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966|回复: 2

[习题]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2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        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20分)
1.1806年,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_)   
3.教育目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 (身心素质) 作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培养的人 (社会价格) 作出规定。其中,关于 (身心素质) 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 部分。
4.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 和_教科书__ 等三种形式。其中_教学计划_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_传授---接受教学_ 、_问题---发现教学、_程序教学_。
6.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德育的_现实性_ ,二是德育的_理想性_。
7 _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_ 与_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_  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
8.测验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效度_  难度 _区分度。
二.判断题(在下列错题后划“×”,对题后划“∨”,不判断不得分,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分,每题1 分,共10分。)
9.阶段性是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
10.有什么性质的政治 经济 , 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  )
11.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因素 “进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   )
12.教育的 表是有,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
1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
14.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过程。(∨   )
15.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的唯一组织形式。(×   )
16.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17.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 评价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
18.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  ∨ )
三.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都在教育活动中处于(A  )。
      A  主体地位   B主要地位  C重要地位  D基本地位
  20.从教育发展的历程看,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是(C  )。
      A  语言 ; B  教科书 ;  C  生产劳动;  D  教学手段
  21.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  )。
      A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2.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B   )
      A 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初等教育  D 普及教育
  23.活动课程论是和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这种理论的教育家是(D  )。
      A  赫尔巴特    B洛克  C斯宾塞   D 杜威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  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2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 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可接受性原则
  26.“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
     A  榜样   B修养    C  陶冶   D锻炼
   27.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D   )。
     A 基础作用   B决定作用    C  制约作用  D主导作用
   28.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C  )。
      A  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  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2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是一种转化人的活动。  (2分)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分)
       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为发展的不平衡性;  (3分)
   30.教育是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的?
   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2分) 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分)
   31.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何必然联系?
    ①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3分) ②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  (2分)   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分)
   32.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有哪些素质?
①高尚的思想品德;  (2分)   ②坚定的教育信念;  (1分)  ③家长的心肠; (1分)
④较强的组织能力;  (1分)   ⑤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1分) ⑥善于待人接物;    (1分)
五.案例分析(10分)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两个狼孩。大的约有8岁,小的约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她们被人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几乎不具有人的感情和兴趣,尽管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但是直到1925年他们死时,才学会了45个字,能说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
   33.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出发,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答题要点,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分)
    ②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制约作用;  (2分)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分)
    ④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决不会转化为现实性; (4分)
六.论述题  (12分)
   34、试析21世纪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求:(1)论述要条理清楚; (2)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3)字数不少于200字。            
①高尚的师德; (3分) Ⅰ)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1分) Ⅱ)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1分)Ⅲ)教师的师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1分)
②现代人的素质  (2分)
③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4分)  Ⅰ)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1分)  Ⅱ) 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1分) Ⅲ)教师还应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1分)  Ⅳ)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1分)
④具有 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3分)  Ⅰ)掌握教育科学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的;  (1分)  Ⅱ)教职员师必须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1分)  Ⅲ)现代教育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 滞后性 和隐含性,因而只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说:“国将兴,必  贵师而重傅  ;国将衰,必  贱师而轻傅  。”
3.班集体是 班群体 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 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生典型  ;二是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5.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  学期  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6.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  摆事实  、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常,人们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  教学任务  的数量,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参观法 和  演示法 。
9.教育目的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这是核心部分;二是  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
10.教育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  教育经常费(或教育经费)  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部分。
11.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因素和决定因素。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是与劳动紧密结合的,而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 相脱离  。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③  )
①《论语》    ②《劝学》   ③《学记》   ④《进学解》
14.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② )
①凯洛夫       ②夸美纽斯    ③昆体良     ④赫尔巴特
15.学校正式出现在(③  )
①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②封建社会末期  ③奴隶社会初期  ④原始社会
16.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起生理前提作用的是(④ )
    ①自然环境     ②教育环境    ③家庭环境    ④遗传素质
1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①  )
①教育的性质   ②教育的方法   ③教育的效益  ④教育的规模
18.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③ )
①做人教育   ②职业教育    ③基础教育   ④专业教育
1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②  )
①基本环节    ②第一环节   ③中心环节   ④最后环节
20.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① )
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④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④ )提出的。
①马卡连柯   ②赞可夫   ③苏霍姆林斯基  ④巴班斯基
22.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② )提出来的。
①苏格拉底   ②孔子    ③王夫之    ④孟子
23.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④ )
①积极作用   ②影响作用   ③制约作用   ④导向作用
24.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① )
①主导作用  ②主动作用   ③领导作用  ④能动作用
2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③ )
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②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③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④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① )
   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②主体价值  ③创造价值  ④教育价值
27.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②  )
①高尔基   ②加里宁   ③乌申斯基    ④第斯多惠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的则倒扣1分,每题1分,共16分)
28.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当好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
29.教师的教育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30.教师的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
31.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管住学生。(× )
32.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就是写学生的缺点。(× )
33.只要是教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工作。(×)
3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  )
35.考试是测验的一种主要方法。(× )
36.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 )
37.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慢进”。( ×  )
38.一名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3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40.重点中学的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学生,如果没有一般学校升学率高,就失去了办重点中学的意义。(× )
41.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此五育应有轻重和主次之分。(× )
42.教育具有生产性。(√ )
43.同样的环境在不同学生身上必然产生不同的反应。(√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4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3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45.学校工作为什么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答: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分);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分)。
46.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或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4分);②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3分)
47.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答: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书育人、教学组织、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去回答,回答六方面以上得7分,每少回答一方面则扣1分。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48.试述教学过程中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为:①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4分);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4分);③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3分);④防止两种偏向,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二者的关系(2分)。
