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13|回复: 0

[资料]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7: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展是跳跃的
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
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2.比奈一西蒙量表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可以用来测量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3.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错的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5.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6.语文成绩好,语文自我概念强,这说明
A.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有较高相关
B.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不相关
C.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互相干扰
D.自我概念决定学习成绩
7.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
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法
C.封闭式问卷法
D.实验法
8.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理想我
9。下列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0.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
B.运动
C.工作
D.学习
11.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
A.同化
B.条件反射
C.顺应
D.无条件反射
12.影响小学生生理发育的因素是
A.遗传和环境
B.教育
C.文化
D.政治
13.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
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B.色彩对比明显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14.善于综合、分析,善于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思维的哪一品质的体现?
A.思维的广阔性
B.思维的深刻性
C.思维的批判性
D.思维的灵活性
15.“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
A.不稳定性
B.可控性
C.深刻性
D.社会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最近发展区
17.意义学习
18.精加工策略
19.定势
20.道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 ( )
22.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地变化的一种过程。 ( )
23.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 )
24.布鲁姆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的最高等级是组织。 ( )
25.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7.怎样发展小学生注意的有意性?
28.简述儿童活动过度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29.简述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
30.简述品德与态度的联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32.如何运用记忆策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小学教育中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种做法遵循的规律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相对稳定。
2.C【解析】比奈一西蒙量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量表都是常用的智力量表。
3.C【解析】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是人们尊重和爱的需要。
4.B【解析】皮亚杰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现象,设计编拟一些包含道德价值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中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这种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或间接故事法。
5.C【解析】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的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正强化。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的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而撤消正强化物和呈现负强化物都会导致反应概率下降,是对操作行为进行惩罚的过程。因此答案是C。
6.A【解析】成绩好则自我概念强,说明二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7.B【解析】这种方法属于开放式问卷法。
8.B【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本我。
9.A【解析】发散思维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
10.D【解析】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
11.B【解析】发令枪声本是中性刺激,因此该行为现象是条件反射。
12.A【解析】教育、政治、文化等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有A是影响生理发展的因素。
13.B【解析】这里运用的原理是色彩对比明显能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14.D【解析】善于迁移,能举一反三,善于综合分析,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15.A【解析】“孩子的脸,六月的天”体现了儿童情绪的不稳定性特征。
二、名词解释题
16.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17.意义学习:是指两者能够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练习,即新的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命题相联系。
18.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对予给定的学习材料作更细化的、更深入的加工,以促进理解和记忆。
19.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20.道德: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判断说明题
21.× 【解析】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22.× 【解析】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3.√ 【解析】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24.× 【解析】布鲁姆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所以最高等级应是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25.× 【解析】学习动机中等程度时效果最好。
四、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27.【答案要点】(1)发现儿童对学习的自觉的责任感,在发展儿童有意注意上有重大意义;(2)把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巩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28.【答案要点】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运动场上很难看出他们的区别,但在受限制的教室里,多动症儿童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2)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多动症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关注一种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先于思维,即没有考虑就开始行动。
29.【答案要点】(1)开创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
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和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
30.【答案要点】品德和态度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特征。二者的架构是一致的,都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干涉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一样。
五、论述题
31.【答案要点】
陈述性知识指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反应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实践性知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联系
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换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运用程序性知识得到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
(2)二者的区别
从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和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从测量的方式上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
32.【答案要点】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
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3)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如“关键词方法”、“联想记忆法”等。
(4)教会学生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藏在长时记忆系统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
(6)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复习。
要及时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
反复阅读并尝试背诵的记忆效果好于简单的反复阅读,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4 07:16 , Processed in 0.24077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