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078|回复: 2

《重庆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初稿面向社会征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中新重庆网8月3日电 记者获悉,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庆市教委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形成了初稿。为了汇集民智,反映民意,进一步完善规划,现予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0年7月30日至8月5日,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电子邮箱:jsdwgh@126.com;来函请寄:重庆市华新街鹅石堡山2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邮编:400020。

    附:《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0—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重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比直辖之初增长近20%。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比直辖之初翻了一番。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渝高校教师获得的国家、市级科技进步奖项占全市60%以上。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率先实施农村教师津补贴和兑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优秀教师群体。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快了各类人才培养,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虽然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办人民满意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仍然不足,师资规模与学生规模未能同步协调发展,生师比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数。师资配置仍不均衡,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地区的生师比相对较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不够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教育名家大师。教师队伍结构仍不合理,城乡教师学历、职称和学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仍不够高,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保障还不健全,教师培养、选用、引进、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创新不够、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中央“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提速落实,为重庆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对重庆实现新一轮跨越搭建了广阔平台。重庆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高地、“五个重庆”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给重庆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重庆的改革和发展,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西部地区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和人力资源强市的必然要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素质为根本,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服务教师为保障,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统筹城乡及各类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每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建设内陆开放人才高地,西部地区人才中心、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则

    以德为先,提高素质;统筹协调,优化结构;科学管理,提升地位。

    以德为先,提高素质。把师德培养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提高素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使教师成为智慧的学者、人格修养的楷模。

    统筹协调,优化结构。适应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统筹配置教师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教师队伍差距。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加快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促进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科结构整体优化。努力实现教师队伍协调发展,形成“个体优秀、群体优化”的教师队伍新格局。

    科学管理,提升地位。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激发和保护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先战略地位,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努力使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湛、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主要指标在西部地区领先、走在全国前列。

    ——职业道德行业领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师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依法从教观念不断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入社会各行业的前列,教师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成为学生和家长最信任、最满意的群体。

    ——教师数量满足需求。各级各类学校生师比更加科学合理,全市城市、县镇和农村同一类别学校的编制标准一致,教职工总量达到65万人左右,专任教师达到48万,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求。

    ——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0%;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2万人。

    ——教师结构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学历、学科、职称结构更趋合理,适应课程与教材改革、提高质量与服务发展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师配齐率达到90%;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70%;教师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1.5:4:4.5。

    ——教育人才贡献突出。培养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名师名校长和若干名杰出教育家,教育系统“两院院士”、杰出青年专家、百千万国家级人选、国家首席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比2009年翻一番,教育人才对区域的科技贡献率达到70%。

专栏1:全市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万人)
35
45.5
65

专任教师总量(万人)
29
36
48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人)
1000
1400
2000

市级骨干教师(人)
4000
8000
12000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1:3.6:5.4
1.2:4:4.8
1.5:4:4.5

中/高职学校双师教师比例
40%/47%
70%/70%
80%/80%

各级各类教师学历提高率
54%
60%
70%



    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主要指“两院”院士、特聘院士、长江学者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选、全国高校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三、任务与举措

    (一)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1.发展任务

    适应普及学前教育要求,规范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建设一支保教水平高、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生师比达到12.5:1,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到65%;到2020年,生师比达到10:1,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到75%。

    2.主要举措

    健全学前教育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足额配备学前教育教师和保育员,保障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需求,降低生师比,适当提高男性学前教师的比重。引导小学教师转岗学前教育。建立学前教育教师轮训制度,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双语教师培训。建立学前教育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保障学前教育教师待遇。

专栏2:学前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27656
69000
190000

专任教师数(人)
16579
42000
114000

生师比
38.1:1
12.5:1
10:1

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
57
68
80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0.1:10.6:89.3
0.5:20:79.5
1:30:69



    (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1.发展任务

    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以实现城乡师资一体化配置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城乡配置均衡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小学生师比达到17.7:1,初中生师比达到17.3:1,“一圈”、“渝东南”、“渝东北”教师的学历提高率分别达到86%、81%、75%,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分别提高到55%、52%、 48%;到2020年,小学生师比达到17.7:1,初中生师比达到17.2:1,“一圈”、“渝东南”、“渝东北”教师的学历提高率分别达到97%、88%、85%,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分别提高到64%、62%、60%。

