,水平是否高,只要是试图在尝试,在迈出第一步,这就意义重大。
    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Language use, embracing language learning, comprises the actions performed by persons who as individuals and as social agents develop a range of competences, both general and in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s.
    语言运用,包括语言学习,由作为个人和作为社会行为者的人运用一些能力所实施的行为组成,这些能力既有一般能力,还特别包括交际语言能力。
    口语的训练不能缺少听,读和写的培养,应当将他们紧密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听与说不分家,听力得训练作用重大。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加强训练及辅导。这一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天就能见效,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和学习的。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升华,英语基础知识是块基石,这一任务任重道远。教师应当重视这一任务,努力为学生铺设一条平整得道路,最终真正得使学生掌握这门语言,为其所用。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议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与寝室口语的教学

    【摘 要】针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将英语口语教学延伸到大学寝室,培养学生构建应对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构建主义;寝室
    一、 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口语作为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搞好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目的的关键,所以英语口语实践教学改革是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学生为客体,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具体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哑巴英语”,或者说话不得体,不得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构建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运用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英语口语教学延伸到大学寝室,改革英语口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将成为一条可行之路。
    二、构建主义及其教学理论
    构建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既是真实的,也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于单个事物本身,而是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事物之间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那种关系”构建主义特别关注对于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客体的认识。正如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指出的,“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由此基本思想衍化出来了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构建主义对学习也赋予了新的意义“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D.J.Cunnighan,1991)。即:第一,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构建过程;第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界和他人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合作的过程第;第三,学生掌握构建主义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也就掌握了主动认识、表征客观事物的能力,也就达到了“学而能用”的教学目的。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努力使学生建立对学习所涉及客体世界的结构模式,同化,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知识解释、接受学习对象;顺化,学生无法按原有知识接受的事物后进行的自我修正、自我调整;平衡,学习者通过自我修正实现自我认知结构的再次实现、提升。构建主义强调学生不是习得关于客体事物的固定知识,而应得到的是平衡认知的能力,在平衡——失衡——再次平衡中不断主动去构建掌握客体世界的结构模式,应对新的环境刺激。这一过程仅仅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是无法实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实现需要延伸到课堂以外,不断的进行新的环境刺激,以不断的实现新的顺化和平衡,把课堂、寝室、公共场所等不同环境在教与学的界限打开,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自动的姿态介入对客体世界结构模式的掌握,进而达到学——用,自学——自用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外语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教学水平的跨越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论  
    英语口语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教材等既定的交际情境,并且可以“张开嘴、说的出”,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构建主义教学理论采取了开放式教学法、整体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新的口语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改变“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的构建口语交际、应用等方面的动态平衡能力,达到口语教学的目的。
    1、开放式教学法。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开放式方法则要求在口语教学中重视并解决实际交际情境中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具体而言,教、学双方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多次进行,每次都改变情境,改变目的,改变侧重点,每个知识内容的教、学都要充分涵盖不同的情境,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尽量还原交接实际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在每次情境实践口语教学中都涉及多个其他概念。这种开放式教育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对知识内容的立体的、多角度的理解,形成全景式的交际经验。
    这样就要求要充分调动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建立“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氛围。在课堂上,要综合运用电影、音乐等现代多媒体等直观道具,采取主题讨论、小组情境模拟交际、即兴表演、剧情化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情境当中,课堂外围绕同一知识内容,交际情境拓展到网络、医院、商场、寝室等实际环境进行实际交际应用。这样,同一教学主题的多次同化、顺化、平衡,学生就已经拥有大量的简单的结构化的模式,而且在其间已建立的丰富的联系,因而能够向大量的其他交际情境扩展,灵活的对交际障碍进行表征,这样,也就达到了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 。
    2、整体教学法。构建主义教学理论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建构欲望,为完成整体任务需要,学生同时完成并掌握基本的及各层级的知识。按此教学法要求,在口语教学中,首先选择相对简单的交际情境,同时提供原则性的建议,让学生探索,发现进行交际的基本要素、上一层级知识,直至顺利实现简单口语交际,然后逐步将交际情境复杂化,引导学生自主的、深入的构建关于交际情境的结构模式。
    情境式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口语交际可对立情境(比如买、卖双方),这种情境内容的选择要与现实情境类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种遇到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为目的,将学生对立分组,事先分别对小组确定交际目的、要求,课堂上由小组对立进行模拟交际,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在这一课堂设计中,学生需要在课堂外自行收集资料、熟悉口语交际规则、制定应对措施等,这一过程,学生了解自己在交际中目的的整体性、内容的复杂性、过程的随机性,学生自主适应、努力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与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交际活动的过程类似,由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构建交际结构的能力。
