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863|回复: 1

[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2 1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填空题。14%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_工具性和人文性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_课外学习_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_3500_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3000_个,其中_2500_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5__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40__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100__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_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__诊断,_激励_,_调节的发展_的功能。
      二、简答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10分)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
      三、论述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10分)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10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       、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说、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       和       。

      4、1903年颁行的《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和       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       、             。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       、立意、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说明文、       。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

      2、一体两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2: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C  2. B  3. A  4. A   5. C   6. D 7. C   8. A   9. C l0.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2、听、读、     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      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       6、思维能力

      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     9、审题、开源、谋篇

      10、制约性、瞬逝性、    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0 07:17 , Processed in 0.21549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