49.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为:①德育过程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重要性(5分);②阐述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以及与其它矛盾的关系(4分);③怎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4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三)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 ,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分,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学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
2.封建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
3.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范为本。(√ )
5.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
6.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学科设置。(√ )
8.传统教学强调的“三个中心”,即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
9.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以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的。(√ )
10.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
11.教师教的方法就是教学方法。( ×)
12.不同类型的课,其结构却相同。( ×)
13.班级上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
14.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
15.学生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6.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
17.班群体就是班集体。(× )
18.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管住学生。(× )
19.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
20.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当好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0.5分,共15分)
21.师范院校所开设的教育学是专门研究 教育的一般原理 和 中、小学教育规律 的一门学科。
2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 、受教育者和  教育措施(或教学内容与方法) 。
23.教育投资包括 教育经常费(或教育经费) 和  教育基本建设投资 两部分。
24.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认识观点,一种是 个人本位论  ;另一种是 社会本位论 。
2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  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这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其二是  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
26.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和  教科书(或教材、课本) 等三种形式。
27.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及   检查知识,技能,技巧  等阶段。
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  、谈话法和  读书指导法 等方法。
29.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  参观  、  讲座  、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组织形式。
3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考查   和   考试   两个部分组成。
31.一般来说,学校德育内容的编排可以采用   阶段性编排   和   系统编排   两种方式。
32.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道德要求  与学生   已有品德水平   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33.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   环境   陶冶和   艺术   陶冶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34.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  学生个人    和   学生集体   两个方面进行的。
35.个别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既包括做  优秀生    的工作,也包括做一般学生和 差生   的工作。
三、选择题(下列每一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3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④  )
①赫尔巴特    ②昆体良     ③凯洛夫      ④夸美纽斯
37.教育产生于(.② )
①动物界        ②生产劳动          ③人的需要    ④统治阶级的需要
38.张勤学同学利用“双休日”在教室里学习外语,准备迎接四、六级英语考试。这是一种(②  )
①广义教育       ②狭义教育           ③个人教育     ④业余教育
3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①)
①教育的性质    ②教育的规模        ③教育的效益    ④教育的方法
40.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③  )
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④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41.教学过程始终具有(① )
①教育性        ②生产性        ③间接性        ④引导性
42.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就善于用问答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苏格拉底的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③ )
①启发术     ②谈话术     ③产婆术     ④发现术
43.我国采用班级上课开始于(① )
①清代同治元年     ②清代咸丰元年        ③清代顺治元年  ④清代光绪元年
44.上课是教学工作的(④ )
①首要环节    ②关键环节     ③主要环节     ④中心环节
45.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③ )
①影响作用        ②制约作用     ③导向作用     ④积极作用
46.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④  )。
①集体主义品质     ②爱国主义品质    ③共产主义品质    ④道德品质
47.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③  ),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①道德意志    ②道德信念     ③道德认识   ④道德情感
48.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① )
①自我教育能力    ②自我评价能力     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自我认识能力
49.一个真正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经历组建、核心初步形成和(③ )等阶段。
①健全组织系统       ②个人自发活动        ③集体自主活动     ④目标确定
50.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② )
①主动作用        ②主导作用     ③领导作用    ④能动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51.教育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答:①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分);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2分);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分)。
52.教师怎样备好课?
答:①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3分);②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三方面的工作(3分)。
5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是什么?
答: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2分);②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分);③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2分)。
5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强烈的示范性(2分);②独特的创造性(2分);③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2分)。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55.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①从整体上阐述四因素的联系,特别要强调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4分);
②在整体联系中分述每一因素的作用(5分);③简单说明正确认识这几个因素关系的意义(4分)
56.试述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①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5分);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4分);③防止两个片面性,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二者的关系(4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四)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分,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  )
2.人是教育的产物。(×  )
3.《学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
4.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阶级性。(√  )
5.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
6.为了发展经济和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国家允许一部分儿童和少年就业。(× )
7.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此,五育应有轻重和主次之分。(×  )
8.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
9.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他(她)能力的高低。(√ )
1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
11.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学要“慢进”。( × )
12.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
14.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
15.教师的全部任务是传授知识。(× )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0.5分,共15分)
16.师范院校开设的普通教育学,主要是研究教育的  一般原理 和 中小学教育规律 的一门学科。
1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代表作   《大教学论》    ,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   班级授课制度    ,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教育产生于   类社会的生产劳动(或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   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
1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先天的  遗传素质  ,即内在的生物因素;一是后天的    环境和教育   ,即外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0.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    社会发展   规律和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    规律的要求去从事教育工作,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1.教育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   教育经常费(或教育经费)    和    教育基本建设投资   两部分。
22.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    主观的   ;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  现实的社会     根源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23.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了预备、   提示    、联系、总结、  应用     的教学过程,这一理论曾于清末兴学校后流传到我国。
2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等。
25.孔子提出的“    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的著名的教学要求,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学记》又发展了这一思想。
26.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是由   考查    、    考试   两部分组成的。
27.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  摆事实     、   讲道理    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8.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   培养优秀生典型    ;二是    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29.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至少要经历  组建阶段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集体自主活动    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30.教师劳动在空间上具有   .广延性   ,在时间上具有   连续性    ,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繁重性。
三、选择题(下列每一题后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两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3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③① )
①“教育即生长”    ②“学中做”    ③“做中学”   ④“教育即社会”
32.教育始终具有(.②④ )
①阶级性     ②育人性    ③平等性      ④历史性
3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①④ )
①领导权   ②规模    ③速度    ④受教育权
34.奴隶阶级子弟没能接受正规教育(学校教育)的原因是(②④ )
①学校收费太高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太低     ③没有教育权    ④没有受教育权
35.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方式有(.②④ )
①曲线式     ②直线式         ③滚动式       ④圆周式
36.“双基”教学通常是指(②③ )
①基础理论   ②基础知识    ③基本技能     ④基本原理
37.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  ②③ )
①教的活动     ②教的方法       ③学的方法       ④学的活动
38.通常,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数量把课划分为(①③ )
①单一课      ②新授课      ③综合课     ④巩固课
39.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③④ )
①学生成绩      ②学生品德      ③学生个人      ④学生集体
40.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的(①②  )
①社会价值      ②个人价值      ③创造价值       ④主体价值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4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42.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答出五点以上可得6分,少回答一点或回答不正确则扣1分。可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等方面来回答。