    3、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自主适应能力。引导式教学模式核心是由教师引导,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转移,交给学生自己,使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结构模式,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由此,学生就能够更多的对交际实际进行自我应对。
    按照引导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是帮助学生探索并建立学习的方法。结合口语教学,教师要围绕当前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相近的口语交际情境框架,引导学生进入框架某个节点,让学生独立探索。启发学生探索情境框架中相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在口语交际中重要性的大小顺序排列,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逐步退出引导,使学生能在情境框架中自行攀升,最后进行交际实践。学生在管理、承担学习任务和最后交际实践过程,也就是对探索交际框架及要素进行调整,使原本混乱、无头绪的复杂局面逐渐明朗的过程,最终完成对口语交际框架、要素及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达到口语交际的结构性掌握,实现学生自主交际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四、英语口语教学的寝室延伸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活动和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认知发展是“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向内化(思想)过程的转换”,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学习者应该有频繁的机会与同伴和富有经验的人(包括教师)相互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和创造意义的合作者,应积极参与到学习者对现实的建构当中去。相对课堂,学生寝室恰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所强调的活动和交往的理想环境。
    在学生寝室外语扩展交际中,寝室交际实践功能与课堂教学目的是有机的统一体,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外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与课堂相对,在寝室教师扮演“游戏”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例如,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可讨论的具体交际情境或热门话题,寝室中学生自定“体裁”围绕具体情境进行交际模拟实践,由学生或老师进行监督,并由教师对学生的交际情况做出点评。在交流实现过程中,既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开放性的完善,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塑造和整体性探索。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两个学期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探讨了如何培养高职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的结果证明: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呈正相关。
    【关键词】高职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空前繁荣,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真正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的应当首推Henri Holec。Holec(1981) 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让学生能够负责就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Holec (1981)还指出,学校应该设立两个教学目标: 一是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 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学习。可见,教育的最终成品是独立的学习者(McDevitt,1997)。“学习者自主性应成为每个学习者和每位教师的目标在教育界己达成共识”(Brookes & Grundy,1988)。
    近几年来,我国有更多的学者(徐锦芬, 2004;肖飞 2002; 印辉 2004;张彦君 2004,庞继贤,叶宁 2004)纷纷投身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他们都肯定了培养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高职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他们英语水平要差些,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将迫在眉睫。正是出于此目的,笔者对淮南联合大学08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主要想探究三个问题:1. 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 “教”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课外,学生怎么“学”有利于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能促进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吗?
    2、实验设计方案与步骤
    本次实验从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历时一年。2008年9月笔者以入学英语成绩为依据抽取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笔者任教的班级为实验班,同事 A 所任教的班为对照班。2008年10月中旬在实验前对所有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同时对实验班还进行了需求分析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从而在实验中能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新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着性差异。
    2.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自主学习。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得知很多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应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少走弯路。
    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编实用英语》为教材,以单元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法等训练,并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授课。第一步,组织学生小组座谈,分析自己的不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据学校教学的统一安排确立学习目标。把学期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单元目标; 第二步,按照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计划要具体清晰; 第三步,把每一阶段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下一个新目标的开始,否则目标和计划就会脱离实际,难以完成;第四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时间、地点 该校学生全部是寄宿的,所以学习地点也都在学校,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去图书馆、教室、自习室、操场等; 同时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是多少(1小时、2小时等),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鼓励学生写学习日志。
    以上的引导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后的双向努力,就课堂模式而言,任务一般被当成是课堂上采取行动的基础,所以课堂活动常常作为完成任务或进行语言练习的手段。为了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常用的课堂活动有两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 )、项目活动(project work ) 。