    2.主要举措

    足额配备农村中小学紧缺师资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保健、安全管理人员。改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做好富裕教师的转岗和流动工作。重点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国培、市培计划项目向农村特别是“两翼”地区教师倾斜,扶持和培养一批民族地区紧缺教师和双语教师,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两翼”地区条件艰苦学校教师实行重点补贴。设立市级“教坛新星奖”、“教学能手奖”、“农村教师特别贡献奖”。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提高表彰比例。

专栏3:小学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128118
152000
153000

专任教师数(人)
117460
139000
140000

生师比
17.72:1
17.7:1
17.7:1

专任教师学历提高(%)
77
86
92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0.3:39.7:6
1.5:45:53.5
3:50:47



专栏4:初中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87800
70500
88300

专任教师数(人)
76500
61300
76800

生师比
17.37:1
17.3:1
17.2:1

专任教师学历提高(%)
69
80
90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8.3:36.7:55
10.5:40:49.5
13:44:43



    (三)普通高中教师队伍

    1.发展任务

    适应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现代化教师队伍。到2015年,生师比达到17:1,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7%,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5%;到2020年,生师比达到14:1,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1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

    2.主要举措

    完善高中教师招聘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实施教师招聘工作,实行市级统筹、区县实施。适应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高中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师配备。实施“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扩大高中教师教育硕士培养规模。加强普通高中教师全员、全面、全程培训工作,加大校本研修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培养培训的新模式。

专栏5: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34551
41500
50000

专任教师数(人)
30093
36000
43500

生师比
19.7:1
17:1
14:1

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
1.7
7
15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23:34:43
26:34:40
30:35:35



    (四)中职教育教师队伍

    1.发展任务

    适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适应需要、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生师比达到21:1,专兼职比例达到5:1,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70 %以上;到2020年,生师比达到12:1,专兼职比例达到4:1,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到达80%以上。

    2.主要举措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建立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机制。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岗位教师制度,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设立特聘教师专项资金。加大三峡库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试验区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专栏6: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23058
38000
67000

专任教师数(人)
17172
28500
50000

生师比
31.1:1
21:1
12:1

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
1
5
10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20:35:45
25:35:40
29:36:35

双师型专业课教师(%)
40
70
80



    (五)高职高专教育教师队伍

    1.发展任务

    适应重庆经济产业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生师比为16:1,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0%,“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45%。到2020年,生师比为16:1,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0%,“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0%。

    2.主要举措

    制定高职高专教师任职标准,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吸引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到学校任教。实施专业教师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加强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渝东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为发展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专栏7:高职高专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13857
29000
36700

专任教师数(人)
8972
18800
23800

生师比
15.4:1
16:1
16:1

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26
40
60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27:40:33
31:37:32
33:35:32

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
47
70
80



    (六)本科院校教师队伍

    1.发展任务

    适应建设创新型城市、人力资源强市的要求,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到2015年,生师比达到18:1,全市本科院校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具有正高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5%。到2020年,生师比达到18:1,全市本科院校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以上,具有正高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0%,高、中、初比例达到5:4:1。

    2.主要举措

    加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在职攻读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和做访问学者的制度。加强“三重”建设,探索高校人才、项目、平台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鼓励高校设立校级特聘教授岗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制度,增强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力度,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国际化。定期举办高校领导暑期读书班、教授读书班、副教授提高班。支持区域中心城市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支撑。

专栏8: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教职工总量(人)
35238
54000
63000

专任教师数(人)
22065
33400
38900

生师比
18.6:1
18:1
18:1

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63
70
80

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
17
25
40

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
41:41:18
44:40:16
50:40:10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人)
1000
1400
2000



    四、重点工程

    2011到2015年,围绕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师德师风评价、考核、表彰机制,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水平。实施师德师风创先争优计划,每年评选表彰10名“感动重庆十佳教师”,每两年评选表彰50个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100名师德标兵,每两年举办一次师德论坛,每5年评选50名教书育人楷模。