43.为什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答:①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施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分) ②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德育效果。(2分)③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要提出正确的、简明的、严格的和有计划的要求。(2分)
44.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
从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忠诚(2分)、热爱学生(2分)、团结支持(1分)、严以律己、为人师表(1分)四方面来回答(即从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集体和对待自己的道德入手回答)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45.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从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忠诚(2分)、热爱学生(2分)、团结支持(1分)、严以律己、为人师表(1分)四方面来回答(即从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集体和对待自己的道德入手回答)
46.为什么说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①班主任的职责、任务所决定的(5分);②班集体的教育功能所决定(5分);③班集体的特点所决定的(3分)。[评分说明]
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在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  大教学论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五经  )、(  四书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5、(班级授课制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课程计划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③   )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① ):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②)提出的:
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①   ):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①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①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①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③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①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④):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①):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③ ):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①  ):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四、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评分说明]( 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 六)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我国的  《学记》   ,比外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   昆体良     所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要早三百多年。
2.前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3.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   斯巴达    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因此,它们是一个    整体系统   ,人们不能   孤立的、片面的    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  自身的规律 ,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  能动 作用。
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基础教育    ,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   民族素质    打好基础。
7.教学是学校实现    教育目的   的基本途径。
8.教学原则是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它既指导   教师的教    ,同时也指导    学生的学   ,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9.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问题,许多国家在学校教学中运用了一些其它教学组织形式,诸如 分组教学制 、 特朗普制(或道尔顿制等) ,以弥补和克服班级上课的不足。
10.学生在接受社会影响形成自己的品德的活动过程中,不仅是被影响和教育的    对象   ,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
11.班集体是    .班群体   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具有  教育     功能。
1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   学生个人    、   学生集体    两个方面。
二、判断题(在下列错题后划“×”,对题后划“√”;不判断不得分,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分,每题1分,共15分)
13.大鸟带小鸟飞行,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 )
14.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
15.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
16.同样的环境在不同学生身上必然产生相同的反应。(× )
17.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将自身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
18.一定社会的教育水平往往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
19.高考升学率高的中学就是好学校。(× )
20.课程标准是对教科书的浓缩。(×  )
21.教学就是教师上课。(  ×)
22.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发现苗子重点培养。(×  )
23.教是为了不教。(√  )
2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25.复式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
26.德育在学生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  )
27.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母机”。( √ )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5分,共15分)
28.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② )
①决定作用       ②生理前提     ③制约作用     ④可塑作用
2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起(④ )
①促进作用       ②影响作用     ③决定作用      ④加速或延缓作用
30.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① )
①赫尔巴特      ②凯洛夫        ③夸美纽斯      ④巴班斯基
31.“双基”教学是指(④ )
①基础知识,基础理论             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③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32.启发性教学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教学要求是由大教育家(②  )提出来的。
①孟子          ②孔子           ③王夫之         ④苏格拉底  
33.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③ )两个部分组成。
①考查与测验       ②测验与考试       ③考查与考试     ④口试与笔试
34.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③  )
①领导作用      ②教导作用        ③主导作用         ④引导作用
35.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是(② )
①班委会的领导       ②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③优良的班风    ④严格的规章制度
36.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②  )
①高尔基      ②加里宁       ③第斯多德       ④乌申斯基
37.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②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38.教育的概念如何表述?
从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个方面回答,各记3分和3分
39.教育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答:①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分);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2分);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分)。
40.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分);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2分);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2分)。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回答八种以上给6分,每少回答一种或错回答一种不给分,有讲授、谈话、读书指导、练习、演示、实验参观、实习作业等。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4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为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5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4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分)。
43.为什么说班级上课制目前仍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要求:①论述要有理有据,观点正确,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为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4分);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2分);③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种知识(3分);④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分);⑤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2分)。
[评分说明] 1)共2 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每小题字数少于200字,多于150字,扣1分;150字以下扣2分(从每小题总分中扣除)
公共教育学试题(七)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道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5分,每题1.5分,共15分)
1.大鸟带小鸟飞行,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
2.教师的全部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
3.明确教育目的,就是明确把受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
4.有人打比喻说:智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合格是半成品。(√ )
5.教学就是上课。(× )
6.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等于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7.讲授法实质上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 )
8.品德教育亦称“道德教育”或“公民道德教育”。( √ )
9.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
10.班组是学校教育整体构成的基层单位。所以,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的。(√ )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道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20分)
1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萌芽 ,雏形,形成和 克思主义教育学  的建立等四个阶段。
12.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教育,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  个人     ;二是  社会     。
13.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西方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主张   教师中心论    ;另一派主张   学生(儿童)中心论    。
14.教育目的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 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是   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及其结构    。
15.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教育   和   生产劳动    相结合。
16.构成教学的内部基本结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   教学内容    和   教学活动进行时的调控措施    。
17.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般模式包括计划、  组织     、评价和   反馈    等四个环节。
1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在功能上各有侧重,说服法重在晓之以理,榜样法和陶冶法重在  动之以情     ,实际锻炼法重在   练之以行    ,自我修养和品德评价重在自我教育和激励、矫正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
1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数量,把课划分为 .单一课 和  综合课(或混合课)     两大类。
20.班主任工作复杂而细致,涉及面广,连续性强。为了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计划性,做好.    计划   和   总结    是搞好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三、选择题(下列每一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5分,共15分)
2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④)
①《师说》    ②《论语》     ③《劝学》     ④《学记》
22.教育产生于(① )
①物质生产劳动      ②精神生产劳动    ③人的模仿   ④动物的本能
23.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生活的(②  )①关键期   ②适应期    ③过渡期   ④选择期
24.中学教育工作应以(  ④)
①班主任工作为主   ②思想品德工作为主   ③共青团工作为主  ④教学工作为主
25.由于教学原则本身是人提出来的,因此,它具有(④ )
①主观性    ②客观性     ③情感性    ④主观和客观统一性
2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③ )
①教学文件   ②教学计划   ③课程标准    ④教学指南
27.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③ )
①中心环节   ②终了环节   ③首要环节   ④基本环节
28.一般认为,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是(② )
①道德情感   ②道德信念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9.把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途径的标准是(③ )
①主体活动空间   ②施加影响的渠道   ③主导作用的程度  ④教育机构的性质
30、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② )
①夸美纽斯    ②加里宁    ③高尔基   ④凯洛夫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起主导作用(3分);因为②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3分);③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1分)。      
3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有哪些?