    第二阶段: 学生自主性学习阶段
    在“引导性自主学习”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领悟了一些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课堂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感知自主课堂的实质和乐趣,为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性自主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不同于前一阶段,教师重点在于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移到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不过在课堂操作过程中,课堂环节有些变化,以侧重学生自主性为主,在这一阶段,学生要:
    (1)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2)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
    (3) 能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有意识地运用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等策略;和别人进行口头交谈时经常运用一些交际策略; 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
    (4)监控自己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5)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6)监控与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
    这一阶段,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坚持写英语学习日志,以更有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2 自主学习课外操作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弥补学生听说读写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足,作者同时进行了课外自主学习的模式实验。
    Dickinson早在80年代就提倡用“学习者合约”( learner contract)来规范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合约就是学习者和老师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一个协议(anagreement )。  Dickinson认为,“这个合约要求学生不仅决定做什么,而且决定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 。笔者在课外的训练中,采用和学习者签订合约的方法,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为每个学生创造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签订“学习者合约”的具体做法是:
    (1) 要求每个学生找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或需求,确定自己的长、短期目标;
    (2)按照合约的要求写出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具体的时间、材料、方法;
    (3)合约一式两份,学生和老师均在合约上签字,在签订之前,老师要求和每个学生一起审视合约的具体内容,确认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方可签订;  
    (4)在合约执行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定期检查和分组讨论,及时反馈信息,交流经验,监控进展,评估效果。
    合约签订后,在“引导性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履行合约,在“自主性自主学习”阶段要鼓励他们自觉履行合约。
    在实践中,为了促进课外自主,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作者同时采取以下一些辅助措施: 让学生组成四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教材、准备课堂任务、相互批改作业,然后交任课老师评阅; 以各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评选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学习素材;开学时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然后个人制订学习计划,期中对照计划自我反思,期末总结评估,教师把学生的表现记入平时成绩,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评估,在以后的实施中,教师即要督导,又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新的需求。这样即可以促进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可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通过相互监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结果与讨论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模式的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学的自主学习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班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的结果证明: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呈正相关。同时作者也发现,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不能期望在短时期内通过某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如学生的计划实施情况、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估、策略运用效果、依赖性方面有待于加强。因此,实验要进一步解决的不只是优化教学模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方式方法,在加强总体培养的同时,要注意个案研究的开展,探讨高职生的学习心理。
    自主学习既是一个教育目标,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它代表以后学习的一种方向和趋势。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应当只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行动。我们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教育者把自主学习推广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

    【摘 要】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Swain的输出假说认为语言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在其理论基础上,本文回顾了输出任务对二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还探讨了这些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输出假说;二语词汇习得;输出任务
    一 引言
    着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Nation(1990)首次提出了词汇知识的二分法,即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他指出,词汇本身并没有接受性和产出性的区别,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和研究,根据学习者对词汇的熟悉程度而提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这对术语。前者指学习者在语境中能够认识、理解但是不能够正确使用,在听,说等接受性活动中能够了解的词汇。后者指的是学习者能够正确发音,理解并能够在口头和笔头等表达性活动中能够正确使用的词汇。
    许多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英语学到较高阶段后,能够在书写与口头表达中自如运用的往往还是初级阶段所学到的那些词汇。
    吴旭东,陈晓庆(2000)的实验表明,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能力在语言水平由初级向中级阶段发展时有较大提高,在由中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时就往往停滞不前了。二语习得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便难以进步的现象也被称为二语词汇习得高原。
    邓联健(2006)在回顾了近二十年以来国内外产出性词汇能力研究后指出:由于专门性研究不多,关于什么是促进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目前尚无定论。已经进行的研究,其结论有时大相径庭。今后的研究应该力求解答这样的问题: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的词汇产出能力的发展最有帮助?
