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879|回复: 2

[习题]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最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2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公共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D  )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D  )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 C   )。
  A. 体育    B. 德育    C. 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D )。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C  )。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20.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B  )
A. 小组   B. 班级    C. 年级    D. 教研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BC        )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人类起源论
2.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ABCDE   )
  A. 间接性     B. 隐含性       C. 潜在性      D. 迟效性    E. 超前性
3.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ABCE      )
  A.制造悬念             B.铺垫渲染       C.慎重思考
D.出现反转             E.产生突变
4.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BCDE        )。
A. 差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系统性   E. 学习性
5.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CD         )。
A. 写字     B. 心算    C. 游泳    D. 踢球    E. 默读
三、改正下列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人类劳动
2.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3. 制约教育结构的是文化 。生产力
4.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体育。智育
5.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师德修养。教师专业精神
6.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专业技能。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7.“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主张出自于《大学》。《学记》
8.教案按形式可以分为条目式教案和简要教案。表格式教案
9.性道德教育属于我国中小学智育教育内容 。德育
10.班级规范能够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规范。合理利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阐述教育学的含义。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
(2)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3)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
(5)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3.如何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1)教育规律理论化
(2)教育理论目的化
(3)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
(4)教育理论技术化
(5)教育理论技术化
4.简述我国教师的享有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       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的现代化
课程实施的现代化主要涉及对教学进行改革,使课程内容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和社会行为。
(1)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应力求多样化,既应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又应采用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
(2)其次,就教学模式而言,应注意采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的“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社会交往的教学模式”等。
(3)就教学手段而言,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4)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还须加强课程研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5)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否则,任何课程改革的实效都将大打折扣,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6.简述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流行和常用的教学原则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流行和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或智力)相统一原则;
(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
(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原则;
(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38. 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自然有机结合;(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评述“教育万能论”。
(1)“教育万能论”忽视或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做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足取的。
(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与日俱增。在信息社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人们的心目中,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意义几乎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
(3)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作为更新观念和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的策略,在理论上和宣传中适当拔高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似乎无可厚非,但在理性上必须认识到,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
(4)正因此如此,所以也不能把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归咎于学校教育,比如,就不能把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品质中所出现的某些重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归咎为是学校德育无能,尽管学校德育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说来,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是由社会的道德水平所决定的,而社会的道德水平又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态所决定的。
2.如何看待社会上对教师“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评价?
(1)“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 这是只强调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2)教师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劳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外,还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因而也具有个人价值。
(3)当教师不仅有付出,也有不少所得,尽管目前这种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关系还不那么合理。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当教师很吃亏、很可怜,只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当教师是奉献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好像教师的伟大就在于心甘情愿地委屈自己。
(4)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元的,全面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有助于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师劳动价值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尊重自己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



公共教育学试卷一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    2. D    3. D    4. A    5. A    6. D    7. A    8. C    9. B    10. A   11. D 12. B   13. A   14. B    15. C    16. A    17. C    18. A    19. A    20. B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BCD    3.ABDE    4.BCDE    5. ACD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类劳动
2.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3.生产力
4.智育
5.教师专业精神
6.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7.《学记》
8.表格式教案
9.德育
10.合理利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1)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2)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3)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5)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3.(1)教育规律理论化(2)教育理论目的化(3)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4)教育理论技术化(5)教育理论技术化
4.(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 课程实施的现代化主要涉及对教学进行改革,使课程内容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和社会行为。(1)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应力求多样化,既应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又应采用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2)其次,就教学模式而言,应注意采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的“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社会交往的教学模式”等。(3)就教学手段而言,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4)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还须加强课程研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5)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否则,任何课程改革的实效都将大打折扣,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6.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流行和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或智力)相统一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原则;(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38. 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自然有机结合;(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教育万能论”忽视或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做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足取的。(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与日俱增。在信息社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人们的心目中,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意义几乎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3)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作为更新观念和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的策略,在理论上和宣传中适当拔高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似乎无可厚非,但在理性上必须认识到,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4)正因此如此,所以也不能把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归咎于学校教育,比如,就不能把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品质中所出现的某些重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归咎为是学校德育无能,尽管学校德育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说来,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是由社会的道德水平所决定的,而社会的道德水平又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态所决定的。
2.(1)“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 这是只强调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2)教师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劳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外,还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因而也具有个人价值。(3)当教师不仅有付出,也有不少所得,尽管目前这种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关系还不那么合理。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当教师很吃亏、很可怜,只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当教师是奉献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好像教师的伟大就在于心甘情愿地委屈自己。(4)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元的,全面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有助于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师劳动价值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尊重自己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学(B)试题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C   )。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A   )。
  A. 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C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  )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C  )。
  A.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 闵塞
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C   )。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  )。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B  )。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  )。
A. 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17.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D  )为主体的策略。
A.学生行为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师行为
18.德育与政治教育是( C  )
A.不同的两个范畴                  B.是一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C.是一种辨证的内在关系            D.两者没有关系