答:①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我国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分);②发展学生的能力(3分);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2分)。
33、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阶段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答:①有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分);②有严格的制度,便于提高教学质量(2分);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3分)。
34、班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答:班集体形成以后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①为学生实施个体社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2分);③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5、试论述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答案提示:从职业道德(3分)、知识结构(4分)、能力结构(4分)三方面具体分析论述。
36、试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与获得直接经验的关系。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案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4分);②间接经验的学习必须以学生个人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为基础(4分);③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防止两种偏向(3分)。
[评分说明]:1)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要点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但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不正确则不记分。
3)符合规定字数要求不扣分;在150字—200字以内扣小题总分1分;在150字以下扣小题总分2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八)
一、选择题(下列每一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5分,共15分)
1.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学科提出来的是(①  )
①培根           ②康德              ③卢梭           ④洛克
2.教育产生于(① )
①物质生产劳动     ②人的心理需要    ③生物的本能     ④人的模仿
3.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师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二是中学生生活的(④)
①“适应期”     ②“选择期”      ③“发展期”     ④“关键期”
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① )
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②社会本位学说    ③儿童本位学说  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构成教学的内部基本结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时的(②)
①教学中介     ②调控措施      ③教学方法     ④教学手段
6.制约教学过程的五条基本规律,实际上可归结为三种关系,即教学和社会、(③ )以及教学和调控要求。
①教学与学生    ②教学与教师     ③教学和参加者    ④教学和方法
7.备课是教学工作的(② )
①基本环节      ②第一环节        ③重要环节        ④终了环节
8.德育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③ )
①主动作用      ②能动作用         ③导向作用        ④制约作用
9.说服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相对(②)的方法而言的。
①以理服人      ②压服、强制       ③以力服人        ④事实、道理
10.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③ )
①任务          ②环节             ③基础            ④结果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5分,每题1.5分,共15分)
11.《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12.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
13.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
14.教学原则本身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主观的东西。(× )
15.实验法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 )
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品德过程。(×)
17.德育工作的原则是德育规律的具体化。(× )
18.德育途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  )
19.为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一个班的班主任应由教师轮流担任。(×  )
20.班集体是班组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
三、填空题(在下列每道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20分)
2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讲,主要有  .遗传    、环境、教育、   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   和活动等。
22.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外国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称之为   教师中心论   ,另一派称之为  儿童(或学生)中心论    。
23.教师劳动   直接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则起着   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的作用。
24.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教育    和   生产劳动   相结合。
25.所谓“双基”教学是指   基础知识   和   基本技能   的教学。
26.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的 双向 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主体  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数量,把课划分为 单一课 和 综合课(或混合课 两大类。
28.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  监督    、自我评价和自我    调节  或改正,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种德育方法。
29.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了解 学生个人 和了解 学生集体(或班级整体)两个方面。
30.在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过程中,正确的舆论、优良的班风和班级传统的形成,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   教育过程   ,也是班集体   逐步形成   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3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①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它可以把遗传上的优势、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整合,纳入到教育轨道,对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3分);③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2分)
32.我国中小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①课程设置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2分);②课程结构不够合理(3分);③各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要求偏高等(2分);
33.怎样上好一节课?
①综合贯彻教学原则,努力实现教学目的(1分);②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2分);③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1分);④注意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3分)等。
34.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回答七条以上可得7分,每条为1分,具体内容有:国情、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劳动、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等。
五、论述题(每题11分,共22分)
35.人们既讲“教学有法”又讲“教无定法”,这显然是一种矛盾的说法。
35.答案提示:首先判断这个观点的正误(1分),然后再阐述“教学有法”(5分)和“教无定法”(5分)。这种观点不对。由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特点、学校条件、教育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使教师上课所用的方法千变万化即“教无定法”;同时又由于组成教学方法的基本元素(基本教学活动方式)并不很多,而且有一些共同要求可以遵循即“教学有法”。  
36.试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联系实际。
③每题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提示:①教育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1分);②发展教育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5分);③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5分)。
[评分说明]   1)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要点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但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符合规定字数要求不扣分;在150—200字之间扣小题总分1分;在150字以下扣小题总分2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九)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5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专门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
2.古代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  ×)
3.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首先见于《学记》。(√ )
4.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
5.课程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总称。(√  )
6.讲授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
7.由于个别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因此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
8.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
9.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
10.班组是学校德育整体构成的基层单位。所以,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的。(√ )
二、选择题(下列每一题干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5分,共15分)
1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是(② )
①夸美纽斯    ②赫尔巴特    ③裴斯泰洛齐    ④福禄培尔
12.教育永远具有(③ )
①阶级性   ②等级性    ③育人性   ④福利性
13.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师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活的(②  )
①选择期   ②适应期   ③关键期   ④过渡期
14.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  ③)
①培养目标   ②教学目的   ③教育目的   ④教学目标
15.我国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④ )
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③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整体效果出发,对制约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以尽可能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此条教学原则称之为(③ )
①整体性原则    ②最佳化原则     ③整体优化原则    ④效果原则
1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数量,把课划分为单一课和(②  )
①新授课   ②混合课   ③复习课   ④练习课
18.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④  )
①感化法   ②情境法    ③迁移法    ④陶冶法
19.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指(① )
①全班每个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②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工作
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工作       ④优秀生的工作
20.班集体既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同时又是(④)
①学生群体     ②班组群体     ③正式群体    ④教育主体
三、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20分)
2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 雏形 、形成和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的建立四个阶段。
22.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最主要标志是  教育的领导权     ;    受教育权   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另一重要指标。
23.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历来有两派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被称之为
    教师中心论(或教师中心主义)   ;另一派被称之为儿童中心论(或儿童中心主义)  。
2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具体表述为:“教育必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     。
25.构成教学的内容基本结构因素包括 教师和学生 、 教学内容 和教学活动进行时的调控措施。
26.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的  双向     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主体  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7.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  教     的方法,又包括学生  学  的方法。
28.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般模式的环节主要包括  计划     、组织、    评价   和反馈四个环节。
29.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而   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    则是班主任的根本任务。
30.班风是一个班级具有 自身特色的、稳定的的集体作风,它是整个集体  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     的反映。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①高尚的职业道德(2分);②合理的知识结构(2分);一定的能力结构(3分)。[在回答时,要将要点具体化]。   
32.中学教育工作为什么要以教学工作为主?
