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去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4.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精细加工策略: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7.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8.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9?教学测量:借助于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10?晕轮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题目的评价。
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的过程;二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2.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13.分科课程:亦称“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科学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学科教学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这种课程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是最早的学科课程。近代学校的学科课程是文艺复兴后逐步形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1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5.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16.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
17.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18.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从狭义上讲,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19.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20.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2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3.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25.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6.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28.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29.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0.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