19.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米切尔                      D.洛塔尔
20.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是( D  )
A.球赛    B.野炊    C.演讲比赛   D. 主题班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ACDE )
  A.明了    B.引入    C. 联想     D. 系统     E. 方法
2.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ABC        )
  A.口头言语艺术                B.书面言语艺术       C.体态言语艺术   
D.活动言语艺术                E.参与言语艺术
3.下列属于个人生活和发展中非理性因素的有(   ABCD       )。
  A. 情感    B. 意志   C.  性格   D. 想象、顿悟    E.思维
4. 教师的基本素质成分包括(  ABCD     )。
A. 知识结构         B. 个性品质         C. 教学能力     
D. 教育观念         E. 教育内容
5.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包括(   ABCD       )。
A.“人—物”互动原理           B.“物—物”互动原理    C. “人—人”互动原理
D. “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      E.“家庭—个人”互动原理
三、改正下列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2.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3.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4.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德育
5.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业务素质
6.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1995年。1994年
7.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开展。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8.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是一种相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9.班主任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强调班主任应该是教育者。指导者
10.操行评定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采用的形式是口头说明。
书面报告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分)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2分)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分)

2.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有哪些?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分)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1分)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1分)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1分)

3.教育艺术及其特点是什么?
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3分)
特点:(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  (共2分)

4.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意义的认识。(1分)
(2)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的理解。(1分)
(3)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基本特征的认识。(1分)
(4)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5)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对教育教学的制约性。(1分)
(6)理解教师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7)对教育的献身精神。(1分)

5.如何加强课程评价的现代化?
(1)不能只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既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又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对课程的领导、组织、课程研制的成效。(1分)
(2)评价技术不应只重量化,而应是量化与非量化的结合。(1分)
(3)评价手段既应有测验、考试,也要有“非考试性”的测评,如学生在游戏化竞赛和自由创作中的表现等。(1分)
(4)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不应只限于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及家长,并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程评价的最终指向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2分)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指教师常规性的、周期性的和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内容。(2分)
主要包括:(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5)考查与考试(6)成绩评定。(共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1分)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1分)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1分)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1分)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1分)
(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1分)
(7)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1分)
     可根据结合实际分析情况酌情加2-3分。

2.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创新不足;而美国学生基础薄弱,创新素质较高”的现象。
(1)这种概括暗含的结论是学生基础牢固,创新素质就会低下;而基础薄弱,创新素质则会较高。(2分)
(2)其实,这种认识是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误解。因为基础是创新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有创新素质真正而持久的提高。(2分)
(3)美国中小学生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牢固,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着赖以创新的牢固的基础。(2分)
(4)我国中小学生之所以创新素质低下,并不是因为他们基础太牢固,而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单纯为“应试”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获取的“死知识”。这种通过机械、呆板方式所获得的“死知识”,不仅不具有创新素质意义上的训练价值,反而会对创新素质产生抑制和排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要不要基础的问题,而是应具备什么样性质的基础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基础的问题。(2分)
    可根据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加2分。