    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表达水平,扩大产出性词汇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二 Swain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假说”
    加拿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说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进行法语沉浸式教学。这些学生的数学,科学等课程全部是用法语授课,在校园里他们接受了大量的法语输入。为了调查沉浸式教学的效果,Swain进行了大规模的学生双语能力发展研究,比较了6年级沉浸式教学班学生和6年级母语为法语的学生的语言能力。结果发现:沉浸式教学班的学生在听力和阅读方面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口语与写作水平比母语为法语的学生相差甚远。究其原因,Swain发现沉浸班的学生很少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法语输出非常有限。基于以上观察,Swain(1985,1995)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输出具有的功能:
    1 注意/触发功能:产出目的语的活动能促使学习者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语言困难或问题,以及对目的语领域内未知或知之不足的知识的注意。换句话说,输出能刺激人们注意表达的方式,提高对知识空缺的意识,同时激活认知过程。通过这个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或巩固原有的知识。
    2 检验假设功能:学习者在发展中介语的过程中,常把输出作为尝试新的语言形式或结构的一种方法,试图通过输出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从而尽快达到交际的目的。
    3元语言功能:元语言功能即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运用。学习者通过边想边说或边写边说的活动,将解决问题时的语言公开化。可以说,元语言是为了认知目的而运用的语言,不仅仅对研究人员或教师来说,而且对学习者自身,观察并审视这个认知过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体说来,输出是二语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它可以促进二语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控制和内化过程。因此,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其方式不同于输入,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三 输出任务与二语词汇习得
    在Swain的理论框架下,国内外研究者开始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究输出任务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1语言输出任务的界定
    输出任务主要包括:合适单词填空、用所给词造句、根据释义写出单词,翻译句子,口头复述和书面写作。
    2输出任务与二语词汇习得的相关实证研究
    Webb(2005)调查了输入任务组(有注释阅读组)对比输出任务组(造句)对接受性及产出性词汇的习得效果,其结论是:当两组所用时间相同时,阅读组效果优于造句组;而当所分配时间足够输出任务组完成任务时,造句组的词汇习得效果更加优异。
    王初明(2005)做了一项验证写长法对英语词汇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的实验。受试为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他们在课内阅读两篇英语短文,同时学习生词,随后在课外用英语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实验组必须尽量使用刚学会的生词,对照组未被刻意要求这样做。结果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学习英语短文和识记单词,作文中用过一次跟未用过相比,效果显着不同,前者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较长。
    杜湘兰(2006)在一项输出活动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关系的行动研究后得出结论:口语复述练习和原文改写练习均能促进二语词汇习得,同时作者还发现书面输出任务比口头输出任务更能促进产出性词汇的习得。
    文虹(2007)比较了输出任务组(造句组)和无输出性任务对照组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后发现:语言输出的确能提高二语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从而帮助语言的习得。在实验中作者还发现词汇搭配知识的习得效果比单词的习得效果保持得更加长久。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与只有语言输入任务组相比,语言输出任务组更有利于词汇的习得。
    四 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语言输出不仅能够促进流利度的发展,由于输出具有的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和元语言功能,语言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提高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以下启示:1在教材编写中除了课文及课文理解性练习,还应注意包括要求学生使用生词填空,造句,翻译等输出性练习。2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强调词汇输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输出意识,加强输入输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词汇输出任务。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词汇输出途径包括:
    1 在交际中进行教学词汇
    语言交际活动中既有输入也有输出。有效词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词汇知识的输入,而应该是不断的输入输出的互动过程。在交际中教学词汇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新词语义及其用法,通过设问或设立适当语境促使学生口头表达中使用新词。
    2 复述
    复述是一种集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活动,要求学生即要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又要采用新的语言知识来保障输出任务的完成。基于词汇教学的复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完成文章的讲解输入后,要求学生列出关键词汇和新学词汇,学生口头复述短问,复述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新学会的词语。
    3 写作
    课堂教学后要求学生用新学词汇进行写作训练,可以促进新词汇的有效习得。
    4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往往学生人数过多,学生总是没有足够机会要进行语言输出,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输出活动。小组讨论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相关词汇和信息输入,个人准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反馈。
    五 结束语
    本文在输出假说的基础上,回顾了输出任务对二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并探讨了他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出了词汇输出的有效途径。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的语言输出与输出的动态过程。输入与输出两者不可或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有输入意识输入活动,更要加强输出意识并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输出活动,从而成为二语学习的成功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浅议

    听力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感困难和薄弱的一项技能。虽然,现在学生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重读写轻听说。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听英语,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总结出了听力教学的几种方法。
    1坚持听写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我坚持每天进行5分钟的听力训练。训练顺序为:单词--句--句组。听词是对课文的四会单词进行听写,单词量不多,每次5个左右,可反复进行;听句子主要是训练学生快速听和反应的能力,听时可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或画简笔画等;听句组就是听连贯话语,主要是训练学生听熟一些话套。
    2开展“小小演说家”的活动
    每节英语课前,找一名同学用英语进行演讲,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就演讲内容进行问答。同时演讲内容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起初可以说一两句,随着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就可以表达一些复杂的自己喜欢的故事、童话等。这种活动的开展既使演讲学生得到了训练,又训练了台下学生的听力,学生听说能力普遍加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了语言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听的辨析能力。
    3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学生听的理解能力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些不错的听力素材。例如et’slearn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听音标号的训练;Let’stalk部分,我们可以在学习前,根据Let’stalk的内容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4创设“听力语境”,强化学生听说能力