.答:①从社会需要看,教学是促进社会和人发展的必要手段(3分);  ②从学校教育工作来看,教学乃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途径(4分)
33.教师怎样备好课?
答: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3分);②制订好三种教学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4分,若课时计划未答出则扣2分)。
3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几条?
答:至少要答出7条,少一条扣一分,四个以下不给分。①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正面教育原则  ④主体自觉性原则。⑤知行统一原则;⑥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⑦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5.答案提示:从四方面论述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3分);②它可以把遗传上的优势、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整合,纳入到教育轨道,对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5分);③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2分);④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1分)
36.试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联系实际;
③每小题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提示: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1分);②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不仅是教学目的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的有利因素(4分);③思想觉悟的提高又依赖于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4分);④学生掌握知识,要想转化为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观点,形成调节行为的力量,也是有条件的,在教学中二者不是自然统一的(2分)。
[评分说明]1)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要点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但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3)符合规定字数要求不扣分;在150—200字内扣小题总分1分;在150字以下,扣小题总分2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__《学记》 ____。
2.        1939年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__教育学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立。
3.        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对_社会发展__的功能,二是教育对_个体发展__的功能。
4.        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__遗传因素_______。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传授—接受教学 、 问题—发现教学 、  程序教学     。
6.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类型主要有讲述、__讲解__、讲读、___讲演___。
7.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参观、  讲座    、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组织形式。
8.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  环境    陶冶和  艺术    陶冶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9.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  个人    和   集体   两个方面进行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 ,在错误的命题后划“×”,每题1分,共10分)
10.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通过控制和变革对象而进行研究某一教育问题的方法。                                                      (√ )
11.育人性是教育的最基本属性。                                            (√ )
1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 )
13.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   (√ )
14.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 )
15.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 )
16.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
17.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                             (×)
18.教学原则本身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主观的东西。                     (×)
19.德育工作的原则是德育规律的具体化。                                    (× )
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20.“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出自于                                           (B  )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2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皮亚杰  D洛克
22.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B  )
A智育   B教学   C自学   D德育
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C)
A循序渐进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4.教育产生于                                                            (A )
A物质生产劳动    B人的心理需要   C生物的本能    D人的模仿
25.一般认为,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是                                      (B )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赞美的是                                 (D )
A魏书生    B蔡元培   C黄炎培   D陶行知
27.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从教学效果的质上看,不包括下列那种教学水平:   (D )
A记忆水平    B理解水平   C探索水平   D运用水平
2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                                     (D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育人功能  D政治功能
29.下列关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观点,正确的是:                        (C )
A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的内容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C政治、经济制度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也决定受教育的权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但不能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30.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的产生;(3分)  2)形成了特定的学校教育内容;(2分) 3)文字和文化工具的出现。(2分)
3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分)   2)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分) 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2分)
3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有哪些?
1)传授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3分)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力;(2分)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2分)
33.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共产主义方向性与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1分) 2)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分)  3)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原则; (1分)  4)知、行统一原则; (1分)  5) 积极疏导原则; (1分)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分)  7)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1分)
五、论述题(27分,其中34小题12分,35小题15分。)
3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解。
1)说明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长效性;(3分)2)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分)
3)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确定等,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3分) 4)教师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上。(3分)
35.如何理解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字数不少于300字。
35.1)涵义:要求教学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4分)
2)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而且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二者是相互统一的;(4分)
3)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求联系实际)(7分)
[评分说明] 1)共2 小题,34小题12分,35 小题15分共27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一)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 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___《论演说家的教育》__。
2.在教学方法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指导思想,它们是_启发式__和__注入式____。
3.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___遗传素质______。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 、   受教育者   、    教育内容   。
5.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  和   教科书    等三种形式。其中   教学计划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6.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不知_________。
7.学生德育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_。
8.从实现教学任务来说,谈话法的类型主要有传授新知识谈话、_环巩固知识谈话_和_指导或总结性谈话三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 ,在错误的命题后划“×”,每题1分,共10分)
9.《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
10.儿童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根本规律上是一致的。                            (√ )
11.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 )
12.阶级性是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 )
13.“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我国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 (√ )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 )
15.“课”是班级教学的基本单位。                                           (√ )
16.教学模式是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汇编。                                  ( ×)
17.教师钻研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 )
18.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 )
三、选择题(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9.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D )
A《师说》 B《论语》 C《劝学》    D《学记》
20.创立了被史学家称为“产婆术”的谈话法的教育思想家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昆体良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21.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规模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方法
23.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C )
A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B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4.教学过程始终具有                                                      (A )
A教育性       B生产性        C间接性       D引导性
25.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C )
A影响作用        B制约作用    C导向作用   D积极作用
26.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       (D )
A集体主义品质    B爱国主义品质    C共产主义品质    D道德品质
27.宣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育家是                         (C )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陶行知
28.教育“心里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杜威   B卢梭   C洛克    D孟禄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29.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有哪些?
