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58|回复: 1

[真题] 福建省2006年1月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4 11: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 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6. 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A 7.D 8.A 9.D
10.C 11.A 12.B 13.A 14.C 15.D 16.B 17.C 18.B
19.B 2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2.教育_____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
2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_____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26.___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2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____。
28.___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 的结构。
2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__________课和综合课。
30.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31.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_____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3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33.《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__________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34.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__________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3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7.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38.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3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40.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形式的__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21.职业化
22.民主化
23.康德
24.能动的
25.学习
26.教科书
27.孑L子
28.教学组织形式
29.单一
30.自我评价
31.宫廷
32.理想国
33.宪法
34.智力
35.心理
36.基础
37.效度
38.思想
39.榜样
40.群众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
4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43.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4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5.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41.(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3.(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完成教学环节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活动并做出统筹安排。
或: (1)教科书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 (3)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
44.(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5.(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四、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
46.什么是遗传素质?
47.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四、论述题
46.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47.遗传素质的作用有: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12-11 14: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容易哦。要支持一下哦。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8 19:29 , Processed in 0.25823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