    专家认为,听和说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我尽力创造“听力环境”,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如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让学生学到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还经常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图像,使学生能够结合生动的场景理解语言,增强学习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必须遵循层层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掌握技巧,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交际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法

    论文关键词:交际 英语口语 教学法
    论文摘要:以交际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实际出发,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本文分别从内涵、基本原则、应用等方面对这种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和人才竞争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英语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英语人才的听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合理运用外语教学法组织教学,才能使大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基本需要,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社会服务,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口语教学法的内涵  
    口语教学是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言语交际能力、检验英语学习成果都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大学都为学生开设了英语口语课,学生的口语水平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口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把语言教学过程当作是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获得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法主张教学内容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尽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外语教学,倡导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同时,突出交际运用的过程中,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在运用该教学法过程中可以适当辅之以词汇、语法、翻译教学,以积累知识,强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必须要选择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有话可说的Topic(话题)进行交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以交际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交际为中心开展口语教学活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来实现有目的、有意义的交际,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学会表达和理解不同的语言模式,如询问、描述、邀请、抱怨等,从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2)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教学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话语(discourse),脱离了语境,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Thank you不一定就是表示感谢之意,在某种情景中它可能用来表示愤怒或拒绝帮助。Excuse me在不同的语境中更是表达不同的意思。总之,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也可能只具有一种功能。  
    (3)口语的流畅性优先于准确性。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应注重自由选择适当的语言相互传递信息,学生在口语中犯错误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在课后总结短评或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适时地逐步纠正。  
    (4)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教学中学生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处于课堂学习的中心地位,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虽不是中心,但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袖手旁观,要策划出适应各种话题的交际方式,为学生设计、提供进行交际活动的素材,并跟踪检查评估学生的交际情况。  
    2 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  
    (1)在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把教材作为工具,在教材中尽量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教学单元的标题就是运用英语语言交际的主题。第二,了解学生水平,根据其水平确定教学目标。从个体差异中总结整体水平的欠缺之处。第三,了解大学英语口语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及目标。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信心则是保持兴趣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尽量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第五,创造语言氛围。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主要是摆脱对母语的依赖,使用目的语进行语言教学。  
    (2)在课堂教学阶段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向学生阐明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规则,这一点必须非清晰明了,否则学生难以跟上老师使得课堂活动失去控制;  
    b)通过演示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活动的一些技巧和基本用语,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等把一些关键词或主要句型展示出来,必要时老师要亲自示范一遍;  
    c)对于难度较高的课题需要提前布置题目,让学生事先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便于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d)所选话题要尽量新颖让学生有话可说,尽可能引导学生开口说;  
    e)视学生表现,逐渐加大难度,如将准备时间由几天缩短为课堂内准备,或者将话题由学生身边事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学生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挑战,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
    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置教学情景,进行模拟对话(simulation)训练,首先,给学生一、二分钟进行准备,然后,抽一些学生在全班进行对话示范。  
    (3)在整个口语教学过程中  
    语言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这意味着语言课堂教学应该排斥机械操练,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条件,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游戏、角色表演等活动形式。  
    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不只局限于简单的双向交流,它强调在课堂上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很多的情景(Scenario),提供大量的不同题材类型的语言材料输入(Language Input),使学生适时地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并通过交际活动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交际活动可以结合不同语境和文体的特点以角色的扮演(Role Play),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成对操练(Pair Work),解决一个问题( Problem-solving Task)等形式实现。同时,在交际教学中,应兼顾高低不同年纪的学生对语言的掌握,针对程度较低的学生设计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自由演说(free talk),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设计新闻报道(news report),分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和自由辩论(debate)等。  