1)传授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3分)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力;(2分)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2分)
30.班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1)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使集体内各成员受到各种熏陶;(2分) 2)良好的班集体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2分) 3)良好的班集体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1分) 4)班集体一经形成就具有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2分
3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
1)民主平等(2分) 2)尊师爱生( 2分) 3)双向反馈(2分) 4)教学相长(1分)
32.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1)政治功能(2分 )2)经济功能(2分)  3)育人功能 (3分
五、论述题(27分,其中33小题15分,34小题12分。)
33.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谈教育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阶段性   
教育上的要求: ① 顺序性——教育工作的顺序性;② 阶段性——区别对待“年龄特征”;③ 衔接性与连续性。(4分)
2) 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上的要求: ① 连续性——“循序渐进”“积极促进”;② 不均衡性——“最佳教育时机”。(4分)
3)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教育要求: 既要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每个阶段较稳定的共同特征,又要把灵活多样的教育与传统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3分)
4)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个别差异
   教育要求:① 面向全体;② 因材施教。(4分)
3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字数不少于300字。
1)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计划性;(4分)2)有固定的场所和严格的组织形式;(4分)3)有专门训练过、“术有专攻”的教师作指导。(4分)
[评分说明] 1)共2 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十二)
一、        解释概念(5个,共20分。以下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教育   智力活动   教学计划   讲授法   品德陶冶法
1、        教育: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智力活动:主要是指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3、        教学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关于学校教学、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等的全面安排,是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等。
4、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和讲演等具体方法。
5、        品德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寓教育于情景,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二、        填空(10个,共10分)
a)        17 世纪---夸美纽斯----因著有《大教学论》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
b)        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c)        根据课的任务划分的课的类型有,---单一----课和-----综合------课。
d)        素质教育主要特征是-------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等。
e)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
f)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赫尔巴特-----提出的。
三、        选择(不定项,5个,共10分)
a)        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礼记》
b)        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有“三艺”,这“三艺”是指:A
A文法、修辞和辩证法     B.数学、语文和外语   C.德育、智育和体育  
c)        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ABCPF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心    D广延性    E.形象性  F连续性
d)        直观教具包括:CB
A语言直观    B.图像直观    C实物直观      D模像直观
e)        教师备课要写好的三个计划是:   A BCD
A课时计划     B.学年计划      C教案     D单元计划
四、         简答(5题,共30分)  
1、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I)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2)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差异性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3、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
启发原则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自觉探索、掌握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4、积极疏导德育原则及其要求。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原则。(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要求。
(1)教师的知识素质:A、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B、扎实的专.业知识。C、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知识。(2)教师的能力:组织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五、        论述(2题,共30分)
1、结合实际,试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规律(教学过程的必然联系)。
2、结合实际,试论品德的结构和德育中学生知、情、意、行转化过程。
(一)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具有主导作用。(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3)防止或纠正只重视学生积极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二)(1)A、德育的知,即道德认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是德育的基础。B、德育的情,即道德情感,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C .德育的意,即道德意志,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D、德育的行,即道德行为,人们根据道德规范,形成的道德行动,是德育的最终目标。(2)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有整体影响功能。(3)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知、情、意、行的不同切入点。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三)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        教育学就是研究___教育现象__和___教育问题__,揭示___教育规律_的一门社会科学。
2. 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考查    和   考试   两个部分组成。
3.一般来说,学校德育内容的编排可以采用  阶段性编排 和   系统性编排     两种方式。
4教学是学校实现   教育目的    的基本途径。
5.教学原则是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它既指导  教师的教 ,同时也指导   学生的学  ,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讲,主要有    遗传 、环境、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等。
7.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传授—接受教学 、 问题—发现教学   、  程序教学   。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每题1分,10分)
8“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 )
9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一个国家办学的结构。                             (√ )
10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要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 )
11.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
12.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看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 )
13.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
1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
15.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和伦理学范畴的德育是有区别的。                       (√ )
16.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  )
17.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  )
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8.教育史上被称为西方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派奠基人的教育家是(D )
A斯宾塞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赫尔巴特
19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D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0.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都处于(A )
A主体地位     B主要地位     C重要地位    D基本地位
21.从教育发展的历程看,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是(C )
A语言     B教科书      C生产劳动     D教学手段
2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3.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     (  B)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   D核心作用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C )
A循序渐进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课后辅导   D编写教学计划
26.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具有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这一显著特点的是:                                                     (B )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制
27.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C )
A领导作用     B教导作用     C主导作用      D引导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28.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对教育事业的道德——忠诚教育、献身教育;(2分)  2)对学生的道德——热爱学生;(2分)
3)对教师集体的道德——团结协作;(1分)            4)对自己的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分)
29.一名优秀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2分)  2)坚定的教育信念;(1分) 3)家长一样的心肠;(1分)
4)较强的组织能力(1分)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1分)6)善于待人接物(1分)
30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书育人、教学组织、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去回答,回答六方面以上得7分,每少回答一方面则扣1分。
31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1)传授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3分)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力;(2分)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2分)
五、论述题(27分,其中32小题15分,34小题12分。)
32.如何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客体:(7分)
   1)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主要依据;2)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心理特点; 3)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教育要求。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主体:(8分)
1)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主要依据; 2)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心理特点;3)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要求。
33.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字数不少于300字。
1)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3分)  2)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导师;(3分)
3)教师是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者;(3分)4)教师劳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隐含性。(3分)
[评分说明] 1)共2 小题,33小题12分,34小题15分,共27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四)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  A )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
A.《学记》 B.《论语》  C.《童蒙须知》   D.《小学》
2.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3.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是(  A  )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 )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6.“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7.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A  )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8.(   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10.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B  )。
A.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初等教育   D.普及教育
11.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A   )。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2.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B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1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C  )。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14.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C  )。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6.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  B )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孔子    C.王夫之     D.孟子
17.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C    )。
A.教学文件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指南
18.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  )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19.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 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21.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  B  )。
A.模拟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场景再现
22.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B  ) 。
A.凯洛夫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2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24.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25.教学过程始终具有(A  )。
A.教育性   B.生产性   C.间接性    D.引导性
26.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   C )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2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A   )。
A.首要工作   B.核心工作   C.重要工作   D.基本工作
28.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是教师通过(  B  )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A.评课    B.说课     C.听课     D.讲课
2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B  )。
A.基本环节   B.第一环节    C.中心环节    D.最后环节
30.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  D )提出的。
A.马卡连柯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巴班斯基
3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32.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C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与测验       B.测验与考试       C.考查与考试    D.口试与笔试