    ——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配备计划。围绕全市建设10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目标,按照编制标准加大幼儿园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配备力度,每年新增公办幼儿教师1000名。实施幼儿园教师市级培训计划,每年市级培训幼儿园教师500名,举办2期幼儿园园长培训班。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提高农村特别是“两翼”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扶持和培养一批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免费培训计划,其中每年国家、市级层面免费培训“两翼”地区义务教育教师1万名,每年市级免费培训农村校长500名。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每年选培3000名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实施农村教师领雁计划,全市每年选派1000名“两翼”地区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班学习培训,选派1000名城镇学校教师到“两翼”地区农村学校支教。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2000名,骨干校长500名。实施高中教师新课程实验全员培训计划,每年市级、区县各培训教师5000名,到2012年培训全覆盖。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及“五个校园”建设,实施紧缺学科教师市级专项配备计划,每年新增音、体、美、英语、科学、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1500人,重点补充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紧缺教师。

­    ——巴渝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巴渝名师培养计划,设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50个,培养市级名师300名,国家高校教学名师40名。实施巴渝名校长培养计划,培育100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长。通过实施巴渝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造就若干名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家。

    ——职业教育教师双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中职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每年资助中职学校特聘教师300名。实施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每年资助中职、高职各500名教师以多种形式到生产实践一线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实施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理论研修计划,每年资助中职、高职各100名兼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200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带头人,建成100个教学团队。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培养计划,每年重点培养100名35岁以下,富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实施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打造500个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教学团队,涌现一批国家级团队。实施高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支持500名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在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学科领军人才500名,力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翻一番,院士增选实现新突破。

    ——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工程。围绕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打造一批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各10个、50个。实施重点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10个、15个、5个。

    ——教师国内外合作交流工程。实施外籍教师引进计划,每年为高校等学校引进外籍教师300名,其中外国文教专家100名。实施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每年资助10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赴渝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资助举办20个富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资助100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加大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力度,市级每年资助1000名教师出国研修。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保障计划,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表彰奖励、培训、资格认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条件同等权益,依法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民办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搭建多种平台,每年培训民办学校教师2000名,培育骨干教师300名、骨干校(园)长100名。

    五、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推进师范院校教师培养体制与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中师、专科、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加强师范院校与教育科研机构、教师进修学院、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实行师范生半年教学实践制度,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二)创新教师选拔机制。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新教师制度,改进考试的科目、内容和方法。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格各类教师准入制度,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逐步推行校(院)长公开招聘选拔制度。

    (三)创新教师配置机制。创新编制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编制定期调整机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县镇、农村教师同一编制标准”政策,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合理确定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比例结构。对到农村地区和两翼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区县试行区县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建立完善教师转岗、退出制度。

    (四)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分类别、分层次的评价方法,构建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学校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职称评审办法,完善各类人员职务职级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序列,设置正高级职务。加大学校绩效考核权重,扩大学校评价自主权。

    (五)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分类指导教师发展,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善科研成果知识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完善多种收入分配形式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对农村教师实行倾斜政策。鼓励高校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做到在确立发展目标时考虑教师需求,在制定工作规划时考虑师资保证,在出台政策措施时考虑人才导向。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将开发教师资源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将“教师工程”列为“一把手工程”。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编制、人力资源等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保障,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定期开展“助教联谊”及“教育功臣”评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广泛宣传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设一批农村教师周转房,逐步改善教师住宿、生活条件。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教师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建立教师定期健康体检制度,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三)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健全完善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多元的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至少按照本地区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职教发展需要,每年从职教经费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学校教师的培训提高。高等学校应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并保证逐年增长。

    (四)加强考核评估。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年度考核的评估权重和分值。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信息化支持系统,推进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定期发布“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绿皮书。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0-10-24 11: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看帖几百千,就是没啥好东西!匆匆的走过!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5-8 10: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看下楼主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样/顶下.
看下楼主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样/顶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2 23:16 , Processed in 0.11185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