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0 h1 X- i* O" E6 T. e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 `5 @! t! A7 X% i( G1 j: A* B6 F3 V- T# y' b$ b6 N
一、考试性质
% i W# I+ h2 t6 e8 m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S6 I& T' T) h1 Q1 D" U: ?" Y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4 b' @- P5 i3 H! I& [5 w# G
1.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d6 S8 r9 y0 q- H
2.考查考生对应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 @$ h+ o7 V X; o# A3.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7 ?5 D7 o" {! X! y' k
(考核的能力要求分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评鉴、F创新。见附录1)- E4 g, Y- n; y' B- \' z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M" G; V X% ^& V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 `; n/ ]" `- e3 ~, f8 h# K汉语拼音、字、词、句
: v+ I1 f. _* |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能力层级:A、C)
) i! @$ [7 v# a/ B2 r2.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辨别和纠正错别字。 (能力层级:A、C)& Q+ \4 E/ A' X" e# q9 ]
3.掌握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构字方法等。 (能力层级:A、C)
; k# L/ D% \) W$ g# q 4.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书。 (能力层级: C)
: I$ c, B2 |, ?5.积累丰富的词汇,正确理解、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评鉴其表达效果。 (能力层级:B、C、D、E)9 A4 w! Y/ [' C* U4 [& Y( M- r" ?
6.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C)6 `& ?9 Z9 E; z& i! _6 k- j4 A3 w' Z
7.掌握常见的修辞格,评鉴其表达效果。 (能力层级:B、D、E)
: h7 D$ W, f9 T8 u(常见修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衬托、对比等。)# D. r+ P( l& B# { `$ \
8.正确修改常见病句并作分析。 (能力层级:C、D). a8 k% |% \3 w5 j V
(常见病句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意不明、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3 ^6 g: B9 m) j3 J
9.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C)) @: L7 i1 `' v
(常用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 N8 N' U8 y8 a2 F阅读& t# b: X5 B) R8 s7 F7 X% k9 ?
10.熟记指定古诗文,正确默写指定篇目(见附录2),能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读物,了解内容。 (能力层级:A、B、C)
5 l; G. }7 u, J' Q; l11.把握关键词句,体会其意义和作用。 (能力层级:B、E)' a) @( t( F, J# W8 d7 b4 \
12.正确划分文章(含诗歌)的段落或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归纳文章(含诗歌)主要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能力层级:D)1 p3 v# Y/ H p W* m- C$ T
13.正确评析文章(含诗歌)的写作特点、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能力层级:B、D、E)
- u$ O3 R8 {0 O: M) z4 r$ P* K14.分析和评价文章(含诗歌)的思想观点。 (能力层级:D、E、F)
! D( a" l+ U3 }9 e* U9 Z! P8 M写作( Z0 S3 s* R* U0 R3 _$ L
15.按要求和提示写记叙文、议论文、常用的应用文(含说明文)、演讲稿等。 (能力层级:F)
0 p7 p- }3 M* M1 ^" k(二)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见附录3)
1 e" O$ l1 }' J6 D中外文学史0 T, M0 f# E* _3 Z( @; Z
1.正确掌握古今中外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史上标志性作家、作品。 (能力层级:A)) j1 K: m7 Q8 y9 K* _9 k1 Z9 T
2.正确理解和分析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片段),包括内容、主要人物、体裁、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社会影响及文学史地位等。 (能力层级:D、E、F)! W3 _ g8 o0 \8 e& V
现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2 H1 f1 c! C$ S: \% F
3.掌握现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包括: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能力层级:A、B) $ }, c N3 O5 n! n0 B7 T6 S+ m# B
4.掌握现代、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包括: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语言的性质和功能、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作用、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汉字性质和特点、汉字的演变、词义的古今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等。 (能力层级:A、B)
# u) T( w* `" N0 j5.正确应用现代、古代汉语,包括:分清多义词和同音词、辨析同义词、常用虚词的用法与辨析、古文的翻译等。 (能力层级:A、B)/ j/ A6 O' I$ a- {) L/ v
6.掌握现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汉字的基本知识、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律、汉字规范的要求、成语的特征等。 (能力层级:C、D)