    3 以听说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包括听和说两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口语水平,一定要注意听说结合,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结合听,听的过程中融入说。语言的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只有多听,才能增强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理解性。多听就能熟悉口语的常规表达方式,形成较地道的口语表达。输入与输出的结合要求多听的同时还须多说。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了大量语言知识之后,最大的输出就是做题目,而真正的输出是指语言运用,它既包含语法词汇的运用,也包含对这些知识的技能方面的操练及口语练习。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笔者在进行听力授课时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即兴复述、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及讨论听力材料涉及的内容,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频率。  
    4 结束语  
    当然,交际法口语教学并非完美,也存在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但总的来说,以交际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是我国英语口语课堂结构的一次重大改革。采用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学生口试成绩优秀,听力水平也大大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与日俱增。同时,英语口语教师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口语交际法教学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初探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英语 复合型人才
    论文摘要:现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以实用为主,而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如何根据学生和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设计专业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应调整自身角色,大胆地变革教材和教学形式,真正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来。
    在要求复合型人才的现今社会,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备自身的专业技能优势以外,在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之下,如何完善其它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英语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设置了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但是如何让学生达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学习目的,是所有英语教师在研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为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发展的前景,对外贸易和三资企业的现状使得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在三资企业的技术岗位上,不仅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技术能力,同时还得拥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比如阅读英文版本的设备使用说明、操作指南等文件、接待外国客户或上级人员参观考察工厂、用英语进行电邮或电话沟通等。这对未来从事技术岗位、寻求更好发展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在工作几年以后,也有不断的反馈意见:英语对于一个技术人员的发展极为重要,是在三资和外贸型企业中具备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备能力。但作为在校学生,他们还意识不到英语的重要的作用,即便知道,也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培养自己的英语能力。  
    二、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发了《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就其培养目标而言,高职高专都是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也是统筹高职高专教育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应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服务。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英语,教学应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课程基础稍逊一筹,学习的动力更多来自于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就业,是否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和附加值。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通过B级、四级考试,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际应用。在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如下的难点:  
    1) 因为课程的难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专业英语因为其专业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形成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往往会过分依赖教师,形成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  
    2) 课程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或英语功底。作为一门技术与语言复合型的课程,对师资的要求非常之高,二者不可或缺。专业教师往往语言基础不足,而英语教师在解释专业知识时,又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利用院校资源,让教师获得足够的培训和实践,让教师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的教师,是院校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3) 教材内容多而复杂,词汇艰深,文体冗长,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科技英语,专业英语必然有其晦涩难懂的一面,这让教材显得缺乏重点和吸引点,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只是在记单词、背句子,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4) 同时,教材也缺乏实践性的内容,多以讲解和接受为主,让学生觉得难以学以致用。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听说形式已经消失,学生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
    三、 如何针对二者设计专业英语课程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呢?作为一门几乎每个专业必修的专业英语课,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必须、够用”的学习目的呢?笔者认为应对策略如下:  
    1) 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让自己变成课堂的调控者、引导者。在新式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讲解中,而应该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自己则负责课堂主题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2) 教师自己应大胆地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夯实自己的科技英语基础。专业英语作为ESP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而科技文体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何能够从讲授公共英语的领域跨越到专业英语的领域,必须术业有专攻,精研其特点,认真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才能够有所建树,赢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和尊敬。  
    3) 专业英语教师要与相关专业教师联合起来,编写实用而又有效的专业英语教材。合适的教材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可以更精确地确定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英语教师要积极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专业反馈回来的历届毕业生的英语学习的意见,编写一些内容简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形式不同的教材,可以采用大量的真实图片、多媒体录像、PPT文件来对一些深奥的单词和英语描述的流程进行解释说明。这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轻松和容易很多。  
    4) 教学形式的丰富。专业英语教师要敢于突破以往的“读单词+解释句子”这种枯燥的模式,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模拟一些诸如客户参观时进行流程介绍、面试时技术人员的提问等一些简短的小对话,让学生能够获得语言的应用机会,必然比强行的灌输要效果百倍。  