33.“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
A.榜样   B.修养   C.陶冶    D.锻炼
34.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D  )。
A.基础作用   B.决定作用   C.制约作用   D.主导作用
3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C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36.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C   )。
A.影响作用   B.制约作用   C.导向作用    D.积极作用
37.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D   )。
A.集体主义品质    B.爱国主义品质   C.共产主义品质   D.道德品质
38.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  C ),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A.道德意志   B.道德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39.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A  )。
A.自我教育能力   B.自我评价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自我认识能力
4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C   )。
A.为了一切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D.为了每个学生
二、判断(每小题1分,1×15=15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1939年,凯洛夫《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2.现代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                               (√  )
3.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要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  )
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
6.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和伦理学范畴的德育是有区别的。                         ( √)
7.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 )
8.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  )
9.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 )
10.“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 )
1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一个国家办学的结构。                            (√ )
12.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
13.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看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 )
1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
15.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 )
三、简答:(第1小题6分、第2、3、4小题各5分,共21分)
1、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案要点:①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2分)②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分)③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做到因材施教。(2分)
2、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案要点:①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分)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1分)③教育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1分)。
3.简述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案要点:①目标明确,完成任务。(1分)②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1分)③结构合理,充满机智。(1分)④媒体有效,方法适当。(1分)⑤语言科学而艺术,板书有序,科学合理。(1分)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答案要点:①在联系各方面教育力量中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2分)②班主任在班集体形成中具有组织和领导作用。(1分)③在教师完满人格形成的积淀作用。(1分)④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中的导向作用。(1分)
四、论述:(每题12分,2×12=24分)
1、试析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答案要点:①高尚的师德(3分):A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1分) B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1分)C教师的师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1分)②现代人的素质(2分)③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分):A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1分) B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1分) C教师还应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1分) D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1分)④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3分):A掌握教育科学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的;(1分)B教职员师必须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1分) C现代教育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注;本提答案学生可以主观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酌情得分。
  2、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要点为: ①简述本命题的含义: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实现着共同的教学目标。(3分)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它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3分)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指的是学生是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和落实。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变化的结果上。(3分)④贯彻这一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是亦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3分)
注;本提答案学生可以主观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酌情得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五)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 D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B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B   )。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D )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  B  )
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7.( A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B  )。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B   )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C )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C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 _____ D ____
A.育人性 社会性 目的性 交流性    B.目的性 传呈性 实践性 社会性
C.社会性 实践性 学习性 育人性    D.育人性 社会性 目的性 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C  )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 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D  )
A.《义务教育章程》            B. 《义务教育法规》     
C.《德国义务教育法》          D. 《威码学校章程》
16.教学过程的特点不包括(  B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发展性    D. 复杂性
17.下列哪一原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D  )
A. 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8.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经常最广泛的教学方法是(D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个案分析法     D.讲授法
19.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由下列那一位教育家提出的(   C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巴班斯基      D.布卢姆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D   )
A.主体性和示范性   B.个体性和集体    C.复杂性和繁重性      D.长期性和长效性
21.教学艺术的特点包括(A   )
A.形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B.间接性 .形象性 创造性
C.形象性 直接性 创造性           D.直接性 情感性 创造性
22.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  D )
A.集体主义品质    B.爱国主义品质    C.共产主义品质    D.道德品质
23.学校正式出现在(C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
24.启发性教学中“启发”一词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教学要求是由大教育家(  B   )提出来的。
A.孟子 B.孔子 C.王夫之 D.苏格拉底
25.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学科提出来的是(  A )
A.培根 B.康德 C.卢梭 D.洛克
26.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  )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27.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  )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8.“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
A.榜样   B.修养    C.陶冶     D.锻炼
29.评选班级“三好学生”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D   )。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30.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关系    D.同事关系
31.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 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32.(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3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34.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B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A.学生    B.教材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35.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师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二是初中生活的(  D   )。
A.“适应期”     B. “选择期”    C. “发展期”     D. “关键期”
36.测量学生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  A  )。
A.试题的信度    B.试题的效度    C.试题的难度      D.试题的区分度
37.人本管理理论认为(   A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因素。
A.人    B.财    C.物     D.时间
38.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  B  )。
A.高尔基    B.加里宁     C.第斯多德     D.乌申斯基
39.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C  )。
A.为了一切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D.为了每个学生
二、判断(每小题1分,1×15=15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
2.现代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                                (√ )
3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要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
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
6.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师范性                                               (√ )
7.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 )
8.“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 ×)
9.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 ×)
10.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
11.“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 √)
12.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 )
13.教导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 )
14.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 )
15.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 )
三、简答:(第1小题6分、第2、3、4小题各5分,共21分)
1.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2分)②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2分)③教育理论的发展水平(2分)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分)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分)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分)
3.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要点: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分)②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1分)③ 发展学生的体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分)④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1分)⑤应注意的不良倾向: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创造才能的发展,忽视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的培养(1分)。
4.简述中小学的主要德育内容?
答案要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回答5点以上者给满分,少一点扣1分)。
四、论述:(每题12分,2×12=24分)
1.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答案要点:①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个体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2分)②它具有以下的涵义: 第一, “教育”具有“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即陶行知所言是“教学做”的统一,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第二, “教育” 是一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第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第四,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第五,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学生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以上个要点各2分;本提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得分)
2.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要点为: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方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分);②运用讲授法要注意的要求:要组织好讲授内容;讲授要有启发性;讲授要有情感;讲授要讲究语言技巧;要以适当的板书配合讲授(以上个要点各2分;本提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具有可操作性即可得分)
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两个狼孩。大的约有8岁,小的约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她们被人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几乎不具有人的感情和兴趣,尽管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但是直到1925年他们死时,才学会了45个字,能说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
  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出发,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分)  
②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制约作用;  (2分)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分)
④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决不会转化为现实性; (4分)
1.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是一种转化人的活动。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为发展的不平衡性;  
2.        教育是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的?
