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92|回复: 0

小学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5: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话说科学,诱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你们知道科学的任何一次发明、发现都是从哪儿开始的吗?

      2、师:课文《夜晚的实验》讲的就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故事,让我们一块去经历一下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同时探究一下课文在表述这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看见了一个什么现象?

              ②这位科学家一共做了哪几次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从哪儿开始的?

              注:学生交流时,可让学生把“人物、时间、现象、疑问、实验”的有关内容写在黑板上。

              2、师:你能把这些疑问处都找出来吗?

     三、读中诱疑,转换创新。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第1次实验和第1个疑问之间的关系好吗?

              谁愿把第2自然段读一下?(指名数人读)

              2、师:再请同学把第1个疑问句读一下。(可找二三人)

              3、师:你们觉得科学家斯帕拉捷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从这个疑问开始的吗?

              注1:如果学生听不懂,可换个角度:假如你就是斯帕拉捷,你看到这个现象,产生这个疑问,会马上就去做这个蒙眼睛的实验?

              注1: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出现二种意见,一种是“是”,一种是“不是”。可让学生说说理由,展开矛盾,让同学们仔细听辨,哪部分同学说得更有道理。

   4、师:可是,作者写了斯帕拉捷的这个疑问后,却紧接着就写了斯帕拉捷做的第1个实验。这样写,你们觉得合适吗?

   注:不管是说合适还是不合适,都要说出理由,这样就有可能自然地说到第3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上。

5、师: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有没有说清,如果认为说清了,能说说作者说清了什么吗?

注: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在这里说清了第1次实验的理由或假设,老师可在原有板书中添加“假设”。

6、师:假如我们要改变一下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觉得可以怎样改?


注1:学生会把假设的内容放在第1句疑问后说。当学生在尝试语言转换再创时,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听,思考怎样把表达清楚意思、恰当使用句式。

四、读中质询,感悟再创。

   1、师:请同学们读读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的描述,你觉得这三次描述中,哪些地方可说得更清楚点,读过以后和同桌交流、商讨一下,行吗?

    2、学生集体交流。

   注1:学生继上学习后,一般能发现第2次和第4次实验的描述缺乏一定的假说。交流时可让学生说清文字的描述缺失了什么。

     注2:当学生在语言重组和再创时,可引导学生注意添加有关假说的句式,要多样化,尽可能不与上面的句式雷同。

     3、师: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

     注:这一步着重是让学生再梳理一下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体味科学研究就是从身边的现象开始,从疑问开始,进而提出假说,不断实验,逐步逼近实质的过程。

五、再读感悟,发现意义。

      1、师:作为一个科学实验,是不是仅仅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7—9小节,想想科学家为什么对蝙蝠飞行的秘密还要继续研究下去,目的何在?

     注:学生可能会马上说到“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个目的上去,老师可引发学生再读第8自然段,想想继续研究的目的,首先应是什么。

     2、师:能说说科学家对其它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什么而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事例吗?

六、回顾小结,诱发再探。

1、师:读了这个故事,研究了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特点,你有哪些启发和收获。

注:这里的回顾、小结,不应仅仅指向教材内容所呈现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所持的态度和精神,还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对课文表达的学习上,有什么收获和启发,以让学生建构一种批判、反思、深究、再创的学习品质。

2、师:课后有这样一个习题,让我们也来探究一下好吗?(出示课后练第4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⑴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⑵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注:探究方式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完成,但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中辨别、区分、选择。同时还可有机引导学生搜寻相关资料,证明个人见解。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24 12:21 , Processed in 0.08887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