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94|回复: 0

[资料]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试题(B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7: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试题(B卷)

试卷类别: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

2、(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3、学生的受教育权具体表现在就学的平等权、( )和受教育的选择权等等方面。

4、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 )。

5、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和学科教育学知识。

6、普通高中课程由( )三个层次构成。

7、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 )。

8、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 ),发挥着核心作用。

9、客观描述分为( )和( )两种。

10、( )、( )、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在内涵上体现为:

⑴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

⑵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

⑶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⑷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2、学生受教育的自由权包括:

(1)免于恐惧的权利 (2)免受歧视的权利 (3)免于控制的权利 (4)上课权

3、自主学习的主要特点在于学习的:

(1)主体性 (2)能动性 (3)创造性 (4)独立性

4、体验的基本特征在于:

(1)亲历性 (2)个人性 (3) 缄默性 (4)过程性

5、教师群体专业化主要包括:

(1)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 (2)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3)教师资格的制度化 (4)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为:

(1)职前的师范教育 (2)自学 (3)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4)教师的在职学习。

7、课程资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多样性 (2) 价值潜在性 (3)多质性 (4)地方性

8、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9、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1)客观描述 (2) 价值判断 (3)增值探索 (4)价值引领

10、一般地说,校本研究总是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或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问题 (2)设计 (3) 行动 (4)总结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发现学习 2、本体性知识 3、相对评价 4、校本研究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

2、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3、学生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4、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5、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

6、为什么说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与行为与传统教师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看法。

2、有人说:“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经验+反思=成长,阐述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和体验。




六、材料分析(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答案(B卷)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目的
  3、上课权
  4、学习责任
  5、一般教育学知识
  6、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7、主体性
  8、中心地位
  9、定性描述;定量描述
  10、教师个人;教师集体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1)(2)(3)(4)
  2、(1)(2)(3)
  3、(1)(2)(4)
  4、(1)(2)(3)
  5、(1)(2)(3)(4)
  6、(1)(3)(4)
  7、(1)(2)(3)
  8、(1)(2)(3)
  9、(1)(2)(3)
  10、(1)(2)(3)(4)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2、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3、相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排列其名次优劣高低的一种评价方法。

  4、所谓“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与教育资源。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学习者是相对于教育者而言的,是指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在学校中,学习者一般就是指学生。比起教育者来,学习者具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广义而言,教育影响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活动;狭义而言,教育影响是指形成教育内容的直接来源。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是:
  (1)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1)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
  (2)学生是生成性的人;
  (3)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的人;
  (4)学生是整体性的人。

  4、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为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5、(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现代教育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
  (2)在评价功能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在评价的类型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
  (4)在评价方法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采用绝对评价法

  6、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之一便体现在他的研究上。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考地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校本研究就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角色上的变化: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行为上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创新;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课程即知识的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课程的主要使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学校里,知识按学科分类的,因此,这种定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课程即学科(科目)。在这种观点支配下的课程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课程强调受教育者掌握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往往分科开设;课程的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个人生活的,并且经常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对于课程主要是接受者的角色;教师是课程的说明者、解释者。这就是典型的学科本位和知识中心主义的课程观,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种课程观有其进步的一面,就是在现代,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它的局限性和弊端。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专业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的一种通病,关注知识而不关注人使教育背离了自身的宗旨。

  3、反思可以提高教学经验的含金量。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六、材料分析(10分)

  教学重结论更应重过程。(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6 20:52 , Processed in 0.12645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