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分)
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2分)
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分)
3.        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何必然联系?
①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②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 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4.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有哪些素质?
①高尚的思想品德; ②坚定的教育信念;  ③家长的心肠; ④较强的组织能力;  ⑤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⑥善于待人接物;   
5.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6.        学校工作为什么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答: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分);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分)
7.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或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4分);②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3分)。
8.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答:①综合贯彻教学原则,努力实现教学目的(1分);②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2分);③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1分);④注意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9.        教育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答:①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分);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2分);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分)。
10.        教师怎样备好课?
答:①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3分);②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三方面的工作(3分
11.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是什么?
答: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2分);②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分);③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2.        为什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答:①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施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分) ②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德育效果。(2分)③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要提出正确的、简明的、严格的和有计划的要求。
13.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
答:从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忠诚(2分)、热爱学生(2分)、团结支持(1分)、严以律己、为人师表(1分)四方面来回答(即从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集体和对待自己的道德入手回答)
14.        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答: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15.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答: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16.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17.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18.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9.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有讲授、谈话、读书指导、练习、演示、实验参观、实习作业等。
20.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起主导作用(3分);因为②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对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3分);③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
21.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有哪些?
答:①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我国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分);②发展学生的能力(3分);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2.        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阶段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答:①有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分);②有严格的制度,便于提高教学质量(2分);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3.        班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答:班集体形成以后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①为学生实施个体社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2分);③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24.        我国中小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①课程设置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2分);②课程结构不够合理(3分);③各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要求偏高等
25.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的产生; 2)形成了特定的学校教育内容; 3)文字和文化工具的出现。
26.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答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7.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共产主义方向性与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1分) 2)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分)  3)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原则; (1分)  4)知、行统一原则; (1分)  5) 积极疏导原则; (1分)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分)  7)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2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 3)双向反馈)4)教学相长
29.        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育人功能
1、        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I)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2)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差异性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30.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31.        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
  答;启发原则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自觉探索、掌握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2.        积极疏导德育原则及其要求。
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原则。(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3.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要求。
(1)教师的知识素质:A、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B、扎实的专.业知识。C、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知识。(2)教师的能力:组织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34.        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2分)②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2分)③教育理论的发展水平
35.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答案要点: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分)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分)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6.        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答案要点: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分)②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1分)③ 发展学生的体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分)④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1分)⑤应注意的不良倾向: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创造才能的发展,忽视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的培养
37.        简述中小学的主要德育内容?答案要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论述题:
1.        试述教学过程中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为:①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4分);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4分);③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3分);④防止两种偏向,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二者的关系(2分)。
2.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答案要点为:①德育过程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重要性(5分);②阐述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以及与其它矛盾的关系(4分);③怎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
3.        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①从整体上阐述四因素的联系,特别要强调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4;
②在整体联系中分述每一因素的作用(5分);③简单说明正确认识这几个因素关系的意义
4.        试述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①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5分);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4分);③防止两个片面性,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5.        45.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为: 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5分);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5分)③防止两种偏向,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6.        为什么说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答:①班主任的职责、任务所决定的;②班集体的教育功能所决定(5分);③班集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7.        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8.        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9.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为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5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4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1.        为什么说班级上课制目前仍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答案要点为: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4分);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2分);③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种知识(3分);④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分);⑤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12.        试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与获得直接经验的关系。
答案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4分);②间接经验的学习必须以学生个人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为基础(4分);③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防止两种偏向
1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解。
1)说明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长效性;2)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确定等,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4)教师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上。
14.        如何理解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1)涵义:要求教学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4分)  2)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而且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二者是相互统一的;(4分)  3)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求联系实际)
15.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谈教育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阶段性
教育上的要求: ① 顺序性——教育工作的顺序性;② 阶段性——区别对待“年龄特征”;③ 衔接性与连续性。
2) 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上的要求: ① 连续性——“循序渐进”“积极促进”;② 不均衡性——“最佳教育时机”。
3)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教育要求: 既要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每个阶段较稳定的共同特征,又要把灵活多样的教育与传统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3分)
4)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个别差异  教育要求:① 面向全体;② 因材施教。
16.        结合实际,试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规律(教学过程的必然联系)。
答: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具有主导作用。(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3)防止或纠正只重视学生积极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17.        结合实际,试论品德的结构和德育中学生知、情、意、行转化过程。
答:(1)A、德育的知,即道德认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是德育的基础。B、德育的情,即道德情感,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C .德育的意,即道德意志,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D、德育的行,即道德行为,人们根据道德规范,形成的道德行动,是德育的最终目标。(2)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有整体影响功能。(3)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知、情、意、行的不同切入点。
18.        试析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案要点:①高尚的师德(3分):A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1分) B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C教师的师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②现代人的素质 ③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A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B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C教师还应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D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④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A掌握教育科学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的;(1分)B教职员师必须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C现代教育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
19.        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为: ①简述本命题的含义: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实现着共同的教学目标。(3分)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它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3分)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指的是学生是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和落实。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变化的结果上。(3分)④贯彻这一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是亦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20.        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答案要点:①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个体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2分)
②它具有以下的涵义: 第一, “教育”具有“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即陶行知所言是“教学做”的统一,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第二, “教育” 是一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第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第四,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第五,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学生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以上个要点各2分;本提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
21.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案要点为: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方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分);②运用讲授法要注意的要求:要组织好讲授内容;讲授要有启发性;讲授要有情感;讲授要讲究语言技巧;要以适当的板书配合讲授
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两个狼孩。大的约有8岁,小的约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她们被人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几乎不具有人的感情和兴趣,尽管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但是直到1925年他们死时,才学会了45个字,能说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
  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出发,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分)
    ②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制约作用;  (2分)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分)
④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决不会转化为现实性; (4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6 14:58 , Processed in 0.30967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