* h/ V E/ A) F, C# c) g文学概论+ H. D9 E2 d- g1 Y6 a
7.掌握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鉴赏。 (能力层级:B、C、D、E、F)
, c2 m7 X& R; |儿童文学; |' `# r+ A% F: g; H+ {8 }
8.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儿童文学、童话、寓言、儿歌、儿童小说、儿童科技文学、儿童戏剧等。 (能力层级: A、B)
3 h j0 }. { H2 Y2 @9.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童话和寓言的艺术特征、图画文学的作用和艺术特征、中外儿童文学的特点等。 (能力层级:C、D)% t. t: f3 N( l/ ?1 q6 Z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8 l- o* `$ D; w6 ]. E# X$ M
1.正确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实施建议等。 (能力层级:A、B)2 ~5 b6 v9 Z' y. ]
2.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运用。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功能,包括: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 (能力层级:A、B、C、E)1 y! V( ^1 G9 G% P
3.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教材内容及教学案例主要取自小学高年级)。书面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运用教学方法、使用媒体手段、设计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学活动、课堂提问、组织讨论、课堂作业、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教学案例评析要求依据语文课程理念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案例的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效果等进行评析,做到有理有据。 (能力层级:C、D、E、F)+ ], q$ [# i4 Y( o4 q: d" {) J
四、考试形式
* Z- w; Y9 e4 a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y( X6 u3 w3 k% J; G2 F. W' z
2.考试时间:120分钟。3 ~/ D% q* f9 p1 d
3.试卷分值:150分。0 B& c# i% y, m) j+ P" X/ }4 K
五、试卷结构- y1 @) X5 H! a/ H. e; }
1.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鉴赏题、教学设计、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写作等。% |. E0 d1 @, j! S
2.内容比例:语文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约占60﹪,小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约占40﹪。教学案例取自小学高年级教学内容。
2 f/ ]' C0 ^! p5 g y6 B% E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S- t5 e' x3 T/ x4 w2 k, r" P / x: {7 e( R% S j& ^% f/ o5 E
附录1 能力要求六个层级说明 ! u8 G, S& N' W9 \7 ~# }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V" M8 s0 J; u" b7 M) H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记忆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9 h1 E4 @0 e- \9 c1 T, |& _
C.应用 指对知识的使用,是以记忆和理解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使用和教学技能的运用(如教学设计)。
3 n3 I5 s8 r6 \7 x9 d5 n @. uD.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如教材分析、案例分析),是在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n7 a6 T8 o( }! {
E.评鉴 指根据标准对阅读材料等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高一级能力层级。5 J$ V) P# s" |6 @! [, j2 o
F.创新 指重组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的模型或结构(如写作);探究疑难问题,具有独到之见;探索适切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是对各种知识、技能等融会贯通而形成的高级能力。0 M3 a8 w& K' o* r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都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v- [ O1 i# M5 h
附录2 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
$ b" y4 b) M0 s5 q! Z《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中推荐背诵的优秀古今诗文:
0 O) E% p" ~* l. [; d1.背诵、默写1-6年级古诗文70篇(具体篇目见“课标”第23-25页)。( _2 [9 h+ n _8 R9 K" G' X
2.背诵7-9年级古诗文50篇(具体篇目见“课标”第25-27页),其中要求默写的篇目有:《孔子语录》《观沧海》(东临碣石)、《饮酒》(结庐在人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国破山河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等篇目以及《鱼我所欲也》等名篇中的名句。
0 G1 b" X! R' y9 P1 n' {( ]8 D6 m 附录3 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 Z+ A+ \0 N0 r0 L- t
1.古代文学作家、作品" }0 N$ d6 A, k4 H- E# b
《诗经》(《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君子于役》)
- T) E" i7 H# y) A7 q2 w屈原《橘颂》
+ \/ a$ x9 V O/ z" ?- |孔子《论语》(节选)# {5 ^8 |$ ~% e, [+ Z0 D
孟子《孟子》(节选)# g A& a, U l) X7 Q
司马迁《项羽本纪》
; A' w r: @. l7 J$ d2 L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0 R- x# z) }" a4 O" N/ g0 s w
王勃《滕王阁序》
, L; q1 B/ r) ]/ K) ]* o! X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M6 i) C4 P& J3 u R, T王维《使至塞上》) W: F( Y) {& C' \8 t9 a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蜀道难》