    以上只是针对部分角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的一些设想,如何让学生真正的从专业英语教学中汲取养分,获得足够的就业竞争力,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有待我们教师和高职院校去深思、去解决。只有坚持实用的观点,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必然会获得让我们在教学道路上制胜的法宝。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由于我国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偏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重视程度的增加,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研究,他们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在阐述了图式理论的内涵,回顾了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设计出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图式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将有利于我们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拓宽与深化。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 图式理论的内涵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复作用于人的感知器官,最终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就像一幅幅图片保留在记忆中。这些图片的规模不一,层次也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的。图式理论的发展和图式的广泛应用使学者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法。
    2 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2.1 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认识的指导作用
    在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理论强调两种基本方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自下而上指先由细节(如一个单词,词组或意群)上升到语句水平,再过渡到语篇整体理解。这种方式能使听者注意到新信息和与所预期的内容不相符的信息。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是总体理解,先听主旨然后再注意细节。这种方式能加速信息的吸收和同化,有助于听者消除歧义,在输入的信息有不同解释时做出选择。这个方式能培养听者对语境和语调进行推测判断的能力。这两种方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只要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处理的信息与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概念性推断一致,理解便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二者相矛盾,则需要不断修正理解,直到二者统一为止。
    2.2 图式知识对听力理解的预测作用
    预测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己有的信息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若预测被证实,其内容则易于理解;若预测未被证实,说明听者的预测出现偏差,则会刺激听者修正偏差,并提高听的兴趣。预测能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式集合了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具体构成知识,为听者理解话语做好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听力材料提供的有限信息会激活听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当图式被激活后,听者对即将要听到的内容会产生一种预期,产生许多联想,从而扩展信息量。
    3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引导图式的推出
    学生已有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要想正确地理解听力内容,必须激活已有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地激活与材料相应的图式,是因为在材料中没有充足的线索,或学生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已有图式?这就涉及到图式的激活程序,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时应发挥重要作用,那就是在说话者(听力材料)与听话者(学生)之间充当“牵线搭桥人”的角色,设法使听力内容同学生已有图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和引导学生搭起一座从已有图式通向新图式(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之间的桥梁。笔者把这种具有激活功能的程序称作“引导图式”,如果说教师是“搭桥人”,那么这个桥梁就是引导图式。
    3.2 引导图式的构建
    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使之更为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教师可以在听前,即开始语言活动之前,让学生通过课程资源、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等预先收集与听力材料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特定的文化特征,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根据图式理论,学习者原有的背景知识越多,理解听力材料就会越容易。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在听前导入阶段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进而使学生为理解材料内容提前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例如,在听 “Sports and Drugs”中的“The Downfall of Ben Johnson”内容时,事先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知道Ben Johnson是一个与Carl Lewis并驾齐驱的短跑健将,几乎更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因服用违禁药品而被禁赛的背景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关Ben Johnson的相关情况,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Ben Johnson在比赛中的实况录像以及他被禁赛的资料片。一旦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这些新的图式,自然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
    3.3 引导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各类引导图式,词汇网、问题链、网络图、语义图的构建以及它们的特点来看,引导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在听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对听力材料处于一种完全陌生的状态,对于说话者的声音特点、频率、语速的快慢、材料的长短以及文体的特点(如新闻、科技文章等)一无所知,这使得学生心理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而引导图式的构建能够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对材料的整体认知,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以轻松积极的心态来听录音材料。
    4 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4.1 听前导入阶段
    ①介绍材料背景知识。目的:为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做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②激活学生已有图式。方法:通过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目的: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理解材料内容所必备的知识。
    ③构建材料的引导图式。(主题句、问题图式、图表、结构提纲等。)目的:使学生对将要听的材料形成预知,克服紧张、焦虑,营造积极的心理状态。
    4.2 听中整体认知阶段
    此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Whatthe story talks about.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听力认知策略主要有:
    ①抓关键词,抓文章大意。
    ②有选择有目的地去听。
    ③利用听猜、判断、联想、想象的方法。
    ④利用语境图式。
    4.3 听后讨论总结阶段
    ①组织学生集体或小组讨论、总结。
    ②理清思路,修正引导图式(填补信息差,去掉无关信息)。
    ③复听并同步做听力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4 能力发展阶段
    此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What I learn from this lesson.组织学生听后反思,课后写出心得体会。听力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将好的方法、策略内化,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 结论
    听力理解是个经过创造性思维活动重新组合语言的活动,是一个重建与我们原有知识结构和己获取的旧信息想吻合的新信息过程。激活学生原有图式进行听力教学,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英语听力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英语整体学习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9-28 12:50 , Processed in 0.16418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