公共教育学试卷二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 A     3. C    4. C     5. A     6. C     7. A     8. C     9. A      10.C   11. A    12. A     13. B     14. A     15. B     16. A     17. D     18. C     19. A    20. 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 ACDE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D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普通教育学》
2.人的全面发展
3.政治
4.德育
5.业务素质
6.1994年
7.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8.个体内差异评价
9.指导者
10.书面报告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分)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2分)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分)
2.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分)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1分)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1分)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1分)
3.
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3分)
特点:(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  (共2分)
4.
(1)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意义的认识。(1分)
(2)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的理解。(1分)
(3)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基本特征的认识。(1分)
(4)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5)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对教育教学的制约性。(1分)
(6)理解教师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7)对教育的献身精神。(1分)

5.
(1)不能只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既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又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对课程的领导、组织、课程研制的成效。(1分)
(2)评价技术不应只重量化,而应是量化与非量化的结合。(1分)
(3)评价手段既应有测验、考试,也要有“非考试性”的测评,如学生在游戏化竞赛和自由创作中的表现等。(1分)
(4)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不应只限于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及家长,并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程评价的最终指向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2分)
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指教师常规性的、周期性的和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内容。(2分)
主要包括:(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5)考查与考试(6)成绩评定。(共3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1分)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1分)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1分)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1分)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1分)
(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1分)
(7)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1分)
     可根据结合实际分析情况酌情加2-3分。
2.
(1)这种概括暗含的结论是学生基础牢固,创新素质就会低下;而基础薄弱,创新素质则会较高。(2分)
(2)其实,这种认识是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误解。因为基础是创新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有创新素质真正而持久的提高。(2分)
(3)美国中小学生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牢固,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着赖以创新的牢固的基础。(2分)
(4)我国中小学生之所以创新素质低下,并不是因为他们基础太牢固,而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单纯为“应试”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获取的“死知识”。这种通过机械、呆板方式所获得的“死知识”,不仅不具有创新素质意义上的训练价值,反而会对创新素质产生抑制和排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要不要基础的问题,而是应具备什么样性质的基础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基础的问题。(2分)
    可根据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加2分。


公共教育学试卷三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4.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 遗传     B. 个体活动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
5.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C  )。
A. 教育准备艺术    B. 教育组织艺术    C. 言语艺术    D. 教育方法艺术
6.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B   )。
  A.教育内容    B. 教育目的    C.教育艺术    D. 教育制度
7. 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B  )。
A. 教育规划    B. 教学工作    C. 教育政策    D. 教育内容
8.《天鹅之歌》的作者是(  D   )。
  A.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A  )。
A.人的全面发展       B.学校发展          C.社会发展       D. 创造经济效益
10.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C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春秋战国时期       D.封建社会
11.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   A    )中提出的。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  B  )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13.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  D  )。
A.性格      B. 理想     C. 兴趣     D. 能力
14.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在因素是(  A  )。
A.教学要素     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师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 A   )著作。
A.《中庸》       B.《论语》     C. 《大学》      D.《孟子》
16.教学策略的基础和核心是( B   )。
A.教学方法      B. 学习策略    C. 教学过程    D.教学内容
17.学习方式的核心是( A  )。
A. 学习活动形式的设计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心理原理      D.学生素质
18.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B   )
A.使受教育者获得人类思想方面的知识
B.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使受教育者受到思想教育
D.对受教育者做思想工作
19.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有争议、影响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德育改革流派是(  B   )。
A.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派           B.价值澄清学派
C.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派         D.品格教育运动派
20.班级规模的要求是(  C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必须适中     D.可大可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         )
A. 计划性      B. 组织性      C. 协调性      D. 全面性   E. 选择性
2.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         )
  A.情感性             B.创造性       C.民主性
D.主体性原则         E.审美性
3.一般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E.心育
4. 下列属于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          )。
A. 目标模式    B. 探究模式     C. 过程模式    D. 情境模式    E. 批判模式
5.下列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有(          )。
A. 道尔顿制      B. 文纳特卡制     C. 开放课堂     D. 导生制   E. 分组教学
三、改正下列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理想国》的作者是苏格拉底。
2.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按人的发展顺序进行。
3.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文化。
4.在“五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德育。
5.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科学文化知识。
6.“学科教学法(PCK)” 提出者是拉萨尔。
7.儿童发展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皮亚杰  。
8.高中实行的会考属于相对评价
9.班级社会体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10.根据强化物的不同,可以把课堂强化技术分为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示范性强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2.教育为什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4.21世纪的教师除了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哪些前瞻性素质?
5.什么是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6.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育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2.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对学业不良者进行指导?