4 \- f+ D# }/ @杜甫《望岳》《登高》《江南逢李龟年》
0 Z* m( d9 ~2 T: b韩愈《师说》《马说》
4 p$ Y' P L0 e3 p刘禹锡《陋室铭》
" |! K/ L* h9 O3 C0 h& y$ p" a5 K白居易《长恨歌》《卖炭翁》" i) ~2 Q% k" A, g% R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 t; G+ [1 d) C6 Y% \; t/ B
杜牧《江南春绝句》《泊秦淮》
) F2 k: e$ }- O1 Z: A& Y- d- u) t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1 G3 d7 E M" o# s
欧阳修《醉翁亭记》
! n+ m4 G* A j, I! m" ^柳永《八声甘州》
) t+ w% r3 t' j6 I4 Z! Y王安石《伤仲永》
+ O" j0 n) l7 y! T, x: S [+ i苏轼《水调歌头》《前赤壁赋》1 }+ C5 O: D0 ^8 D" ~- [- x/ [
李清照《声声慢》
5 t6 @9 ~7 V- E$ P0 F, L陆游《卜算子•咏梅》《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 k) i' G9 N% y2 y7 l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7 c% I& A Y- z/ b- M
文天祥《正气歌》: z; Y t$ ?% J8 e5 R3 w
关汉卿《窦娥冤》
; }- J$ [2 r, U王实甫《西厢记》% C" v! E* s$ Q2 O; F$ b' v; \
施耐庵《水浒传》$ H, a* M% ?5 t9 B. B. N
罗贯中《三国演义》; Z) n1 D* W" p5 Q; C1 ]2 Y8 \
吴承恩《西游记》
+ U i/ Y4 _% _2 R4 p) Q( {4 O吴敬梓《儒林外史》
5 }1 \9 N2 g8 H! y* v* H9 }曹雪芹《红楼梦》
3 ], f' d' Q, Z5 X2.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 M: P( x$ i5 N4 t% k" c
鲁迅《祝福》《阿Q正传》《朝花夕拾》- ]% T% F5 r1 G( m5 Z w
郭沫若《女神》
) C3 J- s; E* q& S4 K矛盾《子夜》
( Z, U0 D& r* G) i巴金《家》《春》《秋》) ?8 x+ |5 I2 l [
老舍《茶馆》《骆驼祥子》1 c5 P% s! n' o3 p* H+ x) G' B# Z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9 `; C% U+ {* n+ {孙犁《荷花淀》
1 f3 H9 q: c9 o( [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
* S& A0 q6 C) g3 f# P周作人《自己的园地》
. m5 i( }) B3 C, m2 E林语堂《谈中西文化》; O* V8 Y# C* g% A/ h" f
梁实秋《雅舍》
* r3 D1 p9 z' H- y7 x& W0 H0 D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 Y. T, V* V1 w: S$ Y0 T! d钱钟书《围城》0 n1 A6 x, J% e( r# y! F/ Y3 a
杨沫《青春之歌》6 Y- `; J$ {2 ~( _
舒婷《致橡树》
5 X ]1 M. l. V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 E$ n l, \8 i, J+ c莫言《红高粱》
1 K- V* [2 q; T7 J+ ]9 K p- l. a阿城《棋王》
+ i4 N! C8 n3 _林清玄《心灵上的百合花》0 s- k4 M) {$ _; N
余光中《乡愁》
* D% N. O$ f6 }2 }2 a% ~9 Q铁凝《哦,香雪》% u e1 a- Y; i0 l
王安忆《长恨歌》
* J5 A6 y; e( g( ~$ P+ q贾平凹《腊月•正月》! H4 F F" T9 O; n
3.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6 }5 z8 q. j p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
* `0 r; s0 G5 G! ?1 R, P. W+ o5 K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
7 I U* n0 t5 ?% x塞万提斯《堂•吉柯德》& W: T; g U9 u" ]/ _; n" q$ N' W3 Q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1 G5 w9 m! q7 n: u7 V3 y" q9 \
雨果《巴黎圣母院》! p; H' q& C& \) d- j$ ~, }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0 V! }" u* I0 ]! V1 y托尔斯泰《复活》- ?+ p9 P( f$ t( }
高尔基《童年》
6 U, r+ S) u$ M6 |#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 A7 L' H( `* l6 \2 |罗曼•罗兰《名人传》' l3 I7 \# i9 }( E# E6 h: }
海明威《老人与海》
: L4 j( j t' v& Q泰戈尔《新月集》《飞鸟集》, K- N3 p" m- Q; c: v
法布尔《昆虫记》
1 m2 m- |# C! ?2 N' ^3 b" L!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 @, @& ^$ X0 t; Y R《一千零一夜》. I* L$ N7 U3 e, v; n; Y& \
4.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9 I0 k; O. A3 i( B9 _ |《伊索寓言》
1 d& a& F n' _9 X8 [& ]2 L《安徒生童话》
5 @3 O# ~# S) V W5 T# E《格林童话》5 t4 I! c% U$ l: [& i d
《克雷洛夫寓言》
- [- y, W& a2 P. `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j. y# A9 h0 A) V
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a- m5 R3 D9 j
埃克多•马洛《苦儿流浪记》+ p! B& ]' s$ E
约翰娜•斯比丽《小海蒂》
: p3 J" E( g: I4 M7 h- R8 D( T( D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 }+ o" B7 J L8 H7 k3 ^/ Z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9 [4 u8 {. B6 W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l- \. ?; m/ y! V% N+ P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7 ~0 \6 Y8 G! l' s$ B叶圣陶《稻草人》
) g4 i/ j: I- m% u1 R+ {; M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 R8 b; Y. V9 q- E) v- n1 X% F冰心《寄小读者》《繁星•春水》
2 }; ]% U- C2 n3 o5 ^' A洪汛涛《神笔马良》, s% c* D6 q4 w+ M
金波《绿色的太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