公共教育学试卷三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 D    2. A    3. A     4. B    5. C    6. B    7. B     8. D    9. A     10. C    11. A    12. B     13. D    14. A    15. A     16. B     17. A     18. B    19. B     20. C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E    3.ABCD    4. ABCDE     5.ABC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柏拉图
2.因材施教
3.生产力
4.智育
5.扎实的学科知识
6.舒尔曼
7.科尔伯格
8.绝对性评价
9.教育社会学
10.替代性强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矛盾性:(1) 发展的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2)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3)发展的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4)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5)发展的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致性:(1)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2)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发展
2. 原因:(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2)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表现:(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不同:(1)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2)二者所属范畴不同。(3)二者的方法不同。(4)二者的特点不同。(5)二者的来源不同。
联系:(1)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教育艺术的发挥要大体符合教育科学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和原则(2)教育艺术是教育科学的发挥和升华。
4.(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5. 情境模式认为课程是由经验构成的,而经验又包含内在价值,反映特定的文化结构,因此,课程编制应针对每一学校的特点,从分析学校各方面条件入手。换句话说,就是要以学校条件为基础进行课程决策。
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第一,分析情境。第二,确立和表述目标。第三,制定方案。第四,阐明和实施。第五,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
6.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有(一)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三)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四)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教育不仅应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促进个人特长发展。(2)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基本素质要素的各个方面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畸形发展;特长发展强调的是以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创性的发展,否则教育所培养的就可能是缺乏个性的庸才。为此,必须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3)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个人素质的基本的统一和谐发展,特长发展就会失去平衡,这样的特长发展实际上是片面畸形发展。事实上,个人的素质如果没有一定的全面性,那么他也就失去了选择特长的条件,特长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便特长有所发展,也必定是没有后劲的、昙花一现的。(4)个人特长的发展又有助于素质的全面发展。因为,个人要使自己形成真正的特长,就必须努力不断追求特长发展,否则就难以有不断追求全面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特长发展不是畸形发展。一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要想在某一方面有较突出的发展,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就必须使自己的发展有适当的偏移。
2.班主任对学业不良者进行指导必须尽可能认真、仔细分析各种原因,在与各科教师、家长的共同协商、通力协作的过程中,着眼于以下几方面:(1)激活学习动机。指导学生通过调整学习要求、发现自身的优点或特长、降低自身的成就期望、关注自身取得的某些成绩或进步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或其他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尽可能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2)消除厌学情绪。学习上经常遇到挫折,经历失败,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教师的评价或指导不当,又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良情绪。因此,在引导过程中,应设法减少他们在学习上的挫折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开放心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激励,少批评,不指责。(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不良的许多症候,诸如不专心、懒散、不愿发言、不懂装懂、随心所欲等,大都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指导他们改善学习,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并通过课堂内外、校内外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来纠正其不良习惯。(4)改进学生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灵活的评价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调控作用。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变化,指出他们存在的具体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5)改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人际互动。学业不良者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排斥。所以,班主任应当设法改善班级环境,促进良性的班级人际互动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并通过班级同学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4-11-15 2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多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9 12:03 , Processed in 0.29338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